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形勢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國際政治格局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的資訊時代業已來臨,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開發中國家之一,近10年來,取得了明顯的進步和輝煌的成就。但同時研究中國難點問題,並提出相應的解決問題的思路也成為非常具有現實意義,又巫需探討的問題。 中國,正在朝著經濟繁榮、政治民主、精神文明三者統一 的社會與人全面發展和全面進步的現代化國家邁進。尤 其是2001年,申奧成功、APEC上海會議的成功舉行、中 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極大地激發了中國人民的愛國熱情。在世界經濟一片衰退聲中,中國經濟保持了7%以上 的增長速度,被國外輿論譽為"一枝獨秀"¨但這一切,並不影響我們清醒地認識我們所面臨的困難。是的,我們有優勢,我們的優勢是政治穩定,有大量優秀的廉價勞動力,有一個十幾億人的大市場。但是,不可否認,中國的經濟基礎還很落後,生態環境還很脆弱,產品的科技含量還很低。我們要出口800萬雙鞋才能換回一架新型波音737!現在的中國,還存在許許多多的困難,尤其是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中國所面臨的問題就更加凸現出來。我們常說,機遇和挑戰並存;就中國的實際而言,這些挑戰是比較嚴酷的。比如,如何全面提升我國企業的國際競爭能力,以迎接經濟全球化的挑戰;如何在資源相對貧乏的國情下,走持續發展的道路;如何提高全國民眾的整體素質,將沉重的人口負擔儘快轉化為巨大的勞動力資源。
基本介紹
- 書名:直面中國:當代中國難點問題透析
- 出版社:山東人民出版社
- 頁數:543頁
- 開本:32, 32開
- 定價:30.00
- 作者:范希春
- 出版日期:2003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209029958
- 品牌:北京風華印象圖書銷售中心
內容簡介
中國,正在朝著經濟繁榮、政治民主、精神文明三者統一 的社會與人全面發展和全面進步的現代化國家邁進。尤 其是2001年,申奧成功、APEC上海會議的成功舉行、中 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極大地激發了中國人民的愛國熱情。在世界經濟一片衰退聲中,中國經濟保持了7%以上 的增長速度,被國外輿論譽為"一枝獨秀"¨但這一切,並不影響我們清醒地認識我們所面臨的困難。是的,我們有優勢,我們的優勢是政治穩定,有大量優秀的廉價勞動力,有一個十幾億人的大市場。但是,不可否認,中國的經濟基礎還很落後,生態環境還很脆弱,產品的科技含量還很低。我們要出口800萬雙鞋才能換回一架新型波音737!現在的中國,還存在許許多多的困難,尤其是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中國所面臨的問題就更加凸現出來。我們常說,機遇和挑戰並存;就中國的實際而言,這些挑戰是比較嚴酷的。比如,如何全面提升我國企業的國際競爭能力,以迎接經濟全球化的挑戰;如何在資源相對貧乏的國情下,走持續發展的道路;如何提高全國民眾的整體素質,將沉重的人口負擔儘快轉化為巨大的勞動力資源。
媒體推薦
寫在前面
世界形勢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國際政治格局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的資訊時代業已來臨,世界各國都面臨著不同的機遇和挑戰,尤其是開發中國家所遇到的困難更多。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開發中國家之一,近10年來,取得了明顯的進步和輝煌的成就。政治方面,民主法制建設和政治體制改革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人民民主專政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制度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和完善。經濟方面,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經濟建設取得了驕人的成績,有些方面,是前十幾年的總和或幾倍、幾十倍;對外開放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沿海、沿江、沿邊的“三沿”和內陸城市相結合的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格局已經形成;與世界各國的經濟合作已全面展開。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已經駛上了健康發展的快車道;中國,正在朝著經濟繁榮、政治民主、精神文明三者統一
