瞿秋白與楊之華

瞿秋白與楊之華

《瞿秋白與楊之華》運用了大量新史料的同時,時而變換角度,生動地體現“生命的伴侶”的豐富內涵和外延。外界壓力越大,他倆心底激發的感情越真實越豐富,如何把握好這個尺寸,還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因為愛情、婚姻心理學是心理學、生理學、倫理學、社會學、民俗學和美學的綜合學科,涉及面很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如果脫離當時黨內外複雜尖銳鬥爭的環境,煞有介事地蒸餾分離出他倆“二人世界”愛情生活作為主線,那么只能演繹為當代“青春偶像派”的時尚套路,博得媚俗的廉價一笑。

基本介紹

  • 書名:瞿秋白與楊之華
  • 出版社:中國社會出版社
  • 頁數:312頁
  • 開本:16
  • 品牌:中國社會出版社
  • 作者:丁言模
  • 出版日期:2013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08745949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瞿秋白與楊之華》篩選史料時刪除冗長的思想理論評析,側重於瞿秋白、楊之華工作、生活的“交叉點”,產生了許多感人故事,再現大量生動的細節,有利於表現他倆的形象。對此,言模下了一番功夫,但還需要努力和提高。

作者簡介

丁言模,上海作家協會會員,主要著作:《鮑羅廷與中國大革命》《米凱朗琪羅》《蕭邦》《達·文西》《曹靖華》《百年商旅——寧波幫》《左儒右賈——安徽幫》《天下晉商——山西幫》《齊魯商雄——山東幫》《楊之華評傳》(與陳福康合作)、《瞿秋白年譜詳編》(與劉小中合作)、《張太雷傳》《張太雷年譜新編》(與黃明彥、張浩典合作)、《瞿秋白與名人往事》等。

圖書目錄

第一章 交錯畫面
第二章 愛情歸宿
第三章 秋之白華
第四章 五卅熱血
第五章 新舊聚散
第六章 開拓思路
第七章 冷靜處理
第八章 批判右傾
第九章 革命形象
第十章 漢口爭論
第十一章 轉折時期
第十二章 赤都思考
第十三章 溫馨潤情
第十四章 風雨襲來
第十五章 無奈噩夢
第十六章 親如一家
第十七章 聯袂譯著
第十八章 傳史佳話
第十九章 冷暖無聲
第二十章 穿越時空
後記

後記

瞿秋白26歲時進入中共中央局決策層,兩年後成為黨的主要領導人;楊之華代理主持中央婦女部工作時才24歲,兩年後當選為唯一女性中央委員。他倆年輕有為,膽略、胸懷、情操堪稱一代革命青年的楷模。
研究瞿秋白與楊之華之間的關係,可以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不同契機去審視和探索。如面對黨內複雜尖銳的“無情鬥爭”時,他倆承受常人難以想像的巨大壓力,他們的愛情經受了嚴峻考驗;他倆昔日上海大學師生之情誼的延續,生動地體現在他倆被撤銷黨內職務後的艱難生活里,相濡以沫,苦中取樂;他倆的悲歡離合,激發出“二人世界”豐富多彩的故事,揭示了黨內高級幹部鮮為人知的內心世界;他倆與黨內外親友各種接觸,就像不斷擴大的一圈圈漣漪,有著說不完的話題。瞿秋白與楊之華的坎坷經歷和豐富情感猶如一部五四青年走上革命道路的覺醒史書,一代年輕共產黨人前仆後繼的浴血奮戰詩史,一幀革命與愛情交織的多彩巨幅畫卷。隨著歲月的積澱和大量檔案的挖掘,他倆的故事內涵與外延還將不斷豐富和延伸,接連產生一個個新課題。
