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寧縣大眾信用管理試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主要是對個人基本信息、商業服務信用信息等進行徵集和管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睢寧縣大眾信用管理辦法
- 外文名:Suining popular approach to credit management
- 頒布時間:2009年9月4日
- 實施時間:2010年1月1日
簡介,起草背景,現實背景,國內背景,歷史背景,起草依據,法律依據,外地經驗,國外做法,起草修改歷程,效果,
簡介
睢寧縣大眾信用管理辦法(Suining popular approach to credit management;Suining County populace credit administration means )。
睢寧縣大眾信用管理辦法
2009年9月4日下午,中共睢寧縣委第十一屆九次全體會議通過了《睢寧縣大眾信用管理試行辦法》及《睢寧縣大眾信用信息評估細則》,並規定從2010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這是全國第一個對大眾信用進行評估的管理辦法及實施細則。
《辦法》還明確了依法徵集、不溯及以往、守信受益失信受制等原則。與辦法相配套的還有兩個檔案:《睢寧縣大眾行為規範》和《睢寧縣大眾信用信息評估細則》。大眾行為規範是全縣人民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要求睢寧區域內的所有公民遵紀守法,誠實守信;和合向善,奮發向上。制定大眾信用信息評估細則,詳細列出了29個加減分的評估標準,是為了完善大眾信用管理制度,健全社會信用體系。
《辦法》提出大眾信用評估使用的範圍,有關部門在進行政審考察、資格審核及政策性扶持、救助時,必須查詢相關人員上一年度個人信用等級,也可由縣徵信辦出具相關人員信用等級證明。在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信用評估級別較高的個人。個人信用等級為D級的,否決政審類考察,在資格審核、執照審核、救助項目中原則上不予考慮。
《辦法》對大眾信息的發布也作了規定,即每年末向社會公布一次個人信用級別名單。
列席會議進行現場質詢的人士稱讚此舉是促進睢寧民風建設的重要舉措,有利於形成“守法、守信、向善、向上”的良好民風。一些受訪民眾說,搞這個辦法是個創新,非常贊成。同時,他們也認為真正操作起來應當慎重,因為個人信用信息的使用,關係人身、財產甚至政治權利。
起草背景
現實背景
睢寧縣在一段時間內經濟發展跌入全省的最低谷,社會矛盾較多,幹部民眾思想混亂,究其主要原因是幹部作風漂浮、社會風氣不正。2008年,縣委、縣政府提出要從根本改變睢寧局面,必須先從解決人的問題入手,繼而提出了“幹部轉變作風,民眾轉變觀念”,並開展了“兩風”建設,相繼出台了一系列嚴管幹部措施和制度,如《睢寧縣領導幹部問責辦法》、《辦理媒體反映事項暫行規定》、《睢寧縣公務人員問責辦法》,2008年共問責幹部89人,其中科級幹部13人,使幹部作風有了很大轉變。嚴管幹部工作的深入,為民風建設的開展奠定了基礎。2009年5月,縣委、縣政府開展了“點亮心中的燈 懲惡揚善——睢寧縣民風建設集中行動”,共推出“身邊的好人”、“服務大局人民功臣”、“招商引資平民英雄”等民眾典型40多人,評出“睢寧人民好榜樣”一人,獎勵現金20萬元。在揚善的同時,加大對民風案件的查處力度。共查處涉及民風案件437起。懲惡揚善的民風建設集中行動,促進了民眾觀念的轉變,社會風氣明顯好轉。但是我們也清醒的認識到,官風和民風的轉變都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廣大人民民眾強烈呼籲要求建立誠信體系,因此,我們著手考慮建設官風和民風的長效機制,開展了大眾信用管理的醞釀和探索。
國內背景
20世紀90年代,以信用評價為代表的信用中介機構開始出現,到本世紀初,以政府部門為主體的信用信息披露系統和社會中介為補充的信用聯合徵集體系開始建立,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高度重視誠信體系建設,胡錦濤總書記曾指出:“大力弘揚愛國主義、團隊精神、社會主義思想,以誠信意識為重點,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發揮道德模範作用,引導人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溫家寶總理強調:“如果我們的國家有比黃金還要貴重的誠信,有比大海還要寬廣的包容,有比高山還要崇高的道德,有比愛自己還要寬廣的博愛,那么我們這個國家就是一個具有精神文明和道德約束力的國家。”其中誠信體系建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加強社會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2005年8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個人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管理暫行辦法》,2007年9月13日,江蘇省政府37號令發布《江蘇省個人信用管理暫行辦法》,2009年10月13日,國務院法制辦向社會公布《徵信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標誌著我國個人信用體系建設進入不斷完善和加快推進時期。
