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辭·蒿里》是唐朝著名文學家貫休的代表作品之一。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相和歌辭·蒿里
- 創作年代:唐朝
- 文學體裁:古體詩
- 作者:貫休
詩詞正文,注釋,作者簡介,
詩詞正文
兔不遲,鳥更急。
但恐穆王八駿,著鞭不及。
所以蒿里,墳出蕺蕺。
氣凌雲天,龍騰鳳集,
盡為風消土吃,狐掇蟻拾。
黃金不啼玉不泣,白楊騷屑,
亂風愁月。
折碑石人,莽穢榛沒。
牛羊窸窣,時見牧童兒,
弄枯骨。
注釋
穆王八駿:傳說周穆王駕車用的八匹駿馬,傳說能日行萬里(一說三萬里)。
蒿里:本為山名,相傳在泰山之南,因以泛指墓地。
蕺蕺:叢聚貌;簇聚貌。
風消:被風銷蝕。
土吃:被土掩埋。
狐掇蟻拾:被狐狸螻蟻拾掇。
騷屑:風聲。淒清愁苦。擾亂;動亂。
折碑石人:折斷的石碑和石人。
莽穢榛沒:草莽雜亂污穢,草木出沒雜亂。榛,落葉灌木或小喬木,結球形堅果,稱“榛子”,果仁可食。木材可做器物。叢雜的草木。
窸窣:象聲詞。形容輕微細碎之聲。
作者簡介
貫休(832~912),唐末五代前蜀畫僧、詩僧。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溪(今浙江蘭谿市游埠鎮仰天田)人。七歲出家和安寺,日讀經書千字,過目不忘。唐天復間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為“禪月大師”,賜以紫衣。
貫休能詩,詩名高節,宇內鹹知。嘗有句云:“一瓶一缽垂垂老,萬水千山得得來,”時稱“得得和尚”。有《禪月集》存世。亦擅繪畫,尤其所畫羅漢,更是狀貌古野,絕俗超群,筆法堅勁,人物粗眉大眼,豐頰高鼻,形象誇張,所謂“梵相”。在中國繪畫史上,有著很高的聲譽。存世《十六羅漢圖》,為其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