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聖觀碑》是五代吳越錢鏐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真聖觀碑
- 作者:錢鏐
- 創作年代:吳越
- 出處:《全唐文》
- 作品體裁:散文
《真聖觀碑》是五代吳越錢鏐創作的一篇散文。
《真聖觀碑》是五代吳越錢鏐創作的一篇散文。作品原文真聖觀碑若夫真聖之教,大道為先,恍惚難名,虛無罔象,創極於元黃之始,施功於融結之前,籠罩九(闕)森羅萬物,可大可久,元之又元,豈推步之能窮,非名言之可載。太上老君者,神凝...
西漢麃孝禹碑 山東博物館 西漢 30 山東省 西漢新莽天鳳三年萊子侯刻石 鄒城博物館 西漢 31 陝西省 西漢“平原樂陵”題記石 霍去病墓 西漢 32 北京市 石刻田塘 中國國家博物館 東漢 33 北京市 熹平石經後記殘石(一)中國國家博物館 東漢 34 北京市 熹平石經後記殘石(二)中國國家博物館 東漢 35 北京市...
元趙孟鉍佑聖觀碑拓本是元代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文物特徵 元趙孟鉍佑聖觀碑拓本又名《佑聖觀玄武殿記》,元大德十年(1306)刻。元明善撰,趙孟鉍並篆額。楷書二十三行,行五十二字。額篆書題"佑聖觀重建玄武殿碑"九字,失拓。書法頗似唐李邕。剪裱裝。木板封面。24開。原明拓。
《寶雞道教碑石記/中國社會科學院老年學者文庫》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老年科研基金出版資助項目”,是對陝西省寶雞地區宋、元、明以來的道教碑刻進行拓片和內容的整理。其中,北宋天聖重修至德常寧觀碑、元正大長春真人本行碑、元至元隴州龍門景福山玉宸宮記、明永樂尋張三豐聖旨碑、明天順張三豐遺蹟記碑,以及新出土的...
石座上所刻的獸形邊飾及四角的角神是有較高的藝術價值的,述聖紀碑座與龍馬座、西門獅子座上的各種變形纏枝流雲穿線紋,《述聖紀》碑座上的變形忍冬多枝蓮,變形三朵雲紋纏枝蓮以及纏枝牡丹等紋飾都與南北朝以來吸收佛教藝術有關。碑的頂部雕刻成廡殿形的屋頂結構,顯然是皇權的象徵,屋頂上雕龍畫棟,形象逼真...
無字碑因最初碑上未刻一字而得名,清乾隆年間《雍州金石記》有記載:“碑側鐫龍鳳形,其面及陰俱無字。”石碑簡介 位置簡要 乾陵,位於陝西鹹陽市乾縣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合葬陵,陵前並立著兩塊巨大的石碑,西側的一塊叫“述聖碑(或稱述聖紀碑)”,東側的就是武則天的無字碑。“...
道館,漢語詞語,拼音是dào guǎn,意思是指宮中藏書與著書之處;即道觀。解釋 1.即道觀。2.指宮中藏書與著書之處。出處 吳越、錢鏐《真聖觀碑》:“由是普天之下,悉立道宮……後因大盜經過,恣其煨燼,緬惟道館,久曠真風。”蘇軾《用舊韻送魯元翰知洺州》:“道館雖雲樂,冷卿當復溫。”王文誥輯...
據《高淳縣誌》和廟、觀碑記所載:早在晉太康年間,今古柏鎮就建有尋真觀;唐代,在今磚牆鎮建華國殿;宋時在今定埠鎮下壩建萬壽宮;明清時,東壩鎮、淳溪鎮先後興建了東平殿、降福殿、東嶽廟、真武廟、王母娘娘廟、天妃宮、祠山殿、關王廟、梓潼廟、閣等,可謂道教宮觀遍布全境。縣內道教主要流派為上清派、...
賢劫調御雲 仰覆橫豎 世界何止於三千 隱顯飛沉 眾生粗分於百億 既有以莊嚴為聖佛事須當仗施義財設作道場 爰自漢明皇帝 夢感金人 尋仙壤於西乾 備雄文於東夏 方隆像設 兆建伽藍 一人為植福之端 萬國有修崇之志 今茲院者 肇興前代 敕賜宋初 歷數百年 繩繩不廢 傾習兵革之後 化為榛莽之區 唯碑在...
