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真君殿在大殿正中供奉著一尊紅臉黑須
炯炯有神的真君大帝——
宗澤。殿堂五十餘楹,構築精緻,氣度恢宏,是一座佛道合揉的廟宇建築,為古建築工藝之典範,近幾年來對真君殿內的戲台、中殿、等進行了修復,又建成六十甲子殿、
財神殿、
千佛殿、夫人殿、
觀音殿等。
真君殿歷經滄桑,整座大殿的木雕、磚雕、石雕藝術精湛,大殿後門門額上方磚雕篆書“對越”,兩側牆壁上12幅三國、水滸等人物故事及花卉圖案,為瓦灰色堆塑,古樸高雅,造型極為生動。大殿牆上還有不少“封神榜”、“
三國演義”等精湛的壁畫,無不顯現了民間藝人的才華。
大殿
真君殿歷經滄桑,保存最為完好的大殿為風火山式,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前檐有一對西坑石懸雕的蟠龍石住,令人矚目,柱高4.3米,直徑0.5米,在龍身間隙懸雕八仙過海,刻畫細膩,形象逼真,乃石雕藝術上品。整座大殿的木雕、磚雕、石雕藝術精湛,有地方特色。
在大殿正中供奉著一尊紅臉黑須炯炯有神的真君大帝——宗澤。宗澤是宋朝的抗金元帥,曾十三次與金兵作戰,連連告捷,金人畏之,稱其為宗爺爺。正當抗金取得節節勝利之時,被王善潛等主和派所抑,鬱憤成疾,疽發於背,病死在揚州。那他為何會到
新昌呢?
元大德三年(1299),長詔溪東村有一位石奕朝,在揚州任職,仕至將仕郎朝議大夫,因朝廷腐敗,奸臣當道,不願為官,辭職回家隱居。一天,奕朝公帶領家小,坐船從揚州返鄉途中,始終有一赤石浮江附船而行。奕朝公覺得奇怪,撈上來一看,原來是個有手有腳五官端正的石像,又很輕,奕朝公就把它帶回家鄉,放在沃洲山真覺寺。真覺寺的小和尚看到這石頭蠻奇怪,想來想去沒有用場,就將它用來拄大門。可是,夜裡明明拄在大門上,第二天一早,大門敞開,它威武地立在門外。小和尚越覺奇怪煞了,第三天又試試,還是這樣。當家和尚不相信,夜裡偷偷地到樓視窗去看。半夜時,忽聽大門“吱”的一聲開了,接著赤石跳出大門。老和尚見到,嘴裡不住念著“阿彌陀佛,神石頭”,就再也不敢用它拄大門了。
訊息很快傳開,周圍百姓正愁蝴蝶山上玉米被野獸糟蹋,便不約而同地趕到真覺寺,把赤石背到蝴蝶山上,這天夜裡野獸就沒有來了。
百姓感謝這塊赤石,搬來磚、瓦、木頭,要在山上造廟祭祀他。可是,這些材料放在那裡,不到天亮,全部搬到對
屏山的刺蓬窩裡去了。溪東溪西的青壯年,第二天都喊吃力,都說昨夜夢中搬磚石去了,料定是赤石顯靈,要把廟基造在刺蓬里。於是大家七腳八手砟刺蓬造廟,就是如今的真君殿。從此,山地里的莊稼,再也不受野獸糟蹋,為百姓做好事,保一方平安。
宗澤是愛國將領,身後仍不忘愛國忠君。一次京城失火,皇帝在煙霧迷漫中看到一位紅臉大漢,用竹籃挑水滅火,水到火滅。皇帝問他何方人士?答住會稽
沃洲山。皇帝派人到
沃洲山了解,是宗澤,皇帝恩賜宗澤,追封為“九天司命”,並稱“石老將軍”。“將軍”並不姓石,為避元軍追究,而託名姓石。明洪武十五年改為“真覺禪寺。”清康熙庚午賜為“真君大帝”。明清兩朝威靈顯赫,三次受朝廷敕賜。這“真君”就是宗澤元帥,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官員,得到百姓世代傳頌。
中殿
中殿的建築為三開間,風火山式,木石結構,上面刻有飛禽走獸、岳傳故事以及古代戰爭場面,工藝精緻。兩側詩廊上陳列有從晉代到當代的名家詩歌15首,而這些只是描寫沃洲的眾多山水詩歌當中的一部分。
六十四子殿
六十四子殿內供奉的神靈是按天干、地支排列的60位值年太歲,不同年份出生的人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本命神,這裡也稱太歲殿,屬道教。本人出生年稱為本命元辰,禮拜元辰之星宿神也叫"順星"。人產以此祈求長壽、健康、吉祥如願,所以這裡也是祈福的殿堂。中間這一尊為都雷太歲殷郊,為紂王之幼子,總管人間禍福,六十甲子歸其管轄。民間也有在此求子的習俗,所以這裡又稱
