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眼睛是“心靈之窗”。眼部患腫瘤不僅引起視力障礙,造成病者生活不便,增加家人和社會負擔,而且會危及生命。當今眼科醫療技術大大提高,許多眼部腫瘤均可獲得較好的療效,但仍有不少患者因缺乏有關眼病的醫療常識,就診為時過晚而延誤診療時機。本節將分五部分介紹常見眼部腫瘤的有關醫學知識,以望有助於提高對這類疾病的認識和得到正確的防治。
常見疾病
嬰幼兒
嬰幼兒最常見的眼腫瘤—視網膜母細胞瘤
視網膜母細胞瘤在嬰幼兒時期發生,只要家長細心觀察留意便可發現,及時就醫,對症治療,可以控制腫瘤,挽救患兒格外注意孩子的異常行為。視網膜母細胞瘤最典型的病狀是:“貓眼”,即瞳孔出現黃白色反光。正常人的黑眼球中央有通孔,通常呈暗灰色。如瞳孔呈現黃白色反光,最有可能的眼病是“視網膜母細胞瘤”。它是一種發生於眼球內的惡性腫瘤。它具有遺傳傾向,並與基因突變有關,3/4的患者多發生於3歲以前。男女性均可發病。多為單側眼發病,約1/4-1/3的患兒為雙側眼發病,兩眼可同時或間隔數月發病,年齡越大的患者,雙側眼發病可能性越小,雙側眼發病有家族遺傳病史。
患兒除有“貓眼”症,即瞳孔發白外,還會出現斜視。因而只要是在幼兒出現斜視,均應前往眼科進行檢查,排除是否有眼內腫瘤。此外,還有眼球震顫,即眼球不能凝視某一點,出現患者不能控制的眼球活動,其活動幅度小。
除上述之外,還有一重要警惕信號是“牛眼”,患兒症狀為怕光,流淚,眼皮攣縮,眼角膜變大病失去正常光澤,變成毛玻璃狀。患兒喜歡躲在別被窩裡或較暗的地方。出現此症狀主要由於腫瘤在眼內增長致眼球增大而似牛眼,並導致眼內壓增高而形成繼發性青光眼。
視網膜母細胞瘤若腫瘤較小則可採用放射治療、雷射、冷凍等方式。若腫瘤太大,則需行手術摘除患眼,以防腫瘤進一步發展到眼球外達眼眶,或轉移至全身。多數患者需手術加放療或再加化療的綜合治療。早期發現、早期診治,不但能控制腫瘤,挽救生命,並在一定程度上保存視力。這主要取決於患兒父母的警惕性如何。因此,年輕父母萬萬不能麻痹大意!
青少年
青少年與眼部常見惡性腫瘤一眼眶橫紋肌肉瘤
首先我們介紹一下何為眼眶。眼眶通俗稱為眼窩,顧名思義,眼窩即是眼球的“家”
眼球與眼瞼周圍能摸到骨性邊緣所構成的兩眼凹洞就是眼窩。眼眶由七塊骨頭組成,形如一梨狀的空腔,內、外、上、下、各有骨頭構成的壁,眼窩的後門狹窄,有不少管、洞、孔,其中有一些神經、血管經此與腦部相通。眼窩的前門寬敞,眼球的前部僅靠上下眼瞼一一俗稱“眼皮”來遮擋。眼窩內除了眼球外,還有視神經、動靜脈血管及第三、四、五、六對顱神經,淚腺以及脂肪組織。
眼眶惡性腫瘤以橫紋肌肉瘤最為常見,好發於10歲以下兒童,很少一部分發於成年人。它是一種原發於眼眶的惡性腫瘤,由眼窩內的組合字異常生長而形成。這是一種高度惡性的腫瘤,若診治不及時,則可經血道向身體其它部位轉移而危及生命。
患兒早期表現僅有上眼皮或下眼皮腫大或上眼皮下垂。上眼皮下垂也就是通常稱為眯眯眼好象是未睡醒覺時的樣子,外觀貌似眼睛發炎、“上火”,不久患兒訴說眼球疼痛,疼痛呈持續性。這是由於腫瘤增大,擠壓眼球的緣故。2~3周內病情迅速發展,出現眼球突出和眼位改變。根據病情不一,還可伴有眼球轉動不靈活,視力減退,這是由於腫瘤壓迫,侵犯眼眶內支配眼球運動的神經和視神經;有的則出現怕光、流淚,眼皮閉合不全,這是由於突眼嚴重,眼皮無法蓋住眼球導致眼角膜暴露,形成角膜炎、角膜潰瘍。
