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骨魚次亞綱均是淡水魚。它最早出現於中三疊世,白堊紀時逐漸取代了全骨魚,並且日益發展,至今整個硬骨魚類的90%屬於真骨魚。
基本介紹
簡介,種類及特徵,浙東,華北,南方,
簡介
真骨魚次亞綱(Teleostei)
最早出現於中三疊世,白堊紀時逐漸取代了全骨魚,並且日益發展,至今整個硬骨魚類的90%屬於真骨魚。它們的主要特徵是頭骨骨化,脊椎骨完全骨化。舌接型。鱗片幾全為骨鱗——圓鱗和櫛鱗。少數種類無鱗。有鱗者,呈疊瓦狀排列。正型尾。胸鰭基鰭骨平行排列,無輻鰭,有皮質鰭條。
種類及特徵
浙東
真骨魚種類繁多,它們主要繁盛於新生代,中生代的化石甚少,因此它們的分支進化關係了解得很少。真骨魚類最早可能起源於三疊紀,但是真正的化石記錄只見於侏羅紀的晚期,從目前的材料來看,侏羅紀晚期種類已相當多了。德國巴伐利亞上侏羅統海相層中發現的Leptolepis Agassiz(薄鱗魚)是真骨魚類的著名早期代表,脊柱已經骨化了,骨質圓鱗,閃光層極薄。我國浙江東部上侏羅統的真骨魚類化石豐富,種類也多,歸入薄鱗魚目的有Pingolepis Chang et Chou(秉氏魚);歸入鯡形 Mesoclupea Ping et Yen(中鱭魚)和Paraclupea Du(副鱭魚),它們均是淡水魚。Mesoclupea的特徵是體呈紡錘形,眼大,口有細齒,鰓蓋骨長方形,胸鰭大而低位,腹鰭很小,背鰭短而後位,臀鰭基大。Paraclupea體呈短紡錘形,最大體高在背鰭起點處。圓鱗,有背、腹、尾棱鱗。胸鰭高,腹鰭小,背鰭基長,起點與腹鰭相對。臀鰭基短,尾鰭深叉。
華北
我國華北晚侏羅世至白堊紀的魚類化石也相當豐富,歸入骨舌魚目的Lycoptera Miiller(狼鰭魚)是著名的代表,其特徵是:體呈長梭形;頭大,頂骨大;眼大,眶上骨一塊;齒骨一塊,向後加高;牙齒排列成行,大小近一致;前鰓蓋骨的下枝較上枝寬大,下鰓蓋骨頗小,鰓條骨纖細;椎體呈筒狀,中部略收縮;胸鰭大,內側有一粗大而不分節的鰭條。
Leuciscus Cuvier(雅羅魚)和Barbus Cuvier(魚八魚)是我國華北上第三系中的兩種重要化石,它們都是骨鰾魚目的代表,其特徵是脊柱前端幾個椎骨所發生的四對小骨,聯繫鰾的前端與內耳,有維持魚體的平衡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