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分析

相分析

通過各種物理或化 學方法研究和分析金屬材料中各種相的數量、大 小、形狀、分布和合金元素在各相的分布情況,研究各相的物理特性參數與決定體系平衡因素(溫度、 壓力、濃度等) 之間的關係,從而了解金屬材料的性能與相組成和相變化之間的關係及其規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相分析
  • 外文名:phase analysis
  • 套用領域:物理化學方法
  • 分析:物質相態、元素賦存狀態等
術語簡介,基本原則,理論內容,方法途徑,

術語簡介

研究地層的岩性特徵和古生物特徵以恢復古地理方法,稱為相分析 。研究沉積相的一種方法。
通過對岩性、古生物及地球化學等方面沉積相標誌的認識,進而在縱向和橫向上恢復所研究地層單位在地質時期的沉積環境及其變化規律。
相分析相分析
相分析一般是從剖面相分析入手,先作單剖面相分析,進而作剖面對比相分析和平面剖面相分析。
在此基礎上研究沉積盆地的岩相古地理條件,即分析沉積物來源、古水動力條件、古水深、古地形、古氣候及水介質物化條件等。
這是一項需高度概括的綜合性工作,是區域岩相古地理研究的基礎。

基本原則

運用現代環境條件下形成的沉積物和生物特徵的知識,以推測地史時期岩層的沉積環境,即所謂“將今論古”的現實主義原則。
相分析對研製新材料、改善材料性能、研究合金化機理、選擇熱處理方法等,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常用的相分析方法有金相分析法 (包括電子顯微分析) 、X射線和電子衍射分析法、磁性測量法、電 化學-化學分析法、電子探針法、掃描電子顯微鏡分析法等。

理論內容

由於沉積的形成條件和生物的生態特徵是隨時代而發展變化的,因此,不能機械地沿用。
如現代白雲岩的形成條件多與鹹化潟湖有關,而某些老地層則幾乎全由白雲岩組成,顯然是開闊淺海中形成的,在古生代海百合幾乎都與淺海生物共棲,而現代的海百合則多生活在深海地帶。
因此在具體運用這一原則時,必須用辯證的、歷史比較的觀點和方法,而不能把不同地史時期資料機械地予以對比。關於運用“將今論古”的現實主義原理推斷古地理、古氣候的變化情況,以中國為最早。
早在8世紀中國唐代顏真卿(公元709年~785年)在他的《撫州南城縣麻姑山仙壇紀》一文中引用過葛洪(公元284年~363年)《神仙傳》中“東海三為桑田、海中行復揚塵”的話,文中又說“南城縣有麻姑山,頂有古壇,……東北有石崇觀,高石中猶有螺蚌殼,或以為桑田所變。”就是用現實主義原理,推想以前是海,變為桑田的。唐代顏真卿雖曾用化石來推斷海陸變遷,但真正利用化石作更具體的描述和更合理的解釋的要首推11世紀北宋的科學家沈括(公元1031年~1095年)。
相分析相分析
1074年他察訪河北時,發現“循太行而北,山崖之間,往往銜螺蚌殼及石子如鳥卵者,橫亘石壁如帶”。根據山崖之間螺蚌殼和鵝卵石的發現,作出了正確的論斷,說“此乃昔之海濱,今東距海已近千里。所謂大陸者,皆濁泥所湮耳”。今之高山,昔之海濱,科學地論證了地理的發展變化。過了四百多年後,義大利人達·文西在岩層中發現化石,也得出了同樣的結論。
相分析:根據沉積物的特徵確定沉積相,再據此去恢復古代的沉積環境。

方法途徑

有兩種途徑:
(1)相標誌法:研究沉積岩中具有成因意義的特徵,包括岩性特徵(化學成分、礦物成分、結構、構造)和古生物特徵(生物種類、數量、古生態以及古生物活動的遺蹟如蟲孔、蟲跡等)。
( 2)相模式法:從三維空間的相序關係,從空間聯繫和歷史演化的角度去恢復沉積與環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