此書稿也希望適當地顯現一個“情”字,但是很難把握。因為瞿、楊的“情”屬於那個年代的精神產物,與黨內外的風風雨雨交織在一起,寫淺了,不夠味,缺少人氣;反之,又覺得造作,過分俗氣。
由於篇幅關係,未能在《瞿秋白與楊之華》一書里塞進許多新資料,只是盡力尋找瞿秋白、楊之華“交叉點”上並濺的激情,從而引發感人的故事,這很費腦子。有時一不小心掉進自己無意中挖的坑裡,只好報廢整個章節,重新構思,梳理思路,繼續在浩瀚的資料里苦苦尋覓。有時想出一個好點子,偏偏觸及幾個敏感問題,不得不忍痛割愛。有時自鳴得意,以為挖掘了鮮為人知的史料,幾分鐘後翻看其他人寫的專著,頓時懊惱不已,原來這早已是“黃花菜”。多處碰壁後,才寫完此書稿,但還是覺得意猶未盡,有許多動人情節應該添加進去,但是新問題又從天而降……
幾年前,老父親的序言已經草成,我的初稿也是那時完成,因故拖延至今,再作一番修改,其內情容日後細細道來。
瞿秋白的侄子瞿興華生前曾給予我各種熱情幫助,本書稿第19章中提到瞿秋白創作的“微型”小說《小妹妹》,經瞿興華指點才查到的。他的大女兒瞿虹賢惠、熱情,慷慨支持和幫助我們撰寫瞿秋白研究系列叢書。在此祝願瞿虹和妹妹、弟弟的家庭幸福美滿,告慰瞿興華夫婦在天之靈。
《瞿秋白與楊之華》的課題早已盤旋在我的腦海里,此事可以追溯到多年前,為了填補史學空白——楊之華在中共黨史、中國現代婦女運動史、中國現代工人運動史上的地位、貢獻和史實,我與陳福康合作《楊之華評傳》(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5年出版)……想想真有意思,那些當代儒林外史的所謂“綠林好漢”:頭頂混紡方巾帽,口吐白蓮花,腰系龍鳳稻草繩,左手一塊敲門磚,右手一根野翎毛,雙腳踩著電動西瓜皮,“你方唱罷我登台”,好不熱鬧。這些可恨可悲可憐可嘆的滑稽連台戲本,並沒有招徠財大氣粗的廣告商,卻強烈地刺激我的腦細胞,形成平行四邊形的奇妙推動作用,促使我沒完沒了地敲打電腦鍵盤。
屈指算來,我和劉小中策劃的瞿秋白研究系列叢書,慘澹經營8年多了,如今已經完成7本(擬寫10本),有些已經出版,有些因故耽擱。由於我們屬於“草根二人轉”,乾的是前所未有的“虧本工程”,費時費力費腦費銀子,拖累了許多親朋好友,哪裡還有什麼名利。這讓許多業內人士看不懂,世上竟有如此“腦子進水”的書呆子。不過多舛命運已注定我們的“虧本工程”將默默無聞送終。“阿Q精神”的告慰:我們幹了“智慧者”不曾想過的累活髒活苦活,攬下了“聰明人”遠離的義務勞動工程,真所謂“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
本書如有遺珠之憾或有誤之處,敬請有識者指正。撰寫過程中,王觀泉、侯滌、劉小中、韋泱、馮昕、錢聽濤、馮海龍、曹力奮、吳啟蒸、劉子健、黃穗生、李桃、方芳、郭艷麗、高永宏、吳揚、王錫榮、陳福康、何瑛、李良倬、李良吾、張秋實、亞男等人提供各種熱情幫助,此書稿得到中國社會出版社陳貴紅等同人的認真校改,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謝。
作者
2013年春