的社會與人全面發展和全面進步的現代化國家邁進。尤其是2001年,申奧成功、APEC上海會議的成功舉行、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極大地激發了中國人民的愛國熱情。在世界經濟一片衰退聲中,中國經濟保持了7%以上的增長速度,被國外輿論譽為“一枝獨秀”……
但這一切,並不影響我們清醒地認識我們所面臨的困難。是的,我們有優勢,我們的優勢是政治穩定,有大量優秀的廉價勞動力,有一個十幾億人的大市場。但是,不可否認,中國的經濟基礎還很落後,生態環境還很脆弱,產品的科技含量還很低——我們要出口800萬雙鞋才能換回一架新型波音7371現在的中國,還存在許許多多的困難,尤其是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中國所面臨的問題就更加凸現出來。我們常說,機遇和挑戰並存;就中國的實際而言,這些挑戰是比較嚴酷的。比如,如何全面提升我國企業的國際競爭能力,以迎接經濟全球化的挑戰;如何在資源相對貧乏的國情下,走持續發展的道路;如何提高全國民眾的整體素質,將沉重的人口負擔儘快轉化為巨大的勞動力資源;如何將一家一戶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下的個體經營轉化為集約化的規模經營,增大科技、資金含量。使中國的農產品具有世界競爭力;如何提升中國的綜合科技能力,跟上世界知識經濟的步伐;等等等等。因此,研究中國難點問題,並提出相應的解決問題的思路,便成為非常具有現實意義,又亟需探討的問題。
當然,中國面臨的問題還很多,我們不可能一下子都納入自己的視野,進行詳細的研究。本書只是選取當前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等方面遇到的主要難點問題,以加入WTO後與國際接軌的要求為參照,結合目前國家政策和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具體情況,對各個有典型
意義、又與國計民生密切相關的問題作簡單的個案分析,提出相應的對策,並儘可能地作出一定程度的、具有前瞻性的預測。與以往類似圖書不同的是,本書不僅僅是現象和材料的羅列,而是採用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的諸多研究方法,吸收國內外研究成果和新的理論方法編寫而成,力圖在具有較強的可讀‘陸的同時,保持一定的學術晶位和科學性。
在編寫本書的過程中,我們奉行的寫作原則是:直面現實,放眼未來——雖然,每一個熟知中國經濟運行情況的人,心裡並不輕鬆。但是,在我們對相關的主要問題作出一番研究之後,我們堅信,對於中國來說,所有的困難最終都將會得到解決。因為,在中華民族發展的歷史長河中,還沒有遇到過不可戰勝的困難。
范希春
2002年1月於北京
圖書目錄
第一章 腐敗,僅僅是個吏治或體制問題嗎?
第二章 持久的戰爭——打擊黑社會性質犯罪任重而道遠
第三章 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反和平演變
第四章 台灣,將像一艘航空母艦,永遠漂浮下去嗎?
第五章 守住中國南部的大聚寶盆——南中國海的保護和開發
第六章 待採摘的雪蓮——西部大開發
第七章 孔雀緣何歐美飛——共和國的人才安全問題
第八章 看住共和國的錢袋——金融安全問題
第九章 遊戲規則必須遵循——由股市黑幕探析中國股市發展
第十章 網際網路路在何方——網路經濟是泡沫經濟嗎?
第十一章 高科技產業化瓶頸亟待突破——風險投資在中國
第十二章 應對機遇和挑戰——知識經濟與未來發展
第十三章 磨合期如何度過——站在入世起跑線上,過渡期的中國經濟
第十四章 入場須知——入世敲響智慧財產權保護警鐘
第十五章 悲劇是否會發生——WTO與農業問題
第十六章 消費者的福音——WTO與大眾生活
第十七章 李鬼戰勝李逵——造假對中國經濟的危害
第十八章 不堪重負的巨人肥胖症——共和國的人口問題
第十九章 富饒的貧窮——共和國的資源問題
第二十章 如何守望家園——共和國的環境問題
第二十一章 何時才能詩意地棲居——住房改革之難
第二十二章 艱難之略——下崗與再就業,
第二十三章 遙遠的夢想——共同富裕何時成為現實?
第二十四章 不安定的基因——民族分離主義的幽靈
第二十五章 難以清除的精神病毒——邪教
第二十六章 道德重建——如何消除信用危機
第二十七章 焦裕祿,是否只是一段美好的回憶——幹群關係問題透視
第二十八章 溫柔的一刀——文化霸權與文化侵略
第二十九章 青蘋果的滋味——中國文化產業面面觀
後 記
……
文摘
與已開發國家相比,中國網路企業所面臨的技術基礎和市場環境很不相同。由於中國企業和服務業的信息化整體水平比較低,網路經濟的發展基礎比較薄弱,支撐電子商務運作的網路環境中存在著大量空洞。因此,中國網路企業要擴大運作規模需要支付更多的社會成本。如果說國外企業藉助已經比較成熟的金融支付和配送系統這兩個拐杖可以快速搭建電子商務的平台並拓展市場的話,中國的網路企業則沒有這么運氣。問題的關鍵是,在電子商務的運行中,網站的建設恰恰是相對容易的環節,而貨幣支付系統、貨物配送系統和信息檢索與服務系統才是支撐其生存的根本所在。所以,當我們在評估網路經濟發展前景時,不能只看到作為網路企業門面的網站是否門庭若市,關鍵是要看到支撐其生存與發展的技術和社會環境是否成熟。
網路經濟何去何從?