建築:天靜宮台基遺址、九龍井、問禮碑的發掘與史書記載相吻合,其中九龍井其中一口春秋瓦圈井,被譽為天下第一井,獨特的構造為古井研究提供了實例,天靜宮遺址所發掘的瓦當,屋脊神獸都代表著漢代建築最高水平。天靜宮的原址復建再現了天靜宮的輝煌,也成為中國道教第一宮觀。帝王朝拜 漢 東漢延熹八年(公元165...
大雁塔底層南門洞兩側嵌置碑石,西龕是由右向左書寫,唐太宗李世民親自撰文、時任中書令的大書法家褚遂良手書的《大唐三藏聖教序》碑;東龕是由左向右書寫,唐高宗李治撰文、褚遂良手書的《大唐三藏聖教序記》碑,人稱“二聖三絕碑”。兩碑規格形式相同,碑頭為蟠螭圓首,碑身兩邊線有明顯收分,呈上窄下寬的梯形...
述聖紀碑位於司馬道西側,與無字碑相對,是武則天親撰、其子唐中宗李顯書丹,是為唐高宗歌功頌德的一通功德碑,北距西闕8.65米。述聖紀碑記述高宗文治武功,開帝王陵前立功德碑之先例。在乾陵之前,帝王的陵墓不樹碑,墓內也不放墓志銘,乾陵突破了這一慣例,因此述聖紀碑具有特殊的歷史價值。述聖紀碑為方形...
清·唐仲冕輯《岱覽》卷二九《博覽二·文獻》載:“舊《泰安州志》記載:‘柳下即(泰安)治東南柳里村,有墓在焉,其高如陵。’……案墓在汶河北郭家莊西北一里,方形,共四十步,墓中高,連頂六步。距墓六里為汶南西柳莊,有和聖祠,碑曰‘和聖故里’,一曰‘柳下書堂’。祠南一里,有和聖橋。墓...
隆恩殿後中軸線上為陵寢門,即並列的琉璃花門三座,門內正中為石几筵祭台,其後為明樓和寶城。明樓重檐歇山頂,檐下懸榜額題曰“泰東陵”。樓內豎硃砂碑,額篆“大清”,碑身楷書“孝聖憲皇后之陵”。明樓與寶頂緊相銜接,沒有月牙城、轉角礓碴、琉璃照壁等設施;明樓台基前部有礓碴以通上下。歷史文化 相關人物...
其實右軍書碑無可見,僅執《蘭亭》之一波一磔,盱衡讚嘆,非真知書者也。余謂鄭道昭,書中之聖也。《泰山經石峪金剛經》《水牛山文殊般若經》《匡喆刻經頌》諸隋崖(圖錄78.79)意趣與 《瘞鶴銘》、雲峰山刻石迥異,可謂是佛家書跡的代表。尤其是《金剛經》用筆渾厚豐滿,結體端 莊寬博,渾穆簡靜,大有...
清真寺大殿前有南北碑亭兩座,亭內有碑文,乃明代弘治九年重修禮拜寺後所立,碑上以漢文、波斯文記述該寺的歷史沿革,現已剝落不清、大殿兩側為南北講堂,是講解經典和學習的地方,北講堂內尚保存部分帶有阿拉伯經文的古瓷和手秒本及印版的各種經典。大殿正東有一樓亭,即宣禮樓(又稱邦克樓);此樓東面有對廳...
我們講埃及象形文字一般是指聖書體,主要用於比較莊重的場合,多見於神廟,紀念碑和金字塔的銘文的雕刻。僧侶體則多用於書寫於紙草上,相當於漢字的行書或草書。而世俗體則是對僧侶體的簡化。表音文字 古埃及文的書寫中元音被忽略,這一點類似於阿拉伯文。當時的單詞是加了什麼樣的元音發音的已經不很清楚,現代的...
半嶺(亭)化城(亭)無字石(碑),萬松(關)雪嶠(路)有龍眠(坊)。文殊(台)古鏡(台)金鰲橋(橋),羅漢(岩)梯雲(嶺)象骨巔(峰)。香石(磨)放生(池)池蘸月(池),望州(亭)卓錫(泉)應潮泉(泉)。主要文物 寺中文物以建於五代後梁開平元年(907)的義存祖師塔(亦稱“難提塔”)與...