歷史背景
中華民族是一個勤勞、善良、上進、誠信的民族,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始終對誠信推崇備至。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孟子講:“誠,天之道;思誠,人之道矣。”而在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寶庫中,誠信是被公認的五常之本、百行之源。應該說,誠信是立國之基。我們的先賢就以講信用、守信義而聞名於世,一直作為道德倫理而延續下來:誠信於君為忠,誠信於父為孝,誠信於友為義,誠信於民為仁,誠信於尊為禮。誠信創造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然而在現實社會中,缺乏誠信已經成為中國崛起的障礙,不講誠信現象時有發生。假契約、毒奶粉、毒大米、注水肉、假廣告、傳銷、酒駕等案件的曝光,讓人觸目驚心,不講道德,不講誠信,不講信譽,一切向錢看,嚴重敗壞了社會風氣。這些現象在睢寧也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一段時間還曾經成為制約睢寧社會經濟發展、影響睢寧形象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自2008年起,睢寧縣委、縣政府對大眾誠信體系建設開始探索。
起草依據
法律依據
《國務院徵信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2009年10月13日)和《江蘇省個人信用徵信管理暫行辦法》(江蘇省政府令37號),該辦法對個人信用徵集的目的、意義、機構、設定都作了明確具體規定,如個人信息的內容包括個人基本信息、借貸信息、與公共事業單位的個人履約信息、行政機關、司法機關行使公共管理過程中形成的與個人信用相關的信息及其他信息,同時,起草過程還參照了中國人民銀行下發的《個人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管理暫行辦法》中的相關內容和規定。
外地經驗
深圳、上海是我國個人信用管理最早開展的地區,2001年,深圳市人民政府發布《深圳市個人信用徵信及信用評級管理辦法》,在起草過程中,我們吸收了兩地的成功經驗,並進行了一些創新和探索實踐。
國外做法
美國是世界上進行個人誠信建設最早的國家,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對個人信用的評級套用有一套成熟的做法。在起草過程中,我們進行了參考。2008年,國際信用標準化組織發布的《E-315:900國際信用管理體系、個人信用級別評定標準》中,也採取了個人信用級別為A、B、C、D四級分類方法。
總之,我們在起草過程中,既根據法律、法規,又結合外地成功經驗,同時也吸收了國外的先進經驗和國際通行慣例,目的是建立、健全以道德為支撐、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強化政府對社會的管理能力、不斷加強執政能力建設,為和諧社會建設提供保證。
起草修改歷程
睢寧縣大眾信用管理經歷了醞釀論證、起草討論、徵求意見、修改完善四個階段,歷時近一年,前後進行了十九次修改。2008年8月19日,草稿提交縣黨政聯席會討論;2008年9月10日在《今日睢寧》上刊登討論稿,公開徵求全縣廣大人民民眾意見;2009年1月3日-5日,向全縣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發放草稿,書面徵求意見; 2009年8月初,結合農村民風狀況的調查,到五個鎮的農村進行選點調研、上門調查,召開村民座談會、鎮村幹部座談會、鎮企業負責人座談會15次,與五個鎮的500餘名鎮村幹部、企業負責人、農民民眾進行了座談,共發放調查問卷5500份,收回5437份,有效問卷5026份。召開各類座談會、村民論壇、徵求意見會568次,共向21380人次徵求意見,收到各種意見1210條。通過廣泛徵求民眾意見,把睢寧社會管理中的突出問題納入信用體系建設,如農村偷盜、不孝敬父母、闖紅燈、酒駕、企業阻工、村霸仗勢欺人等。應當說《試行辦法》起草和修改,是廣泛吸納了全縣幹部民眾智慧與建議的。2009年8月29日,縣委常委會對《試行辦法》進行了討論,提出了具體的修改意見。2009年9月4日經縣委全委會通過,2010年1月1日正式實施。
效果
有關專家認為,大眾信用管理如何做到客觀、公正、保密是十分關鍵的問題,要防止因使用不當給他人造成損害。他們建議,水、電、有線電視費用繳納記錄暫不應作為徵集內容,因為有關部門交費視窗的設定、方便程度,提醒告知義務等服務還不盡完善,非故意行為很普遍。還有人認為,一些單位亂收費依然存在,是否把這些交費記錄都作為徵集內容,值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