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瞧嚇
- 地理標誌:安徽懷遠
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家裡的嬰孩整夜啼鬧,不得安寧,舊時科學不發達,人們都認為孩子受到了驚嚇,便寫上幾句偈語,到處張貼,來往路人念上幾遍,孩子就會好了。這是迷信的做法,嬰孩啼鬧的原因,其實是兒科常見病症——驚厥(俗稱慢驚風),多是以熱性、急性病引起的,由於孩子不會說話,只能用啼哭來表達自己的難受了。
“瞧嚇”是民間的語言,北方人把看病謂之為“瞧病”,瞧看嬰孩驚嚇之症故稱“瞧嚇”。清朝中期,河南陶氏中醫流落至懷遠,並在懷遠新城隍廟附近的廟后街(今城關國小西首)落戶,專門診治幼兒驚嚇,至民國第六代傳人陶樹旺(1915—1989),陶氏“瞧嚇”家喻戶曉,遠近聞名。
陶氏“瞧嚇”的方式有兩種,一是叨念,二是用藥。叨念就是念咒語,將病兒帶至行診處,問明症狀之後,診治之人便口中念念有詞,開始行咒,旁邊的人很難聽清楚咒詞是什麼,叨念是一種迷信行為,是為了顯示其神秘性,也起到安籍撫慰病兒家人的作用。一番叨念之後,診治之人從屋內拿出幾服藥,交與病家回去後按時服用,藥劑都是事先配置好的,用的藥主要是辰砂、白朮、炙甘草、茯苓、黨參等醒腦開竅,熄風鎮驚的中草藥。而真正能起到“瞧嚇”治療作用的,就是這幾服藥劑。病兒在服用藥劑後,數天便見好轉至病癒。
陶氏“瞧嚇”的傳承是祖傳嫡襲,傳男不傳女,至今已承八代。陶樹旺和其妻陶崔氏,將技藝傳給了五個兒子,其中以長子陶貴祥和四子陶貴斌最為出色,至今仍在從事。陶氏“瞧嚇”雖然具有濃厚的封建迷信色彩,但其中的藥方,是中國傳統中醫里的寶貴財產。祛其糟粕,留其精華,希望陶氏後人能夠更好的繼承發揚,造福於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