此病多發生於少年兒童,且有較明顯的眼部外觀變化,只要父母稍注意觀察並傾聽小患者的訴說,及早攜帶患兒去眼科或腫瘤科就診,就不致於造成十分嚴重的後果。
治療:今年來有關於橫紋肌肉瘤的治療有所進展,強調綜合治療。實踐證明青少年橫紋肌肉瘤對放射治療較為敏感,部分患兒僅採用這一療法便可獲得局部控制而不必行手術治療,但全身化療時必不可少的。大部分患者採用術前放療+手術+化療的治療方案較為合適。術前放療的目的是使腫瘤縮小,減少手術破壞範圍,降低腫瘤因手術刺激出現遠處轉移的機率,對部分患者有可能因行術前放療而出現變不能保留眼球而可保留眼球。若腫瘤小,部位淺,外侵少,則可考慮局部腫瘤切除,甚至在外放療基礎上消退明顯者,可考慮選用立體定向放射治療的方法而替代物術切除。
青少年需謹防眼睛脂肪肉瘤
脂肪肉瘤是脂肪性腫瘤的惡性代表由不成熟的脂肪細胞組成是脂母細胞的惡性腫物,是成人常見的軟組織肉瘤在肌體內脂肪聚集的部位,如腹部腹膜後臀部等部位多發,眼眶內罕見。它很少作為一種原發病變或作為一種從遠距離原發位置轉移而來的病變發生在眼眶主要臨床表現為進展較快的痛性或無痛性眼球突出,眶緣可觸及邊界欠清楚且質地稍硬的腫塊眼瞼腫脹眼球運動受限等也可有視力下降和復視。
由於脂肪肉瘤成年人多見,偶見於青少年。主要臨床表現是單側眼球突出,發展較快根據原發部位可出現不同的症狀。位於眶尖的腫瘤早期即壓迫視神經引起視力下降,眼底檢查可見視盤水腫或萎縮。腫瘤快速增長可致眼球運動障礙,眼球軸性突出或伴有移位。原發於眶前部的腫瘤,可於眶周觸及腫塊質軟,光滑可移動。眼眶脂肪肉瘤的影像學具有一定特徵性,B型超聲檢查病變的邊界清楚,內回聲較強,由於腫瘤生長迅速多有壞死腔使回聲像在強回聲的基礎上又表現有透聲腔從而出現病變內部的強反射光團。
眼睛脂肪肉瘤也會引起眼球突出及眼球運動障礙導致的暴露性角膜炎以及骨壁受壓破壞等。
青壯年
青壯年常用見眼部腫瘤
——脈絡膜惡性黑色素瘤
脈絡膜惡性黑色素瘤是成年人最多見的眼內惡性腫瘤,它與發生在身體其他部位的惡性黑色素瘤有共同點,即惡性度高,可向其它部位轉移,若未能及時採取有效治療措施,不但難以保瘤眼球及視力,而且有生命危險。
症狀:根據該腫瘤生長的所在位置、大小,不同患者自覺症狀各異。位於黃斑部即眼球後極中中央部位或其附近者,早期出現閃光和視力障礙,此區為視覺敏感區,因而易被患者發現。如果病變位於周邊部,則在視野有顯著缺損或繼以性青光眼等時才被發覺。此時患者還伴有眼腫、眼疼,這種情況較常見,小的腫瘤細胞也不例外。繼發性青光眼的發生可因滲出物、色素以及腫塊細胞等阻塞前房角,使眼內透明清澈的液體——醫學上稱為房水在眼內流動受阻,導致眼內壓增高,從而使視神經受損,出現視野缺損。
當患者出現以上症狀時應及時到眼科找醫師檢查,除眼底螢光照影、眼底照相、眼科B超、彩超檢查外,具有較高診斷和鑑別診斷價值的檢查為磁共振。
一旦確診為脈絡膜惡性黑色素,下一步就面臨治療的選擇。目前治療這種腫瘤有局部手術切除腫瘤、手術摘除眼球一一眼眶內容剜除術、雷射治療、冷凍治療、放射治療包括傳統外放療和分次立體定向放射治療,還有放射性同位素治療,這些將由醫師根據病情,並徵求患者意見來作最佳治療方案的選擇。
有一點要告訴病友的是,從不少醫學資料和臨床實踐得出的結論是,對於脈絡膜惡性黑色素瘤,手術決不是首選最佳治療方案。今年來有學者主張小的脈絡膜惡性黑色素瘤、有良好視力的,應選擇放療,尤其是僅一隻眼或老年人,直徑小於1cm以下的腫瘤放射治療後預後良好。
中老年
四、中老年人常見的眼部腫瘤一一眼瞼癌
