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書千字文

真書千字文

《真書千字文》筆畫圓潤,結體茂密,筆致內含蘊,不激不厲,風規悠遠,按照書法學習的一般順序,以基本筆畫、偏旁部首、字形結構等三個部分,較詳細地介紹智永《真書千字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真書千字文》
  • 創作年代:隋代
  • 作者:智永
基本信息,簡介內容,

基本信息

真書千字文》筆畫圓潤,結體茂密,筆致內含蘊,不激不厲,風規悠遠,按照書法學習的一般順序,以基本筆畫、偏旁部首、字形結構等三個部分,較詳細地介紹智永《真書千字文》。

簡介內容

智永與《真書千字文》
智永,名法極,會稽(今浙江省紹興市)人,南朝陳與隋朝間的書法大家。他是被譽為“書聖”的王羲之第五
真書千字文
子王徽之的後代,王羲之的第七代孫。因與兄孝賓舍家入道,為山陰永欣寺禪師,人稱“智永禪師”或“永禪師”。
智永幼承家學,並跟蕭子云學習二王(王羲之、王獻之)祖法,曾住永欣寺樓上數十年,發誓“書不成,不下樓”。他學書非常勤奮,被他寫禿了的筆頭換下來,投入大竹簏之多。他將這些禿筆埋在地下,堆成墳,並親筆寫下“退筆冢”三大字以為紀念。書名大振後,向他求書者紛至沓來,日日門庭若市,竟將寺廟的門檻踏破,不得不用鐵皮將門檻包裹起來,故時人又有“鐵門檻”之稱。
智永是王氏書法的嫡系傳人,他既能嚴守家法,虔誠地繼承王氏書法的傳統,又能繼往開來,下傳虞世南、陸柬之等人,開啟了唐代書法的新風。他被公認為承上啟下的大書家,在中國書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歷代書家對他交口稱讚,宋米南宮稱他“秀潤圓勁,八面俱備”,蘇東坡評他“骨氣深穩,體兼眾妙,精能之至,反造疏淡。如觀陶彭澤詩,初若散緩不收,反覆不已,乃識其奇趣。”明解縉《春雨雜述》謂:“自義、獻而下,世無善書者。惟智永能寤寐家法,書學中興,至唐而盛。”他的草書用筆凝練,結體嚴謹,應規入矩。筆畫肥勁,而氣韻生動。楷書方圓互參,骨力內蘊,結構茂密,體態閒雅,多存晉人法度。他對“永”字八法研究頗力。相傳自崔瑗、張芝、鐘繇、王羲之以後,智永“發其旨趣”,而傳授給唐代書家虞世南。
根據北宋《宣和書譜》記載,當時宋內府曾收藏智永的真跡二十三件,其中草書十三件,真書十件。這二十三件真跡中,《千字文》就占十五件之多,可見他很喜歡寫《千字文》。相傳他住在永欣寺樓上寫《千字文》極多,曾擇其尤好者八百本,分贈給浙東各名剎大寺。這些作品傳世後,海內為之轟動,紛紛上門求購,能夠得其一者,往往價逾萬金。隋代至今一千三百餘年,其間世變戰亂無計,因為他當時書寫得多,至今尚有墨跡本留傳於世。
智永書《真書千字文》,早在唐代已隨歸化之僧、遣唐之使流傳到東鄰日本,對日本書道產生過不小的影響。傳世的智永《真書千字文》共有兩本。一 為唐代傳入日本的墨跡本,一為保存於陝西省西安碑林的北宋董薛嗣昌石刻本。本書刊用的智永《真草千字文》就是從現藏於日本的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跡影印本中剪輯的。
據記載,以《千字文》為內容作書始於梁武帝時代。梁武帝酷好王羲之書法,蒐集了不少王羲之書法,蒐集了不少王羲之的書法真跡,命殷鐵石摹出不重複的一千個字,叫文學侍從周興嗣將它編成韻文,後來成了學子識字習書的課本。智永也曾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臨摹集王書《千字文》,努力學習王氏書法傳統。
前人對智永書《千字文》評價極高。如清代何紹基《東洲草堂金石跋》曾說:“智永《千文》,筆筆從空中落,從空中住,雖屋漏痕猶不足喻之。”清代馮班《鈍吟書要》則說:“今日刻本《黃庭》(王羲之小楷《黃庭經》)多不是,但惜不見原本,字畫俯仰處甚遒,翻之多失,與永師《千文》看方得。”在這裡,馮班指出了學習智永書《千字文》的必要性。直到今天,王羲之的真跡猶如“龍騰”,一無所存,要想直接從王羲之的真跡中去探求他的書法妙諦已無可能。《黃庭經》一類名帖翻刻本離真跡太遠,全無王氏風骨神韻。因而,從克紹家學的智永書《千字文》中尋求王氏筆法不失為一條好途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