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教蘇菲派教義之一。亦稱“真主之光論”。就安拉的本質、宇宙萬物的起源提出的一套系統的理論觀點,為蘇菲神秘主義宇宙觀、認識論的基礎和主要內容。真光論系以《古蘭經》有關經文為依據,經後世蘇菲學者不斷闡釋、論證,形成較完善的理論體系。《古蘭經》第24章經文指出:真主是“天地的光明”,他的光明猶如坐落在一座燈台上的“一盞明燈”,它不是東方的,也不是西方的,它那用作燃料的“吉祥的橄欖油”,即使沒有點火也幾乎發光,真主以“光上加光”引導他所意欲者走向真主的光明(24:35)。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真光論
- 意義:伊斯蘭教蘇菲派教義之一
- 亦稱:真主之光論
- 來源:《古蘭經》
出處來源,基本資料,表達意義,“真光論”認識論,基本內容,信仰說,理論基礎,
出處來源
基本資料
經典中這一就安拉本質所作的比喻式的描述,經後世經注學家詮釋,以“光明”構成安拉的99個美名之一。關於“真主之光”的思想,早在8世紀初,什葉派學者在詩歌中就述及“真主之光”通過先知穆罕默德照射到阿里家族,為之帶來光明,驅走黑暗。該派第五代伊瑪目巴基爾進而認為,穆罕默德及其後裔為安拉面前的“光的幻影”,而什葉派諸伊瑪目也都有“真主之光”相伴,並相信“真主之光”可從一個伊瑪目轉移至另一伊瑪目的軀體。9世紀,“真主之光”說為蘇菲派學者所接受。薩赫爾·圖斯塔里(Shahr Tustari,818~896)在對《古蘭經》第24章經文所作的注釋中指出,穆罕默德為安拉以其真光所造,阿丹等諸先知的本質、宇宙萬物的本原亦來自“真主之光”的照射,由此產生“穆罕默德之光”說。
表達意義
10世紀以後,蘇菲學者著書立說,系統地闡述“真主之光”說,使之上升為理論體系。蘇哈拉瓦迪(1153~1191)提出,安拉為“至上之光”,它是宇宙萬物的本原,宇宙萬物由程度不同的光與暗構成,世間的一切生命、事物的生成及彼此間品格、性質上的差異,皆為“真主之光”不斷照射的結果。伊斯蘭教權威教義學家安薩里在所著《光的壁龕》中,充分肯定“真光”的思想,將“真主之光”的信仰發展為對真主的內心體認和虔信不移,視為蘇菲功修的領域之一。伊本·阿拉比以“真主之光”來解釋蘇菲“聖徒”、“穆罕默德的精神”和蘇菲“完人”等觀念,使之擴及更廣泛的領域。
“真光論”認識論
基本內容
“真光論”既是蘇菲神秘主義的宇宙觀,又是它的認識論,也是蘇菲功修和“入主合一論”的基礎。其主要內容是:(1)以“真主之光”為本原的宇宙觀。認為真主最重要的本質屬性是“光”,稱之為“絕對之光”、“至上之光”、“聖光”、“真光”等。“真主之光”既為真主所固有,又是真主最初的造化物,它是真主創造先天和後天、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唯一根源,宇宙萬物皆源於此光,皆為“真主之光”不斷照明的結果。但因照明過程中光暗度不同,由此形成宇宙萬物間形態、品格、性質上的千差萬別,宇宙萬物實為明、暗互異的光點所構成。(2)先知穆罕默德為先在之光。認為穆罕默德為特殊的造化物,他在現世取肉身形式,被尊為先知和“封印使者”,他在生前的精神世界則是一種先在的無形之光,為真主的“餘光”在先天照射的結果。因此,他具有先天造化的一切先知、天使的美德。他的使命在於為信士指明“正道”,使之得以返本還真。(3)以神秘內心體驗為特徵的認識論。認為人對真主的信仰和認知,不能靠後天學習,不能以邏輯推導、理性論證等外在的方式取得,而只能靠“真主之光”的賜予和啟迪。
信仰說
人在被造化的過程中,其靈魂中已攝入了“真主之光”的“餘光”,亦稱“信仰之光’或“閃光”,為人在後天參悟、體認真主的根據,藉此信士得以回歸真主。但並非人人皆可返本歸真,因人們在塵世受到各種欲望的誘惑,靈魂中的“內光”漸趨黯淡,只有靠不斷學習《古蘭經》、領悟安拉的啟示,才能借“外光”來啟迪“內光”,從而最終回歸真主。
理論基礎
真光論為蘇菲神秘主義信仰提供了理論基礎,對宇宙萬物的本體和現象作了“一元論 ”的解釋,為蘇菲派的“人主合一”說提出了理論依據,因而極大地促進了蘇菲主義的發展。真光論後經發展形成照明學派,將其理論推向十個新的高度。17世紀,照明派的學說與什葉派宗教思想相結合,形成“神智學”(Hikmatullah)運動,企圖將啟示和傳述的知識(經、訓)、理性推導的知識與直覺和入迷的神秘知識融為一體。伊朗什葉派的謝赫學派,也曾受真光論的影響。真光論因強調對經典作隱義的、神秘主義的解釋,而同歐萊瑪的傳統注釋相背,曾遭到遜尼派和什葉派學者的譴責,被指責為“異端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