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編《瞬間永恆——美國〈國家地理〉人物攝影傳世佳作》是國家地理學會出版的又一力作,該書通過《國家地理雜誌》多位傑出攝影家的人物攝影作品,展示了上個世紀不同年代的人類社會的縮影。書中不僅包括國際大獎作品,還有從未公開發表的照片。作者用引人入勝的語言披露了經典畫面背後的故事。畫面攝人魂魄,文字優美雋永。
基本介紹
- 書名:瞬間永恆:美國國家地理人物攝影傳世佳作
- 作者:美國國家地理學會
- 類型:藝術
- 出版日期:2014年3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7900160
- 外文名:National Geographic Greatest Portraits
- 譯者:曹敏
- 出版社:中國攝影出版社
- 頁數:498頁
- 開本:20
- 品牌:中國攝影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瞬間永恆》的關鍵字——人物攝影。
《瞬間永恆》收藏了眾多《國際地理》知名攝影師的精彩作品,與《大地廣角》、《透過鏡頭》一道作為美國國家地理學會推出的重磅之作。
這裡有你熟悉的經典圖片,也有你從未見過的驚喜。照片拍攝的時間跨越一個多世紀,題材選擇豐富,在不同層面展示了人像攝影的藝術成就。
《瞬間永恆》收藏了眾多《國際地理》知名攝影師的精彩作品,與《大地廣角》、《透過鏡頭》一道作為美國國家地理學會推出的重磅之作。
這裡有你熟悉的經典圖片,也有你從未見過的驚喜。照片拍攝的時間跨越一個多世紀,題材選擇豐富,在不同層面展示了人像攝影的藝術成就。
作者簡介
美國國家地理學會成立於1988年,為全球最大的非營利性科學教育機構。一百多年來,學會秉持“增進並傳播地理知識”的宗旨,贊助了8000項以上的研究探索計畫,並用優秀的雜誌、地圖、書籍、電影和互動媒體產品鼓勵人們保護地球。眾多的科學家、探險家、攝影師、電視工作者和作者隊伍肩負學會使命,來往於世界各地,辛勤工作,為學會贏得顯赫榮譽。著名的黃框標誌成為令人嚮往的探險與優質標記,見於全球每個國家和越來越多的語言中。
圖書目錄
前言
24頁
1美國國家地理人物攝影
26頁
220世紀30年代以前光怪陸離和異國風情
88頁
320世紀30至40年代遠離戰爭與蕭條
162頁
420世紀50至60年代快樂的柯達彩色膠片時代
240頁
520世紀70至80年代回歸現實主義
306頁
620世紀90年代到現在攝影藝術和不確定性
394頁
24頁
1美國國家地理人物攝影
26頁
220世紀30年代以前光怪陸離和異國風情
88頁
320世紀30至40年代遠離戰爭與蕭條
162頁
420世紀50至60年代快樂的柯達彩色膠片時代
240頁
520世紀70至80年代回歸現實主義
306頁
620世紀90年代到現在攝影藝術和不確定性
394頁
序言
前言
克里斯·約翰斯
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助理編輯
這是納米比亞東北部一塊灼熱的白色窪地,四個叢林獵人在霧氣中大步行進。天色還早,但是暑氣已經上來了,獵人們的剪影被撲面而來的熱浪拖得長長的,此情此景令人迷醉。我俯臥在尼亞尼亞的窪地里,眯著眼睛從相機的長焦鏡頭後凝視著他們,試圖將投射在岩石表面上的奇妙光影用膠片記錄下來:那些不斷跳躍的端莊、清瘦而修長的影子……捕捉人的精神和本質是一項無法估量的挑戰,但是當攝影師這樣做並拍攝出照片時,便會體會到創作過程中的快樂。
