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榆鎮通榆縣縣城西南46公里處,隸屬於通榆縣人民政府行政轄區,是原瞻榆縣縣城所在地,始建於1906年,是建制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瞻榆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郵政區碼:137205
- 地理位置:吉林省西部
- 面積:674平方公里
- 人口:30300人(2017年)
概況,沿革,自然情況,城鎮優勢,文化旅遊,經濟狀況,農業牧業,特色農業,特色牧業,招商引資,民間傳說,
概況
瞻榆鎮位於通榆縣西南部,南與內蒙古自治區接壤,西與新發鄉毗鄰,北與烏蘭花鎮相連,東與新華鎮相接。面積67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0300人(2017年)。轄1個居委會、20個行政村。鎮政府駐中興北街1號,距縣城46千米。1999年被省委、省政府列為全省小城鎮改革與發展試點鎮,2001年8月被省體改委確定為中心鎮和十強鎮,2005年被省建設廳確定為吉林省重點鎮,2006年被省政府列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鎮。開(通)巴(彥淖爾)公路過境。
沿革
因原瞻榆縣駐於此鎮,故名瞻榆。該鎮區域屬蒙王地(系圖什業圖旗王),光緒32年(1906年)放荒招墾,……1956年設鎮,1958年改公社,1964年復置鎮。1997年,面積76平方千米,人口1.4萬,鎮政府駐瞻榆,轄東關、西關、東勝、民勝、蔬菜5個行政村和以序數命名的6個居委會。
自然情況
通榆至包拉溫都蒙古族鄉、長嶺縣的太平川鎮至團結鄉國道111線的三級公路通過瞻榆鎮,成為通榆縣西南部的交通樞紐,交通十分便利,每年流動人口客流量在10萬人以上。1999年被省委、省政府列為全省小城鎮改革與發展試點鎮,2001年8月被省體改委確定為中心鎮和十強鎮,2005年被省建設廳確定為吉林省重點鎮,2006年被省政府列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鎮,良好的機遇為全鎮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加快發展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現已發展成為通榆縣西南部經濟、貿易、文化以及交通中心。
城鎮優勢
瞻榆鎮作為百年古鎮,具備五大優勢:一是區位優勢。瞻榆是通榆西部兩鎮三鄉一場經濟和文化中心,並與內蒙、松原相鄰,具有較強的區域輻射作用,區位優勢明顯;二是交通優勢。瞻榆至周邊兩鎮三鄉一場及內蒙、松原可直接通車已成為交通樞紐,鄉村等級公路星羅棋布、四通八達,車流、人流、物流十分活躍;三是資源優勢。瞻榆鎮以及周邊鄉鎮雜糧雜豆、葵花、蓖麻、打瓜等農副產品面積和產量占據全縣半壁江山,並已形成完備的生產流通加工體系;四是商貿優勢。瞻榆鎮商業貿易繁榮興旺,市場交易十分活躍,商貿流通業成為瞻榆鎮重要的支柱產業;五是社會服務功能優勢。瞻榆鎮內有四所中國小、三大通信網、二大醫療中心、一座電視插轉台,服務功能齊全。綜上所述,瞻榆鎮有很強的聚集力、輻射力、帶動力,具備了發展商貿重鎮、工業強鎮、農業大鎮的良好基礎。
文化旅遊
瞻榆鎮文化底蘊深厚,民情民風純樸,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在瞻榆至包拉溫都公路沿線距瞻榆8華里處的沙丘上,生長著一棵飽經滄桑、經歷四個世紀風霜雪雨的古榆。有先人留下的“瞻榆修耒、望杏耕田”的優美詩句。這棵古榆以它優美的歷史傳說獨特的魅力和勃勃的生機吸引了域內外遊人的青睞,同時,它的每道年輪、枯朽的榆根都好象有一段鮮為人知的奇遇和辛酸的歷史見證著瞻榆這座百年古鎮的發展歷程,使“瞻榆”因此而得名,因它而著稱。以此為景點沿瞻包公路沿線,有綿延30華里的杏花帶與包拉溫都萬畝杏花林遙相呼應,沿線上還有包拉溫都大橋及周邊濕地景觀供欣賞,有一望無際的蘆葦盪和無數的珍禽異獸、蟲鳥花魚,三處景點構成了我縣西南片黃金旅遊線。
除此之外,在瞻榆東南8華里的一個山崗,在這片烈士灑過鮮血的熱土上聳立著一座人民英雄紀念碑,使這裡不但成為旅遊的景點和景區,而且每年清明時節都吸引大量遊人祭奠,也成為周邊中國小校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經濟狀況
近年來,鎮黨委、政府圍繞縣委、縣政府 “三大戰略”和“全黨抓經濟、重點抓工業,突出抓項目”的工作指導方針,全面構築“精品牧業、效益農業、勞務產業”三業並舉新格局。以上項目為載體,大力推行工業立鎮戰略,使紅磚年產3000萬塊,白酒年產600噸,日加工葵花20噸,通過河北保定惠琳牛羊屠宰加工企業、育肥羊園區項目、長通肉雞、蛋雞養殖項目等企業拉動和項目帶動,實現了牧業總量的不斷擴張;以發展美葵、棉花、紅乾椒等高效作物和綠豆、打瓜、葵花等傳統優勢作物為主的效益農業再上新台階;通過開發瞻榆商貿中心,進一步推進商貿活鎮戰略,促進了城鄉貿易繁榮活躍;通過加大宣傳、教育、組織、領導力度,全鎮現已累計輸出7860人。加強財源建設,狠抓均衡繳庫,2005年,財政收入實現1200萬元。2005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實現2億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32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2780元。
