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部共建生物催化與酶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省部共建生物催化與酶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是依託湖北大學建設的國家級科研平台,於2018年10月經科技部湖北省人民政府聯合發文批准建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省部共建生物催化與酶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 成立時間:2018年10月
  • 機構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友誼大道368號 
  • 主管部門:湖北省科技廳 
實驗室定位,建設目標,研究方向,第一屆學術委員會成員名單,發展歷史,科研條件,科研成就,人才隊伍,機構領導,

實驗室定位

圍繞國家“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和建設科技強國的要求,結合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規劃,瞄準生物催化酶工程國際研究前沿和國家重大關鍵技術需求,在生物催化與酶工程領域開展基礎和套用基礎研究,以滿足國家生物產業發展的重大需要,推動我國從生物技術大國向生物技術強國轉變,為國家“兩型”社會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科技支撐。

建設目標

實驗室擬緊扣生物催化與酶工程國內外研究前沿,開展基礎和套用基礎研究,獲得一批高水平的、具有原創性和前瞻性研究成果;在相關領域引進培養高級科研人才,組建梯隊合理的學術隊伍,造就富有影響力的學術帶頭人,催生強有力的研究團體;建設結構生物學、蛋白質組學、高解析度生物成像和生物信息學平台等多個特色鮮明、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技術平台;在酶基因資源挖掘及性質研究、酶及複合物結構研究、酶分子設計與改造、酶蛋白高效表達以及生物催化工藝等研究領域取得標誌性成果,成為本領域具有持續創新能力的基礎理論研究中心,引領行業技術進步,並成為國際知名的生物催化與酶工程領域高層次人才匯集地。

研究方向

實驗室主要圍繞酶資源挖掘與機理、酶設計與改造、生物催化工藝與酶工程等3個方向展開基礎與套用基礎研究工作,通過理論創新,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開發新型酶製劑,為酶資源在化工、醫藥、食品、生物感測、醫學診斷以及環境治理等領域的套用提供創新動力和智力支撐。

第一屆學術委員會成員名單

1、主任委員:
陳煥春 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教授
2、副主任委員
李培武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張先恩 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發展歷史

20224月14日,省部共建生物催化與酶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獲批湖北省科普教育基地。

科研條件

湖北省人民政府是實驗室建設與管理的責任主體,按照“省部共建、以省為主”的原則,不斷創新機制、突出地方特色,將實驗室作為吸引和培養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基地建設與運行管理、重大項目立項、對外交流合作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建設運行期內,每年為實驗室提供800萬元的專項經費支持,主要用於實驗室日常運行、開放課題設立、人才引進培養、科研人員的績效獎勵等。
實驗室依託單位湖北大學須為實驗室建設提供實驗用房、科研儀器設施、科研經費等必要的基礎條件,並在人才引進和培養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實驗室建設運行期內,湖北大學每年提供3000萬元基地建設和運行經費,用於實驗室設備購置、條件保障、日常運轉、自主研究和對外合作交流。

科研成就

湖北大學牽頭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畫“合成生物學”重點專項“工業菌株重編程最佳化及套用”項目正式獲批立項。該項目由湖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省部共建生物催化與酶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楊世輝教授牽頭負責,項目立項經費1800萬元。
20022年8月2日,湖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省部共建生物催化與酶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吳姍教授團隊與浙江大學醫學院郭江濤教授團隊、楊帆教授團隊合作,在國際重要學術期刊Nature線上發表題為“Structures and mechanisms of the Arabidopsis auxin transporter PIN3”(擬南芥生長素轉運蛋白PIN3的結構和機制)的研究論文。這是湖北大學首次以通訊單位在Nature發表研究論文。
2021年10月21-27日,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於北京展覽館舉行,省部共建生物催化與酶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李愛濤教授主持的國家合成生物學重點研發課題“人工途徑生物酶元件的理性設計與結構改造”的研究成果“創新尼龍單體己二酸合成策略”參加展出。
2020年3月13日,省部共建生物催化與酶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歐陽敏教授在國際頂級期刊《Cell》上發表題為“Liquid-liquid phase transition drives intra-chloroplast cargo sorting ”《液-液相分離調控葉綠體蛋白的運輸和分選》的研究論文。這是重點實驗室研究人員首次以第一作者身份在《Cell》上發表研究論文。

人才隊伍

省部共建生物催化與酶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依託湖北大學生物學優勢學科,現有教職工153人,博士後22人。教職工隊伍中,專任教師119人,其中102人具有博士學位;有教授49人,副教授48人;有雙聘院士1人、長江學者講座教授1人、國家萬人計畫領軍人才1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畫2人;有中科院“百人計畫”3人、湖北省“百人計畫”6人、湖北省“楚天學者”特聘教授9人、“楚天學子”24人、“湖北名師工作室”主持人1人、湖北省新世紀高層次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2人、湖北省高端人才引領培養計畫1人、“湖北省青年英才開發計畫”首批培養人選1人、武漢市“3551人才計畫”4人,武漢市“黃鶴英才計畫”人選3人;4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3人享受湖北省政府專項津貼;1人獲批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獲批湖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多名教師擔任各類學會理事長、副會長、常務理事、理事或被聘為國際、國內學術期刊的主編或編委。

機構領導

主任:馬立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