這本書中很多照片的創作過程都充滿了快樂。但是別弄錯了,要創作一幅真正令人過目難忘的人物攝影作品絕非易事。在一個攝影師的職業生涯中,要想拍出真正令人滿意的照片,需要跨越的時間和距離是極大的,甚至可以用幾周、幾個月、幾年的時間或者幾千英里的距離來衡量。因為拍攝,每一天都變得無比漫長,仿佛永遠沒有盡頭,而攝影師則開始懷疑自己是否還能再看見心目中想拍攝的那幅情景。這些充滿了疑慮的日子折磨著每一個在野外進行創作的攝影師,特別是那些頂尖高手。令人驚訝的是,這種疑慮並不會因為成功的到來而消失,因為偉大的攝影師總是在不斷提高自己對照片效果的要求。沒有一幅照片是無可挑剔的。攝影師鍥而不捨地追求著“捕捉他人的精神和本質”這一難以捉摸的目標,但是卻因為世界上總有更多可表達的東西和更多的感觸而不能如願以償。儘管攝影師們時常感到沒有把握,他們卻始終保持著與芸芸眾生接觸的願望—從而在照片中捕捉到他人的精神和本質。
在攝影師職業生涯的早期,這種疑慮的不斷滋長令人恐慌,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這種疑慮已經被眾多攝影師普遍接受,甚至樂於體會。拍攝本書中一些作品的攝影大師們在經驗上略勝一籌。他們知道如何克服憂慮,振作精神。20多年來,我看到過、欣賞過一些令人尊敬的同行的作品,如比爾·阿拉德、約迪·科布、史蒂夫·麥柯里、林恩·詹森、薩姆·埃布爾和戴維·艾倫·哈維。他們的一些攝影作品也出現在這本書里。他們鞭策我立志繼續從事攝影,更重要的是,他們不斷創作出啟迪我靈感的作品。
作為一名攝影師,現在我已經是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的助理編輯了。我經常發現自己置身於一個完全黑暗的空間裡。在那裡,我的同事們的攝影作品把我帶到那些我想去的地方,見到那些我想要認識的人。這些攝影師不斷在拿他們的聲望冒險,卻一次又一次創造出他們生命中最好的攝影作品。當我坐在暗房裡看著這些圖片的時候,我相信我正在目睹攝影師個人精深的造詣,正是這些寶貴的東西充實著他們的攝影創作並使之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在當今的快節奏文化中,一個攝影師的真正優秀之處不能得到應有的關注已經司空見慣,而拍攝名人肖像照片卻可以令攝影師一舉成名。阿拉德、科布、麥克科里、詹森或哈維偶爾也會為社會名流拍照,本書就有一些這樣的照片,但是這些都是例外,更多的是有關平民百姓不尋常的照片在為本書和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增色添彩。對於拍攝這些作品的攝影師來說,這些拍攝對象非比尋常,正如對於這些攝影對象的親朋好友、鄰居和同事來說,攝影師也不是普通人一樣。在每張照片裡,都有一個人可以向你講述他獨一無二的人生故事。或許,當然這只是一種可能,如果攝影師和攝影對象之間有足夠的信任,而攝影師又具有相當高的技巧和敏感度,人物攝影作品就能夠反映出這個人的精神和本質。
如果這種情況發生,— 這種可能性是很大的— 當這種情況發生的時候,人物攝影作品就很可能經受住時間的考驗。而作品的創作者則可以更好地回答這些問題:“我在這裡做什麼?是什麼促使我去做這樣艱難的事?”在這本書里,人物攝影佳作比比皆是,它們的時間跨度已超越了一個世紀。這些照片直面肖像攝影的挑戰,它們會經久不衰。
克里斯·約翰斯
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助理編輯
這是納米比亞東北部一塊灼熱的白色窪地,四個叢林獵人在霧氣中大步行進。天色還早,但是暑氣已經上來了,獵人們的剪影被撲面而來的熱浪拖得長長的,此情此景令人迷醉。我俯臥在尼亞尼亞的窪地里,眯著眼睛從相機的長焦鏡頭後凝視著他們,試圖將投射在岩石表面上的奇妙光影用膠片記錄下來:那些不斷跳躍的端莊、清瘦而修長的影子……捕捉人的精神和本質是一項無法估量的挑戰,但是當攝影師這樣做並拍攝出照片時,便會體會到創作過程中的快樂。
