眠石

《眠石》是宋代詩人饒節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詩題是眠石,寫時先不寫眠,先寫眠前的心情,說自己心如止水,對萬事漠不關心,把自己先置入一個脫塵出俗的精神境界中。次句接著把自己的心情推廣到自然界,說草木無情,自在地處在逍遙閒適之中。三、四句切題寫眠石,避世隱居,遠離塵寰,與大自然相融合。詩中充滿著恬靜與滿足,句句清新,語淡情濃,帶有一種普通人沒法達到的清氣。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眠石》
  • 創作年代:宋代
  • 作品出處:《倚松集》
  •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饒節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眠石
靜中與世不相關,
草木無情亦自閒
挽石枕頭眠落葉,
更無魂夢到人間。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眠石枕石而眠。
② 草木無情:詩人是個和尚,所以這裡用佛家語。佛教以人和一些有情識的生物稱為“有情眾生”,而把草木、山川、土石等稱為“無情”。
③自閒:悠閒自得。

白話譯文

我心如止水,與塵世間的一切都不相關;門外的草木雖然無情,也都自在悠閒。我拉了塊石頭做枕,躺在落葉上;睡著了,做夢也不會夢到人間。

創作背景

饒節本來是個讀書士子,曾投在曾布門下,後因與曾布議論不合,於是出家為僧,法號如壁。他居鄧州香岩山,名其所居室為倚松庵,自號倚松道人。饒節作這首詩時,已經出家做了和尚。

作品鑑賞

《眠石》著重寫脫俗的安閒自得心境,題目已表現出一種高逸脫俗的氣息。
首句以直抒胸臆的敘述語起。“靜”是與“動”相對的。世俗之人牽纏世情,能動不能靜。只有脫塵出俗,斬斷名韁利鎖,把濁世遠遠拋開,才能達到“靜”的境地。所以“靜中與世不相關”,開始便把基本心境一語道出,這種起法開門見山,也噴薄有勢,但全要靠下文展拓得好。否則,主要意思已明,而續語不稱,便索然無味了。這首詩是承接推衍得好的。
次句由人寫到物,不只人處“靜中”,“與世不相關”,這裡的草木也與世“無情”,而自處“閒”中。草木也具人性,草木寫活了;草木也與人同志,人不再孤單了。人被置於相宜相得的環境中,人、草互映互襯,合為一體,詩的境界擴展了,遺世脫俗的氣氛也更濃郁了。好花還須綠葉扶,扶得好。
第三句如果接著說偃仰床蓆,也是可以的。不過拈出了“床蓆”,便會使人有吃力之感,損傷了自然,而且也沾染了人世氣,沖淡了離塵脫俗的況味。妙在詩人是以石為枕,以落葉為床蓆,就那么躺下來了,十分自然閒散。一切都憑依於大自然的賜予,詩人投身於大自然的懷抱中,享有大自然的一切,自由自在地生活,與人世不沾邊兒。
末句再把離塵脫俗的境界推進一步。不只醒著的時候,處於“靜中”,淡然忘世,睡上一覺,夢中也與塵世毫不相關:“更無魂夢到人間。”真是徹頭徹尾徹里徹外超塵拔俗了。
小詩語言平淡,創造的意境卻是濃郁的。一筆濃似一筆,一句深過一句,而那高懷遺世、蕭散自得的情態都洋溢在字裡行間。
前人論和尚詩,總喜歡說他們的詩有“蔬筍氣”,即未免寒酸作態。這首小詩,句句清新,語淡情濃,不僅沒有蔬筍氣,反而不帶一絲人間煙火氣,熱衷於名利的人是絕對作不出來的。陸游評他的詩“為近時僧中之冠”,說明了他在詩歌方面的造詣;呂本中說他的詩“蕭散”、“高妙”,代表了他的詩的基調與標格。

作者簡介

饒節,字德操,後更名如璧,號倚松老人,撫州(今屬江西)人。宋神宗熙寧(1068-1077)末期前後在世。曾為曾布門客。後落髮為僧。陸游稱之為當時詩僧第一。有《倚松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