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機抉擇貨幣政策是西方經濟學中凱恩斯主義的一種巨觀經濟政策。其原則是:當總需求低於充分就業產量時,實行擴張性貨幣政策,刺激總需求,特別是刺激投資需求,以消除失業; 當總需求高於充分就業產量時,實行緊縮性貨幣政策以抑制總需求,消除通貨膨脹。“相機抉擇”政策長期以來一直是西方政府經濟決策的主要依據。60年代以來,西方國家出現了滯脹現象,即失業和通貨膨脹並發,凱恩斯對此一籌莫展,於是凱恩斯經濟學的統治地位嚴重動搖了,“相機抉擇” 也受到批評。以M·弗里德曼為代表的貨幣主義認為財政政策是無效的,而 “相機抉擇” 的貨幣政策亦由於政策效果的滯後性會對經濟造成嚴重後果,唯一的出路是實行貨幣供給按一個固定比率增長的單一政策規則。理性預期主義則認為 “相機抉擇” 政策具有主觀任意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相機抉擇貨幣政策
- 理論基礎:薩伊定律
- 別稱:權衡性貨幣政策
- 參考書目:《漫談中央銀行和貨幣政策》
理論基礎
原則 當社會總需求小於社會總供給,即總需求低於充分就業產量,失業擴大時,政府就實行擴張性財政政策,減少財政收入,增加財政支出,擴大財政赤字;或者實行擴張性貨幣政策,即增加貨幣供應量以降低利率的廉價貨幣政策;或者同時實行這兩種政策,以刺激社會需求,特別是刺激投資需求,使需求與供給均衡,消除失業。
在反危機的政策措施中,凱恩斯比較重視財政政策的作用。主要原因是,凱恩斯認為當利率低到一定水平時,人們會無限呆藏貨幣,而不用於投資或消費,即所謂流動性陷阱。因此,在一定條件下,增加供應的貨幣量會被貨幣流通速度降低所抵消,不導致社會有效需求的相應擴大。而財政支出多直接用於投資,由於投資乘數效應,它具有較強的刺激有效需求的作用。
評價 凱恩斯主義曾長期在西方經濟學界居統治地位,西方國家貨幣當局亦多採用相機抉擇貨幣政策即權衡性貨幣政策。為了實現這一政策,採用了眾多的政策工具。凱恩斯學派認為,權衡性貨幣政策是有效的,是正確的貨幣政策,它優於單一規則的貨幣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