何謂眼瞼?眼瞼俗稱“上眼皮”、“下眼皮”,位於眼球前部,起遮擋、保護眼球的作用,醫學上稱之為“上眼瞼”、“下眼瞼”。發生在此部位的皮膚癌則稱為眼瞼癌。眼瞼癌常發生於中老年人,在此介紹3種最為常見的惡性腫瘤:①眼瞼基底細胞癌。②眼瞼鱗狀細胞癌。③眼板腺癌,形成眼瞼惡性腫瘤的原因還不十分清楚,但已知眼瞼基底細胞癌與長期暴曬日光有關,年紀越大,患此種惡性腫瘤的機率越高。
這3種眼瞼均具有共同三大特點:①癌腫基底大而堅硬。②常伴有睫毛脫落。③不痛,以致病人不予注意而至晚期才就診。
下面分別介紹這3種惡性腫瘤特點:
(一)眼瞼基底細胞癌
最為常見,占眼瞼惡性腫瘤中80%,常見於下眼瞼及內眥(俗稱內側眼角),於此部位出現小結節局部皮膚皺起,日久漸潰爛合併感染而腫脹、發紅、流水、經久不愈,腫瘤發展慢,數年後才擴展到深部,破壞眼瞼、眼眶和顏面組織。對年過40歲而眼瞼發生結節數月者,應懷疑此瘤,確診需須病理切片檢查。基底細胞癌對放射治療敏感,根據腫瘤部位、大小來決定是首選化療還是首選手術或者兩種治療綜合。
(二)鱗狀細胞癌
這種腫瘤惡性度較基底細胞癌高,發展也較快,多生長在內眼角(醫學上稱為淚點處),也可見於眼瞼邊緣其他部位。早期多為小硬結節,或是局部皮膚粗糙,呈現斑片狀,疣狀或乳頭狀,表麵皮膚顏色與正常者不同,可以推動。腫瘤生長緩慢,也可較快,無痛,以後發展呈潰瘍狀,其底深且高低不平,邊緣略隆起輕度外翻,與基底細胞癌的內卷邊緣和淺潰瘍顯然有別。有的形成巨大腫塊或潰瘍,表面呈乳頭或菜花狀,表面破潰岀血,合併感染,俗稱“發炎”,散發奇臭。晚期病變向眼深部擴展,破壞眼球及眼瞼,甚至蔓延到顱腔。它與基底細胞癌不同的是早期即可引起局部淋巴結和全身性轉移。其治療基本同於基底細胞癌,以放療、手術綜合治療為主,必要時輔以化療。
(三)瞼板腺癌
以老年女性的上瞼較為多見。多無自覺症狀,偶而發現眼瞼有腫塊而就醫。進一步發展,腫塊可增大,可出現局部眼瞼、眼結膜充血,表面粗糙,若癌腫向結膜面破潰,摩擦角膜,則引起眼疼,並導致角膜潰瘍,癌腫增大,可引起上瞼下垂。其病理分型有三種,分化型:發展慢,很少轉移;鱗狀細胞型:發展較快,轉移率也高,主要轉移至局部淋巴結,極少數轉移至肝臟;基底細胞型:也易轉移。瞼板腺癌的治療以手術治療為主,放療為輔。
轉移癌
腫瘤患者眼部最常見的轉移癌
一一脈絡膜轉移癌
脈絡膜是轉移癌在眼部的好發部位,據國外資料顯示,在男性,多繼發於肺癌、原發灶不明的惡性腫瘤、皮膚惡性黑色素瘤、腎癌等;女性多繼發於乳腺癌、肺癌、原發灶不明的惡性腫瘤、消化系統腫瘤、國內報導與此相當吻合。轉移癌在脈絡膜的好發部位在眼後極部,尤其是黃斑附近,故病人在早期便出現視功能障礙,還往往有進行性遠視,若腫瘤再發展,則引起眼壓增高、眼疼痛,導致繼發性青光眼。因此,腫瘤患者當突發視功能障礙,如視物不清、視物變形、視力下降、眼疼等症狀時,要警惕眼部發生轉移癌,應及時找眼科醫生檢查。診斷和檢查的方法有眼底照相、眼B超、彩超、MRI或CT掃描,由眼科醫生根據病史、病情決定。對小部分尚未發現原發腫瘤的病友,出現上述症狀也應及時去腫瘤醫院或找眼科醫生檢查,在診治眼部轉移癌的同時,還應積極尋找原發腫瘤在何處,給予正確的治療,以期控制病情,延長生命。
治療:放療為首選,患者一般情況好,原發腫瘤控制尚好,若醫療費用可以承受,可選擇立體定向放射治療。其它患者則使用常規外放療即可。眼球摘除術只適於已出現青光眼且伴眼球劇痛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