眢井,漢語詞語,拼音是yuān jǐng,意思是乾枯的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眢井
- 發音:yuān jǐnɡ
- 解釋:乾枯的井
- 記載:《左傳宣公十二年》
引證解釋,歷史記載,
引證解釋
1.廢井;無水的井。
《左傳·宣公十二年》:“目於眢井而拯之。” 陸德明 釋文:“廢井也。《字林》云:‘井無水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諧隱》:“昔 還社 ( 還無社 )求拯於 楚 師,喻眢井而稱麥麴。”
《明史·徐階傳》:“生甫周歲,墮眢井,出,三日而蘇。”
《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論白話為維新之本》:“乃以其言觀吾今日之 中國 ,舉天下如坐眢井,以視古人智愚懸絕,乃至不可以道里計。”
2.特指 宋 亡後 鄭思肖 以《心史》沉 蘇州 承天寺 枯井中事,三百餘年後浚井時始發現。
明·王鐸《太子少保兵部尚書節寰袁公(袁可立)神道碑》:“吳俗諸猾少季,株累細民脅,令長對簿,往往陷人眢井,以恫疑鄉曲,民益凋敝。”
清 褚人獲 《堅瓠四集·鄭所南》:“僧濬眢井而其書始出。”後因以為 鄭思肖 的代稱。
清 錢謙益 《贈愚山子序》:“有 西台 眢井 之節,而不忍稱遺民。”參見“ 眢井翁 ”。
歷史記載
在江蘇蕭縣西北古城中,《左傳宣公十二年》楚子伐蕭,還無社與司馬卯言,號申叔展,目於眢井而拯之,《通考》留有眢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