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電圖

眼電圖

眼電圖是一種檢測眼靜電位,隨光適應改變而產生緩慢變化的一種客觀定量的視網膜功能檢查方法,它反映視網色素上皮--光感受器複合體的功能,它是持續存在的。

眼電圖產生的重要前提是感受器細胞層與色素上皮接觸的離子交換,視網膜錐細胞和桿細胞共同參與眼電圖光峰的形成。

膜眼電圖 electro-oculogram 眼球運動的電學記錄。跨網膜存在著靜止電位,角膜側為正,鞏膜側為負這可以看作在那裡有一定大小的電偶極子的存在。眼電圖 electro-oculogram 眼球運動的電學記錄。跨網膜存在著靜止電位,角膜側為正,鞏膜側為負這可以看作在那裡有一定大小的電偶極子的存在。為了檢測眼球的水平運動,把一對電極分別置於眼內角和眼外角,檢測垂直運動時則置於眼瞼上下,記錄兩者的電位差。眼球向著前方時無電位差,但旋轉時角膜側電極則比另一電極偏正。若把這一電位差作放大記錄可成為眼球運動的指標。在技術上還有各種困難的問題,如瞬目時會引入很大的偽跡。還有,即使作單純的水平運動,在上下方向也出現誘導電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眼電圖
  • 外文名:electro-oculogram
  • 縮寫:EOG
  • 測試內容:視網膜靜電位
  • 涉及領域:生理學
  • 涉及器官:眼睛
操作記錄法,分析方法,EOG的正常值,臨床套用,

操作記錄法

目前只有使用較間接的方法,在內、外眥角皮膚上各置一氯化銀電極,患者頭部固定,眼注視一個在30度內作水平移動的紅燈。因為眼球的電軸跟隨眼球的轉動而改變,所以內、外眥角電極的電位也不斷變化,比較明、暗適應下的這種變化並將此電位加以放大及記錄,即得眼電圖。
眼電圖

分析方法

上為右眼,下為左眼,中間的方形波代表1毫伏的定標電位。圖中共分30小段,每小段代表每分鐘取樣記錄的結果,表示眼球以1次/秒的頻率運動被記錄下的圖形。
以定標電壓的高度去測量每小段中的波形,並取其平均值,共取30個數值,分別代表每分鐘的靜止電位量。若以縱坐標代表靜電位量,橫坐標代表測定時間,便可作出EOG的電位一時間曲線,簡稱P--T曲線。
從P--T曲線觀察在15分鐘的暗適應過程中,靜止電位逐漸下降至最低點,然後又逐漸上升。在後15分鐘的明適應過程中,靜止電位逐漸上升。至最高點,而後又逐漸下降。從P--T曲線可求得下列5個基本數據:
1.暗谷電位:在暗適應過程中測得最小靜止電位。
2.暗谷時間:從檢查開始至暗谷電位出現的時間。
3.光峰電位:在明適應過程中測得最大靜止電位。
4.光峰時間:從打開背景光開始至出現光峰電位的時間。
5.Q值:光峰電位除以暗谷電位(即光峰電位/暗谷電位)其商即為Q值。

EOG的正常值

在文獻中由於各家測試的條件和方法不盡相同,特別是明適應過程中的背景光強度不一,所以EOG的各數據都有很大的差異,但Q值相近似。Arden(1962)公布的Q值為2.23±0.232,湯識美都子(1978)測定的Q值2.26±0.37。我國李海生在1980年測定,定為Q值正常範圍3.00~1.85;3.10~3.5,1.80~1.50可為異常;暗谷時間正常值為6~12分,大於12分為異常。光峰時間為6~10分,大於10分為異常。

臨床套用

EOG異常只表明視網膜第一個神經元突觸前的病變,也即視網膜最外層的病變。它的價值是能較客觀的反映出器質性病變。
(1)視網膜色素變性,某些藥物性視網膜病變、脈絡膜缺損、脈絡膜炎、維生素A缺乏、夜盲、全色盲、視網膜脫離等眼病,在光亮照明下EOG的上升值可以較低或完全不上升。
(2)對某些視網膜感光上皮遺傳變性患者,在年幼時還未出現臨床症狀前也可查出異常,甚至對這些疾病的基因攜帶者也可查出EOG低於正常。
(3)對年幼不合作患者或眼球震顫者也可進行EOG檢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