百子堂。
財神殿
沃洲山是道教第十五福地,從東漢末年開始,道教活動就曾在此活躍。在一千多年的發展中,道教始終占據著主要地位,財神作為道教的重要部分,以往在真君殿卻很少涉及。在二零零五年終於彌補了這一缺憾,動工興建天下第一財神殿。殿內金碧輝煌、流光溢彩,盡顯富貴榮華。關於財神有很多傳說,這裡所供奉的是"武財神"趙公明,他是世人奉祀的財神中影響最大的。民間關於趙公明的傳說,由來已久。他原是四川峨嵋山的道仙,姜子牙奉元始天尊之命,封為他為"正一龍虎玄壇真君",職責是專司金銀財寶,迎祥納福。下轄"招寶、納珍"、"招財"、"利市"四官員,意味處處有生財之道。
千佛殿
千佛殿於二零零五年元月三日開光。殿內中間供奉西方三聖--觀世音菩薩、阿彌陀佛、大勢至菩薩;旁立一千尊小阿彌陀佛,流光溢彩,盡顯佛的尊嚴。阿彌陀佛左手持金蓮花,平胸而立,右手下垂,作接迎眾生狀,為接迎佛。觀世音菩薩頂戴彌陀,一手執甘露瓶,一手執楊柳枝,灑遍大千世界,表示大慈大悲。大勢至菩薩頂戴光明寶瓶,手持蓮花,招致眾生表示大智。光明為智慧故,所以稱為"無邊光熾身",佛度眾生,以大悲為本,以方便為門;左輔表慈悲,右弼表智慧,象徵阿彌陀佛的悲智雙運,普渡眾生。
夫人殿
夫人殿內供奉真君夫人,殿內木雕構件基本上從
新昌城關的一些清代祠堂、古民居拆遷時徵集而來的,極有品位。新版《
射鵰英雄傳》里一組鏡頭"義祠情仇"就是在這裡所拍攝的。
宗澤——火腿業的祖師爺:浙江金華火腿馳名中外,當時出生在
婺州義烏縣的抗金英雄宗澤,就是火腿業的“祖師爺”。他從抗金前線回到家鄉,經常買些豬肉請鄉親們醃製起來,帶出去作為行軍餐之用,同時饋贈親友和自己的部下。這種醃製後的豬肉,嫣紅似火,鮮美可口,將士們吃了讚不絕口,都問宗澤這叫什麼肉?宗澤回答說:這叫“家鄉肉”。據說宗澤曾挑選一些特別好的“家鄉肉”獻給宋高宗,宋高宗見色澤鮮紅似火,就命名為“火腿”,由此傳開,人們就認為這是金華火腿的由來。因此,過去有些火腿店開業,要在堂前掛一幅“宗澤公”畫像,表示崇敬。
戲台
戲台正對正殿,歇山頂石木結構,藻井為16層16組尾昂,頂部又裝飾著團龍,這種藻井稱為
雞籠頂。戲台雕刻稱之一絕,且外觀均為貼金,更顯
富麗堂皇。
相關背景
宗澤
(1059----1128)字汝霖,
南宋抗金名將,
浙江義烏人。在北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出生於一個農民家庭。北宋元祐六年中進士,從此宗澤踏上了仕途。先是任河北綰陶縣縣令,宋金開戰後,不久調浙江龍游當縣令。因宗澤極力主戰,遭到排擠,後被委派到失陷過的
磁州任知縣,在磁州期間他就招募了大量人馬進行訓練,用來抵抗金兵。但是耿直和忠誠使他到六十七歲還沒得到國家的重用,他出於華夏民族利益的痛切,連上二十四疏請求高宗還都且收復失地,未果,鬱憤吐血、三呼過河而死,去世時無一言語及家事。岳飛扶柩守葬鎮江(又一說歸葬於家鄉義烏)。遺著《忠簡集》。
岳飛
(1103-1141),南宋軍事家,民族英雄,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少時勤奮好學,並煉就一身好武藝。他投軍報國,大鬧武科場,槍挑小梁王,奸相張邦昌要拿他問罪,被宗澤將軍所救。後來 岳飛輾轉歸屬了宗澤,來到了開封城外。岳飛之遇宗澤,猶“千里馬”之遇伯樂,從此得到了施展政治抱負和軍事才能的機會。宗澤也十分讚賞岳飛的才能與勇敢,稱讚他“智勇才藝,古良將不能過”。相識之初,宗澤就舉岳飛為“踏白使”,率領500騎兵去抵抗汜水關(今河南汜水鎮西)的敵人,宋軍夜戰金軍,金軍大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