這本書中很多照片的創作過程都充滿了快樂。但是別弄錯了,要創作一幅真正令人過目難忘的人物攝影作品絕非易事。在一個攝影師的職業生涯中,要想拍出真正令人滿意的照片,需要跨越的時間和距離是極大的,甚至可以用幾周、幾個月、幾年的時間或者幾千英里的距離來衡量。因為拍攝,每一天都變得無比漫長,仿佛永遠沒有盡頭,而攝影師則開始懷疑自己是否還能再看見心目中想拍攝的那幅情景。這些充滿了疑慮的日子折磨著每一個在野外進行創作的攝影師,特別是那些頂尖高手。令人驚訝的是,這種疑慮並不會因為成功的到來而消失,因為偉大的攝影師總是在不斷提高自己對照片效果的要求。沒有一幅照片是無可挑剔的。攝影師鍥而不捨地追求著“捕捉他人的精神和本質”這一難以捉摸的目標,但是卻因為世界上總有更多可表達的東西和更多的感觸而不能如願以償。儘管攝影師們時常感到沒有把握,他們卻始終保持著與芸芸眾生接觸的願望—從而在照片中捕捉到他人的精神和本質。
在攝影師職業生涯的早期,這種疑慮的不斷滋長令人恐慌,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這種疑慮已經被眾多攝影師普遍接受,甚至樂於體會。拍攝本書中一些作品的攝影大師們在經驗上略勝一籌。他們知道如何克服憂慮,振作精神。20多年來,我看到過、欣賞過一些令人尊敬的同行的作品,如比爾·阿拉德、約迪·科布、史蒂夫·麥柯里、林恩·詹森、薩姆·埃布爾和戴維·艾倫·哈維。他們的一些攝影作品也出現在這本書里。他們鞭策我立志繼續從事攝影,更重要的是,他們不斷創作出啟迪我靈感的作品。
作為一名攝影師,現在我已經是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的助理編輯了。我經常發現自己置身於一個完全黑暗的空間裡。在那裡,我的同事們的攝影作品把我帶到那些我想去的地方,見到那些我想要認識的人。這些攝影師不斷在拿他們的聲望冒險,卻一次又一次創造出他們生命中最好的攝影作品。當我坐在暗房裡看著這些圖片的時候,我相信我正在目睹攝影師個人精深的造詣,正是這些寶貴的東西充實著他們的攝影創作並使之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在當今的快節奏文化中,一個攝影師的真正優秀之處不能得到應有的關注已經司空見慣,而拍攝名人肖像照片卻可以令攝影師一舉成名。阿拉德、科布、麥克科里、詹森或哈維偶爾也會為社會名流拍照,本書就有一些這樣的照片,但是這些都是例外,更多的是有關平民百姓不尋常的照片在為本書和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增色添彩。對於拍攝這些作品的攝影師來說,這些拍攝對象非比尋常,正如對於這些攝影對象的親朋好友、鄰居和同事來說,攝影師也不是普通人一樣。在每張照片裡,都有一個人可以向你講述他獨一無二的人生故事。或許,當然這只是一種可能,如果攝影師和攝影對象之間有足夠的信任,而攝影師又具有相當高的技巧和敏感度,人物攝影作品就能夠反映出這個人的精神和本質。
如果這種情況發生,— 這種可能性是很大的— 當這種情況發生的時候,人物攝影作品就很可能經受住時間的考驗。而作品的創作者則可以更好地回答這些問題:“我在這裡做什麼?是什麼促使我去做這樣艱難的事?”在這本書里,人物攝影佳作比比皆是,它們的時間跨度已超越了一個世紀。這些照片直面肖像攝影的挑戰,它們會經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