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養臟湯

真人養臟湯,中醫方劑名,別名純陽真人養臟湯。為固澀劑,具有澀腸固脫,溫補脾腎之功效。主治久瀉久痢,脾腎虛寒證。瀉痢無度,滑脫不禁,甚至脫肛墜下,臍腹疼痛,喜溫喜按,倦怠食少,舌淡苔白,脈遲細。臨床常用於治療慢性腸炎、慢性結腸炎、腸結核、慢性痢疾、痢疾綜合徵等日久不愈屬脾腎虛寒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真人養臟湯
  • 功用:澀腸固脫,溫補脾腎
  • 主治:久瀉久痢,脾腎虛寒證
  • 分類:固澀劑-澀腸固脫劑
  • 出處:《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歌訣,組成,用量,用法,功用,主治,方義,配伍特點,運用,加減化裁,禁忌,附註,附方,組成,用法,功用,主治,出處,化裁方之間的鑑別,重要文獻摘要,

歌訣

真人養臟訶粟殼,肉蔻當歸桂木香,術芍參甘為澀劑,脫肛久痢早煎嘗。

組成

人參、當歸、白朮、肉豆蔻、肉桂、甘草、白芍藥、木香、訶子、罌粟殼。

用量

人參、當歸(去蘆)、白朮(焙)各18g,肉豆蔻(面裹,煨)15g,肉桂(去粗皮)、甘草(炙)各24g,白芍藥48g,木香(不見火)42g,訶子(去核)36g,罌粟殼(去蒂萼,蜜炙)108g。

用法

上銼為粗末。每服6g,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溫服。忌酒、面、生、冷、魚腥、油膩。現代用法:共為粗末,每服6g,水煎去滓,飯前溫服;亦作湯劑,水煎去滓,飯前溫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減。

功用

澀腸固脫,溫補脾腎。

主治

久瀉久痢,脾腎虛寒證。瀉痢無度,滑脫不禁,甚至脫肛墜下,臍腹疼痛,喜溫喜按,倦怠食少,舌淡苔白,脈遲細。

方義

久瀉久痢,積滯雖去,但脾腎虛寒、腸失固攝,以致大便滑脫不禁,甚至中氣下陷,脫肛墜下;脾腎虛寒,氣血不和,故腹痛喜溫喜按;脾虛氣弱,運化失司,則倦怠食少。病雖以脾腎虛寒為本,但已至滑脫失禁,非固澀則瀉痢不能止,治當澀腸固脫治標為主,溫補脾腎治本為輔。方中重用罌粟殼澀腸止瀉,為君藥。臣以肉豆蔻溫中澀腸;訶子苦酸溫澀,功專澀腸止瀉。君臣相須為用,體現“急則治標”,“滑者澀之”之法。然固澀之品僅能治標塞流,不能治本,故佐以肉桂溫腎暖脾,人參、白朮補氣健脾,三藥合用溫補脾腎以治本。瀉痢日久,每傷陰血,甘溫固澀之品,易壅滯氣機,故又佐以當歸、白芍養血和血,木香調氣醒脾,共成調氣和血,既治下痢腹痛後重,又使全方澀補不滯。甘草益氣和中,調和諸藥,且合參、術補中益氣,合芍藥緩急止痛,為佐使藥。

配伍特點

綜觀全方,具有標本兼治,重在治標;脾腎兼顧,補脾為主;澀中寓通,補而不滯等的配伍特點。

運用

本方為治瀉痢日久,脾腎虛寒的常用方。臨床套用以大便滑脫不禁,腹痛喜溫喜按,食少神疲,舌淡苔白,脈遲細為辨證要點。

加減化裁

脾腎虛寒、手足不溫者,可加附子以溫腎暖脾;脫肛墜下者,加升麻、黃芪以益氣升陷。

禁忌

若瀉痢雖久,但濕熱積滯未去者,忌用本方。

附註

附方

桃花湯

組成

赤石脂(一半全用,一半篩末)500g,乾薑30g,粳米500g。

用法

上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溫服七合,內赤石脂末6g,曰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功用

溫中澀腸止痢。

主治

虛寒血痢證。下痢日久不愈,便膿血,色黯不鮮,腹痛喜溫喜按,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脈遲弱或微細。

出處

《傷寒論》

化裁方之間的鑑別

本方與真人養臟湯均能澀腸止痢,主治虛寒下痢之證;但本方用藥精簡,溫澀並用,重在澀腸止血,主治中焦虛寒為主的下痢膿血。而真人養臟湯重在澀腸固脫而止瀉,兼以補脾溫腎,調和氣血,主治脾腎虛寒,固攝無權,氣血不和之久泄久痢,滑脫不禁之證。

重要文獻摘要

1.原方主治:《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6:“治大人小兒腸胃虛弱,冷熱不調,臟腑受寒,下痢赤白,或便膿血,有如魚腦,里急後重,臍腹絞痛,日夜無度,胸膈痞悶,脅肋脹痛,全不思食,及治脫肛墜下,灑毒便血,諸藥不效者,並皆治之。”
2.方論選錄:《醫方考》卷2:“下痢日久,赤白已盡,虛寒脫肛者,此方主之。甘可以補虛,故用人參、白朮、甘草;溫可以養臟,故用肉桂、豆蔻、木香;酸可以收斂,故用芍藥;澀可以固脫,故用粟殼、訶子。是方也,但可以治虛寒氣弱之脫肛耳。若大便燥結,努力脫肛者,則屬熱而非寒矣,此方不中與也,與之則病益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