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州窯

相州窯位於河南省安陽市北郊洹河安陽橋南岸。

根據1974年試掘結果來看,窯址南北長約350米,東西闊約260米,面積達91,000平方米,堆積層一般厚1米左右。結合最近的考古發掘情況看,其面積要遠大於此。相州窯源於北朝、興盛於隋,衰落於唐,是中國北方早期青瓷燒造的代表窯口之一,解決了中國北方部分早期青瓷燒造起源與時代問題。

相州窯是北方較早燒制白釉瓷器的窯址之一,為解決北方白瓷的起源與發展提供了線索。其最早採用白色護胎釉工藝,是我國制瓷工藝的新成就。

簡介,發掘考古,風格特徵,

簡介

相州窯的窯址位於今安陽市洹河南岸,原安陽市電池廠及其它周圍地區。據調查這一區域建廠前原是一塊高地,建廠時進行了平整,位於原安陽縣八大景鹿苑春暉的北面。從 1974年 2 月發現相州窯後,前後共發掘過 4 次,是南北朝至隋唐時期中國北方最大的青瓷窯址,也是中國白瓷燒制的創始,在中國陶瓷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州窯
從安陽地區的考古發掘來看,安陽一帶北朝、墓中出土有大量瓷器,一些墓葬還有確切的紀年,這批墓葬的發現為我們研究北朝隋唐時期的瓷窯分布、瓷器種類、瓷器組合以及中國白瓷的起源等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發掘考古

相州窯瓷器最早伴隨著殷墟的考古發掘而出現。
1929年,在安陽小屯村殷墟遺址考古發掘中,發現了一座隋仁壽三年(603年)卜仁墓。墓中出土高足盤、碗、罐等青瓷器,這是安陽地區隋代青瓷的首次發現。此後至建國前在安陽殷墟的考古發掘中,共發掘隋墓175座,1966-1975年在殷墟亦發掘有29座隋墓。殷墟以外的安陽其它地區,亦不斷有隋墓及隋代瓷器的出土,如1956年發現的安陽琪村隋開皇十六年魏鎮遠將軍鄭平墓、1958年濮陽北齊武平六年車騎將軍李雲墓、1959年安陽豫北紗廠隋開皇十五年征虜將軍張盛墓、1971年安陽洪河屯北齊武平六年驃騎大將軍范粹墓、1971年安陽縣安豐鄉隋開皇九年宋循墓、1975年安陽市活水村隋開皇七年韓邕墓、1983年安陽市市建七公司隋墓、1986年安陽橋隋墓、1993年安陽市勝利小區隋墓、2008年安陽置度村隋墓等。這些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瓷器,從釉色器形看與1974年安陽洹水南岸瓷窯窯址試掘出土同類瓷器標本基本一致,因此可判定為安陽相州窯產品。

風格特徵

相州窯窯址及安陽地區部分北朝及隋代墓葬出土瓷器來看,相州窯器物器類以盤、罐、碗、杯等日常器物為主,兼有一部分日用器物模型;器物胎壁較厚,胎質細膩;釉色以青釉為主,青中帶綠、青中閃黃以及青灰、青褐等色,個別器物青色極淺已近白釉;裝飾方法有刻花、劃花、印花和貼塑等,紋飾多以簡單、質樸為主要風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