農業牧業
特色農業
瞻榆鎮有各類耕地17647公頃,圍繞獨特的區位優勢和豐富的資源優勢,幾年來,這裡農業發展較快。以節水灌溉和農田電網改造為主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全鎮20個村有大中小抗旱井4000多眼,全部實行井上配套,民勝、西關、前豐等村農田架設高、低壓線路8000多延長米,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明顯增強。在特色農業發展上,積極引導城郊農業區大力發展井旁經濟,田園經濟和棚膜經濟,形成鎮郊以特色蔬菜、瓜果以及紅乾椒、粘玉米等特色經濟為主的高效農業區,大力引導遠郊農業區發展以優質綠豆、美葵、棉花、打瓜等為主的高效經濟作物。占地4800平方米的瞻榆鎮農副產品貿易園區竣工,新建雜糧雜豆市場初步形成,極大地推動了特色農業發展。由於軟環境治理得利,以雜糧雜豆為主的農副產品市場季節性貿易旺盛,每年秋冬兩季,城內外客商雲集瞻榆,產品的年購銷量在20萬噸以上,年貿易超過1.3億元,奠定了吉林省西部農副產品貿易的中心地位。
特色牧業
牧業上,瞻榆鎮政府堅持“牧業強鎮”戰略不動搖,積極推進牧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全鎮馬、牛、驢等大牲畜存欄10000頭(匹),其中牛8000頭;全鎮羊存欄8萬隻,全年牧業產值超過3000萬元。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牧業發展規劃,投資50萬元的牛羊育肥園區已交付使用,同時,以鎮內現有的兩個牲畜交易市場為依託,掛靠內蒙牲畜交易市場,搞活牧業流通,初步建立起產業拉動,科技帶動,園區支撐,千家萬戶飼養的牧業發展格局。
招商引資
從2004年起,凡來瞻榆鎮投資農副產品深加工項目,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環保旅遊等項目的企業、單位和個人在場地選址、用地審批、電力供應、通訊設施、道路交通以及勞動用工等各個方面將採取優先考慮,鎮政府將組織有關部門,給予現場一站式辦公,參照縣委、縣政府的有關招商引資的政策,結合瞻榆鎮實際,在有關稅收的征繳上給予最大限度的優惠。瞻榆鎮儲備項目有50萬噸純天然打瓜汁飲料系列開發項目;瞻榆鎮廣場建設項目;同富街綠化、亮華、類化項目,36公里的村村通等級公路建設項目,商業街舊城改造開發項目,老榆樹生態園區建設項目,炒貨廠等其他農副產品加工項目。
民間傳說
瞻榆鎮原先是瞻榆縣的縣城,是通榆縣的一個鎮,位於通榆縣西南部。在瞻榆鎮西南三四公里處,有一株老榆樹。據資料記載:瞻榆古榆生於清鹹豐四五年,1914年(民國三年)2月,村民米玉清發現了這株樹,並由此演繹出“神樹”的傳說。後來責成村民唐子泉管理這株“神樹”。據說早先瞻榆這個地方挺荒涼,深草沒棵的,沒有一棵樹,一到春天,颳起漫天黃沙。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村子裡來了一個老人:荷!那鬍鬚啊,雪白雪白的,有1尺多長,隨著微風輕飄飄擺動;走起路來,咯咯有聲,仿佛大地都跟著抖動;說起話來,聲如洪鐘。人們誰也不知道他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他在村子裡住了下來,因為孤身一人,又很和藹、慈祥,人們都願意和他接近,誰家吃點好東西,都不忘給他送去,大夥都祝他健康長壽。 這老人總也不閒著,把自己帶來的花草樹木的種子,種到房前屋後,全村人家房前屋後種完了,又在村子的周圍種,小苗出來了,老人又拔草、澆水。在他的辛勤蒔弄下,花兒開放了,散發著誘人的清香;樹木長高了,形成了濃郁的綠蔭,整個村子像花園一樣美好。在一個電閃雷鳴的夜晚,人們被震耳欲聾的怪叫聲驚醒,只見一個怪物,張著血盆大口,兩眼放出凶光,張牙舞爪地叫喊著:“什麼花,什麼樹,我不喜歡,要把它們統統拔掉!”接著一陣狂風,飛砂走石,颳得天昏地暗,一陣冰雹噼啦噼啦地落下來。
正當人們暈頭轉向的時候,大夥看到那個白鬍子老人頂天立地般站在風雨之中,聽到他用劈雷一般的聲音喊著:“不要怕,美和正義是除不掉的!大家團結起來,把魔鬼消滅掉!”於是全村男女老少、大人小孩一齊上陣,老人發給每個人一張弓和許多箭,大家一齊向怪物射去。只聽那妖怪一聲慘叫,不見了。這時風停了,天也亮了。村裡的人們興高采烈地聚在一起,歡慶勝利,卻不見了那位老人。在老人站立的地方長起一棵大榆樹,它枝葉繁茂,蒼勁挺拔。這時人們才恍然大悟,原來老人化作了大榆樹。這棵大樹,就是神樹,它像一個衛士勇敢地站在山崗上,保護著這裡的人們,以後魔鬼再也不敢來了,從此人們過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這裡的人們世世代代瞻仰它、懷念它,並給這個地方起名叫“瞻榆”。瞻榆鎮原名嘎拉毛頭,1917年(民國六年),瞻榆縣城有六家子遷至此,先稱開化鎮,東北淪陷時期改稱瞻榆街,1956年稱瞻榆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