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湖林源古道

瞿湖林源古道

瑞安瞿湖林源古道起於湖嶺鎮林源村,止於與甌海區瞿溪街道交界的分水城嶺,公元5世紀就已形成,全長5.6公里,道寬1.5米。古道沿途有楓樹、松樹、竹林等,秋天丹楓似火,是一條很壯觀的紅楓古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瞿湖林源古道
人文歷史,特色,

人文歷史

瞿湖林源古道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5世紀。東晉時期,謝靈運於宋永初三年(422)至景平元年(423)任永嘉太守,作《過瞿溪石室飯僧》詩,其中有詩句:“鑽燧斷山木,掩岸墐石戶”,說的是瞿溪僧人斷木鑽隧,以石屋為居的清苦山居環境。瞿湖林源古道從分水城下行瞿溪300餘米處的路旁有一巨石形成的天然遮風避雨處所,現稱為“石崖屋”,為民國廿七年(1938)瑞安林溪對坑人王卓所題,顯然是謝靈運當時所稱的“石室”。瞿溪和石室的記載,說明早在1600餘年前,已經有林源經分水城到瞿溪的山間通道。
瞿湖林源古道也是一條紅楓古道。數百株“楓香”夾道,遮天蔽日,與沿溪遍布的瀑布、深潭、怪石,形成壯觀的自然景觀。
古道的盡頭,在分水城尖的山背上,橫跨古道修築了石塊壘砌的城牆,即為史載的“分水城”。據《瑞安市志》卷二十三“城垣”篇記載:“分水城在林溪鄉北部,與永嘉縣(今甌海區)交界處。城高1.6丈,寬1.4丈,長91丈,並有炮台、碉樓,塊石結構。民國間炮台、碉樓已毀。現留遺址。”現分水城雖已是殘垣斷壁,殘跡依然可見100餘米,高3至5米,厚3至6米。城牆牆體由條石砌成,每塊條石重約100餘公斤。緊挨著城門,有一座石砌小屋,深4米多,寬6米,旁邊還有茅廁一處,供路人歇息和解手。分水城不僅歷史悠久,而且是抗倭要隘,也曾譜寫過抗戰悲歌。

特色

瞿湖林源古道為永瑞瞿湖古道瑞安段,又名分水城古道。起始於瑞安市湖嶺鎮林溪社區的林源村,止於瑞安市與甌海區瞿溪鎮交界的分水城尖,海拔高度454米,全長5.6公里,路寬1.5米,經過分水城向北下山通往瞿溪、溫州市區。
瞿湖林源古道沿三十一溪林溪水庫上游自西南向東北延伸,沿溪而築,以塊石和條石為主要材料。有的路段築有駁坎和護牆。古道沿途森林植被茂盛,有楓樹、松樹、竹林等,其中數百株楓香遍布古道兩旁,從林源山底穿過分水城山頂,再一路蜿蜒到山下甌海的雄岙、瞿溪,濃蔭蔽日,秋日丹楓似火,很是壯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