序言

1985年6月18日,瞿秋白就義50周年紀念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行紀念會。楊尚昆代表中共中央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對於瞿秋白烈士作出高度評價。
同一天早晨,福建長汀下起了濛濛細雨,1500多名各界民眾穿著素白衣服,胸佩素潔白花,來到羅漢嶺前,隆重舉行重建瞿秋白烈士紀念碑揭碑儀式。我和夫人王漢玉(2002年1月19日病逝)、瞿秋白侄子瞿興華、外甥王鐵仙等也參加了這次紀念活動,並在瞿秋白烈士陳列室前合影留念。
一晃20多年過去了,我年逾九旬,住在華東醫院,頤養天年的同時,仍然關注對瞿秋白等人研究動向,再過幾年是瞿秋白就義80周年紀念日。現在欣喜地看到五兒言模撰寫的《瞿秋白與楊之華》,這是言模、小中精心策劃的瞿秋白研究系列叢書之一。
回顧我60多年研究左翼文學的足跡,已有相當部分重要成果收錄於我編定的《猶戀風流紙墨香——六十年文集》(上海文藝出版社2004年版)。我曾經辛辛苦苦四處搜尋了大量資料,因眾所周知的原因,有不少寶貴資料已遭失。在“文革”後發回抄走的部分資料基礎上,我又認真查尋,整理,校勘,日積月累,其中就有瞿秋白烈士的大量資料。
最初,我對瞿秋白的筆名、別名的收集和考證產生了濃厚興趣,逐漸擴大視野,取得了一些成果。1955年春,在上海方行(市檢察院副檢察長)家裡聚餐時,我首次認識了瞿秋白烈士夫人楊之華,當時我在上海市委宣傳部工作。當她得知我和方行在編寫《瞿秋白著譯系年目錄》時,非常高興。她回北京後,寄來了《瞿秋白同志年譜》(未刊稿),並與我和方行經常通信,可惜這些信件在歷次運動中遭失了。
1958年6月,我撰寫的《學習魯迅和瞿秋白作品的札記》,由上海新文藝出版社出版。在該書的《後記》中寫道:“本書的出版,曾經得到楊之華同志的鼓勵,和其他同志們的幫助。”1959年初,經華東局宣傳部長石西民批准,我和方行(文操)合編的《瞿秋白著譯系年目錄》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內部發行),引起學術界廣泛注意(香港某出版社未經同意翻印了一版)。著名翻譯家戈寶權同志遍覓此書不得,來函向我要了一本。此書同年10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再版,收錄當時能夠搜求到的瞿秋白政治理論和文學方面的篇目和書目。至今仍然要感謝當初給予熱情幫助和支持的許多同志,令人欣慰的是此書還為20世紀80年代出版的14卷《瞿秋白文集》提供了許多便利。
1961年3月,許廣平和楊之華參觀上海魯迅紀念館,與謝旦如等交談併合影。我與許廣平和楊之華見面時,請教關於魯迅先生和瞿秋白第一次會面的時間和地點,她們相互回憶交談後,以為比較確切的是1932年夏秋之際。因此,我在1961年5月編訖《學習魯迅和瞿秋白作品的札記》(上海文藝出版社1961年9月新一版)中曾有一個更正的說明:“現在根據楊之華和許廣平兩位同志的回憶,魯迅和瞿秋白第一次會見應是在北四川路底川北公寓(原拉摩斯公寓)三樓魯迅住處。”
關於瞿秋白、楊之華在謝旦如家裡避難一事,我曾作過一番考證。早在1954年、1955年,謝旦如先生兩次陪同我訪問紫霞路68號和畢勛路(今汾陽路)畢興坊10號,談起許多往事。這些我都寫成文章,先後收入《學習魯迅和瞿秋白作品的札記》和《猶戀風流紙墨香——六十年文集》。
據言模告知,他和小中合作撰寫這套瞿秋白研究系列叢書時,仍然以半個多世紀前我和方行編寫的《瞿秋白著譯系年目錄》為指南,並參考了我寫的《學習魯迅和瞿秋白作品的札記》《猶戀風流紙墨香——六十年文集》,以及我和王保林合作撰寫的《魯迅和瞿秋白合作的雜文及其它》(陝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等著作,沿順著其中提供的大量線索,運用現代科技的先進手段,結合傳統的查找方式,到各家圖書館苦苦追尋,不斷地產生“滾雪球”的效應,進一步發現了大量新資料。
言模曾花費了十幾年的時間,填補了兩個重要史學空白《鮑羅廷與中國大革命》(寧夏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楊之華評傳》(與陳福康合作,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5年版),這是進一步深入研究瞿秋白必須解決的重大問題。言模還與小中合作編寫《瞿秋白年譜詳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年版)等,這些幾百萬字的專題書稿為撰寫《瞿秋白與楊之華》提供了紮實的基礎。
名人的愛情、婚姻故事,一直被人們所關注。瞿秋白與楊之華同為黨內高級幹部,又是恩愛夫妻,在長期艱苦卓絕的鬥爭中始終保持真摯的愛情,發展愛情,升華愛情——秋之白華,堪稱黨內楷模。對此,需要做長期的研究工作,不斷挖掘和收集大量資料,嚴於考訂,甘願坐冷板凳,常年與寂寞、清貧打交道。
瞿秋白與楊之華的感情世界很豐富,他倆有世人公認的共性,也有各自鮮明的個性。他們的愛情和婚姻生活經歷了不同的階段,都與革命、信仰、心理、情操等交織在一起,呈現了不同時期的特點和變化,特別是在20世紀30年代白色恐怖嚴重、黨內鬥爭複雜尖銳時期,他倆的愛情生活又一次經受了嚴峻考驗。
《瞿秋白與楊之華》運用了大量新史料的同時,時而變換角度,生動地體現“生命的伴侶”的豐富內涵和外延。外界壓力越大,他倆心底激發的感情越真實越豐富,如何把握好這個尺寸,還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因為愛情、婚姻心理學是心理學、生理學、倫理學、社會學、民俗學和美學的綜合學科,涉及面很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如果脫離當時黨內外複雜尖銳鬥爭的環境,煞有介事地蒸餾分離出他倆“二人世界”愛情生活作為主線,那么只能演繹為當代“青春偶像派”的時尚套路,博得媚俗的廉價一笑。
《瞿秋白與楊之華》篩選史料時刪除冗長的思想理論評析,側重於瞿秋白、楊之華工作、生活的“交叉點”,產生了許多感人故事,再現大量生動的細節,有利於表現他倆的形象。對此,言模下了一番功夫,但還需要努力和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楊之華的研究只是剛剛起步,她與瞿秋白的“人生的伴侶”課題還未全面展開。如果說研究鮑羅廷和共產國際是解答瞿秋白外來因素的難題——直接影響瞿秋白政治生涯的成敗毀榮,那么進一步研究楊之華,則是探索瞿秋白內在因素——感情、生活、心靈,從而展現一個有血有肉的多維歷史人物,而不是扁平、蒼白的千篇一律的抽象人物模式。
在此趁作序的機會,衷心感謝親朋好友的長期支持和熱情幫助,祝大家身體健康,工作順利!
2011年仲夏
草於上海華東醫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