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應(漢語解釋)

相應(漢語解釋)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相應,指互相呼應;應和;相符合。語出《國語·齊語》:“設象以為民紀,式權以相應。”在陳涉世家中也有 天下雲集回響這一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相應
  • 外文名: ㄒㄧㄤ ㄧㄥˋ
  • 拼音:xiāng yìng
  • 意義:回響
基本信息,基本解釋,引證解釋,其它含義,

基本信息

詞目:相應
拼音:xiāng yìng
注音: ㄒㄧㄤ ㄧㄥˋ
同義詞: 回響

基本解釋

◎ 相應 xiāngyìng
[correspond] 相互呼應;應和;相符合
◎ 相應 xiāngyìng
(1) [corresponding]∶相宜,應該
隨著工業的發展,對環境保護也採取了相應的措施
(2) [reciprocal]∶彼此相當的或互補的;互動,互惠
商定彼此都給對方公民以相應的權利

引證解釋

1.互相呼應應和
《國語·齊語》:“設象以為民紀,式權以相應。”
《陳書·高祖紀上》:“軍志有之,善用兵者,如 常山 之蛇,首尾相應。”
宋 蘇軾 《石鐘山記》:“﹝大石﹞空中而多竅,與風水相吞吐,有窾坎鏜鞳之聲,與向之噌吰者相應,如樂作焉。”
清 納蘭性德 《雨後》詩:“蟬嘶柳陌多相應,燕踏琴弦別作聲。”
劉大白 《丁寧》詩一:“我心裡同時起了一聲聲的回聲,和你那鄭重丁寧,一聲聲地相應。”
2.相符合
《墨子·號令》:“大將使人行守,操信符,信符不合及號不相應者,伯長以上輒止之,以聞大將。”
《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終日力戰,斬首捕虜,上功莫府,一言不相應,文吏以法繩之。”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四部正訛上》:“ 東海 張霸 ,案百篇之序,空造百兩之篇,獻之 成帝 。帝出祕書百篇以校之,皆不相應,於是下 霸 於吏。”
3.相適應相宜
《西遊記》第二七回:“師父又教我去?回去便也回去了,只有一件不相應。”
《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一:“他就要買我白絹,我見價錢相應,即時賣了。”
清 俞樾 《春在堂隨筆》卷七:“名 晞 字 暐 ,義正相應也。”
鄧小平 《在全國科學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我們的國家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我們黨的工作重點、工作作風都應該有相應的轉變。”
4.佛教語。相契合
隋 僧璨 《信心銘》:“多言多慮,轉不相應;絕言絕慮,無處不通。”
《壇經·付囑品》:“若言下相應,即共論佛義;若實不相應,合掌令歡喜。”
5.舊式公文用語。應該理應
清 王士禛 《居易錄談》卷中:“相應將四子讚詞並 孔子 讚詞,一併交與國子監勒石摹搨。”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五:“若照所題更調,事屬繁多,相應無庸議。”
清 錢泳 《履園叢話·雜記上·裹足》:“查立法太嚴,或混將元年以前所生者捏為元年以後,誣妄出首,牽連無辜,亦未可知,相應免其禁止可也。”

其它含義

(1)相應 xiāngyìng
①相互呼應或照應;相適應。明 王在晉《三朝遼事實錄·袁可立報劉愛塔事疏》:“五月登兵與島帥布置相應,六月續有復州劉愛塔、穆允文並金州生孫應武、王國佐等各差人同原差哨探回鄉,高飛等仍通款訂期。已會議於六月二十五夜先取復州,仍令高飛約定愛塔。”例:這篇文章前後不相應。|環境改變了,工作方法也要相應地改變。 ②相符合;相宜。例:隨著工業的發展,對環境保護也採取了相應的措施。| 因《新華字典》的改版,《現代漢語詞典》也對一些字詞的讀音、釋義作了相應的改動。③彼此相當的或互補的;互動,互惠。例:經商定,彼此都給對方公民以相應的權利。
(2)相應 xiāng yīng
舊式公文用語,有“應該”的意思。如:相應函達| 相應咨復。
(3)相應 xiāng·ying(輕聲)
四川及其它地區的方言,意為便宜(pián·yi)。如:去年的肉食和小菜都比今年相應。|老王,快,我們去逛街買相應(買便宜貨)。目前,網路上、字幕上、工作或生活中,不少人都寫成了“相因”,雖習以為常,但有悖於字詞典,實為筆誤也。至於讀音,方言中讀作“xiāngyīn”無可非議,但在正規場合還是應當讀作“xiāng·ying”。
(4)依瑜伽論之意,有三種相應一者,一切所緣之境,與心相應,名境相應;二者,行與理相應,名行相應;三者,三乘聖者,所修諸功德法,因果相符,名果相應,此三種相應,攝盡一切法。《大明熹宗哲皇帝寶訓卷之四·安屬國》:“天啟三年十二月(初八)癸巳,禮部尚書林堯俞等言朝鮮廢立之事,……上曰:李倧既系該國臣民,公同保結倫敘相應又翼戴恭順,輸助兵餉,準封朝鮮國王。先與勑諭,著登萊巡撫官(袁可立差官同陪臣齎賜,其冊使侯事寧,查照舊例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