《宋史·呂文仲傳》:“ 太平興國 中,上每御便殿觀古碑刻,輒召 文仲 與 舒雅 、 杜鎬 、 吳淑 讀之。” 清 顧炎武 《北嶽辨》:“ 宋 初,廟為 契丹 所焚, 淳化 二年重建,而 唐 之碑刻未嘗毀。” 清錢泳《履園叢話·雜記上·金石文字》:“ 孫淵如 觀察嘗言:‘吾如官御史,擬請旨著地方官吏...
元聖宮的山門為垂花門,這在道教宮觀中是不多見的。最初建造之時山門前地勢很低,後來被墊高。廟前有一座木製牌樓,牌樓後面有一對石獅,屬於明代遺物。門兩側保留有原來的通道門遺址,前殿前有兩棵碩大的槐樹,殘留有數通碑。前殿 前殿壟脊硬山頂,前置月台,月台下有兩株古柏東西並排長於一層殿前,稱“元聖宮...
〇四〇重修隆陽宮碑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〇四一大元加贈真大道教始祖劉真君之碑 元至治二年(1322)〇四二重修隆陽宮碑記明隆慶六年(1572)〇四三重修隆陽宮施買香火地碑記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〇四四重修隆陽宮大殿建立禪堂成砌群牆置買並施捨地畝等事序 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〇四五敕封三界伏魔大帝關聖...
清·上王安樂二聖神廟碑 清·北霍渠掌例碣 清·皋陶廟碑 清·趙城縣正堂加一級為優獎渠長王周映碑記 清·燈油會碑記 清·重修三皇東嶽廟記 清·水掌例者李谷械功德碣 清·北孝村施廣勝寺彌院殿燈火資碣 清·遆聞風施銀碑 清·重修碑 清·重修商山廟聖口樓碑記 清·下溝村善士朝山碑記 清·山西平陽府...
《聖教序》:全名《大唐三藏聖教序》,由唐太宗撰寫。最早由唐初四大書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書,稱為《雁塔聖教序》,後由沙門懷仁從王羲之書法中集字,刻製成碑文,稱《唐集右軍聖教序並記》,或《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因碑首橫刻有七尊佛像,又名《七佛聖教序》。雁塔聖教序 基本資料 亦稱《慈恩寺聖教序》。永徽...
《泰山刻石》是刊刻於秦代的一方摩崖石刻,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始皇刻辭”)刻於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後半部分(“二世詔書”)刻於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傳為李斯撰文並書丹,又稱“李斯碑”等,屬小篆書法作品,與《嶧山刻石》《琅琊刻石》《會稽刻石》合稱“秦四山刻石”。刻石原立於山東...
1816和1862年,又重新和這座碑做了裝飾,一組獅子的雕像圍繞在它的周圍。第三座是聖彼得大教堂前的方尖碑。梵蒂岡的方尖碑不同於尋常的地方是它沒有刻上象形文字,甚至於有沒有繪畫圖案也很難判斷。聖彼得大教堂前的方尖碑落成時間可以追索到法老阿美濃哈特二世統治時期的海里奧波利司、奧古斯都征服埃及後將它從...
即歷史上有名的甥舅和盟碑,又稱唐蕃會盟碑或長慶會盟碑。它是漢藏兩大民族團結友好的歷史見證。內容甄選 碑文首先闡明結盟始末說:“聖神贊普赤祖德贊與大唐文武孝德皇帝和葉社稷如一統,立大和盟約 。茲述舅甥二主結約始末及此盟約節目,勒石以銘。”強調結約的目的是“和葉社稷如一統”。然後追述和讚揚了歷史...
金泰和二年(1202)《復建顯聖王靈應碑》(八)芮城縣岱嶽廟 金泰和三年(1203)《岳廟新修露台記》(九)寧武縣定河村昌寧宮 金泰和八年(1208)《汾川昌寧公家廟記》卷二 (一〇)聞喜縣禮元(梨園)鎮興真觀 蒙古憲宗九年(1259)《興真觀碑銘(並序)》(一一)壺關縣神郊村真澤宮 元至元七年(127...
下馬坐清蔭,觀魚大江隈。行行歷山寺,金碧森樓台。拂拭有唐碑,字老生莓苔。緬想古今事,悠然一傷懷。明·趙貞吉《書聖水岩》爛醉岩前抱玉琴,摧殘牛耳憶寒盟。山空谷響知人意,若負當時一片心。傳說軼事 在聖水寺內,有一尊造像與遊客關係最為密切,名為“摸摸菩薩”。跟世人去義大利維羅納一定要觸摸朱麗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