2000年4月,美國納斯達克(Nasdaq)國際總裁約翰·沃爾在北京參加完“中美投資合作論壇”後回答記者提問時,承認納斯達克股指存在泡沫。而納指大幅下跌,則是投資者開始採取理智、現實態度的表現。與沃爾相類似,認為泡沫存在但又對此抱樂觀態度的業界人士反覆強調,網路經濟泡沫是可以被矯正的泡沫,而當前的泡沫縮水無疑將有利於網路經濟的長期健康發展。
一、網路經濟泡沫是存在的,但問題的關鍵是找出產生泡沫的根源
網路經濟與傳統經濟一樣都有經濟周期,借鑑傳統經濟的經濟規律來看,企業倒閉無非是資源重新組合,也是網路經濟健康發展的必經之路。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螺旋式上升的,前一次的量變是下一個質變的積累,不管納斯達克指數怎么改變,或者國內網際網路站倒閉幾個,對於網路經濟的發展來說並不一定是壞事。企業倒閉在傳統經濟中已經遍地都是,在網路經濟中也不可避免。傳統經濟是經濟,網路經濟也是經濟。今天,在傳統經濟中發生的事情正在網路經濟中發生。任何偏頗的論調都不過是浮躁的中國網路經濟自身在炒作,邊緣經濟、與之有千絲萬縷關係的產業也在借勢炒作,他們真正的目的不是推動網路經濟的發展,而是炒作自身。
無論是身處網中央,還是網外人,都應該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待起伏與動盪,用對待傳統經濟的心態解析新經濟的新問題。或者說,在新興的網路經濟成長過程中,在新的商業模式發展過程中,哪個網路公司先“死”還是後“死”,哪個或者哪些網路公司“死”並不是問題的關鍵,關鍵在於網路經濟到底有沒有生命力,這種商業模式到底有沒有價值。
我們知道,網路業務的優勢在於增加新用戶的成本非常低,但現在有相當多的網際網路站,並不靠提供更多有價值的內容獲取更多的用戶,而靠大量的廣告投入甚至直接買用戶。這使成本與用戶量成比例地增長,也就喪失了網路經濟高增長率的基本因素。不少投資人並不能分辨這兩種網站經營模式的區別,投資給後一種公司,這樣,泡沫就產生了。當大量的公司靠純粹的“市場行銷”獲得了大量的用戶後,那些真正做服務的公司也不可能免俗,這和價格戰的道理是一樣的。因此,在投資充足的環境下,這種戰爭會持續下去,最終,人們看到的現象就是所有的網路公司都在虧損或只有微小的盈利。泡沫使網路公司容易獲得投資,同樣的,膨脹的
泡沫也使大多數網路公司不得不跟進投入大量的廣告和行銷費用。由此看來,高漲的泡沫對網路公司來說,也不一定是好事。
二、網路經濟泡沫的破滅有利於網路經濟的健康發展
網路經濟之所以有著傳統經濟無法比擬的高增長,從微觀來看,是因為網路經濟型的企業為社會創造的價值是:其每一個用戶所獲得的價值乘以其用戶的數量。而其與用戶數量相關的成本非常小。因此,一個優秀的網路企業為社會所創造的價值可以迅速地增長,相應地,企業的價值也會迅速增長。針對有關納斯達克股票市場泡沫過多的指責,他們認為,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企業,正以一種前所未有的觀念、創意、智慧型和管理模式在成長,比如微軟、英特爾。存在指責,是因為習慣傳統經濟運行模式的人們從未體驗過這樣高速的發展進程。而這一過程都是在一個制定了嚴格標準、透明度很高、大多數投資者具有豐富金融經驗和專業知識的市場裡,因而投資者大可放心,即使有泡沫存在,健康的股市也是可以自我矯正的。
如果把眼光放得更為長遠,就可以發現,網路泡沫使一代人迅速接受了網路生活方式,創造了巨大的需求。人們在享受各種各樣免費服務的同時,再也離不開網路了。其實人們一直在為網路服務付費,只不過不是通過付服務費,而是通過投資。舉例而言,YAHOO在2000年3月的訪問用戶數超過3900萬,假設平均為每個用戶節省了1個小時的工作時間,按照美國人每人海小時10美元計算(估計連刷盤子的都算上差不多),YAHOO.線上服務一個月創造的價值超過3.9億美元。即使他們只能按30%收取服務費用,那么他們月收入也將超過1.1億美元。如果免費提供類似服務的網站都倒閉了,用戶就會付費去獲得服務。這也許是泡沫破裂的另—變化。這意味著,當網路泡沫破裂,一部分公司倒閉以後,網路服務的巨大市場並不會消失,人們如果想繼續得到那些有價值的服務,要么繼續投資支持自己喜歡的網站,要么支付服務費。因此,在泡沫破裂後,商機仍然是巨大的——而當前的泡沫破裂正是去偽存真,沙里澄金的好時機。作為成功的投資人,就應該把錢投入到真正提供優質服務的網站中去。這是因為,泡沫的破
裂,會引導他們更仔細地檢查用戶量和各項成本的關係。相應地,網路公司的經營成本也會跟著大幅下降,利潤也會顯現出來。
按照這種思路,在隨後的日子裡,還有更多的網路公司會失敗,網路震盪波繼續蔓延,越來越多的人將重新認識到,風險是某種會產生結果的東西。從亞馬遜網站執行長傑夫·貝索斯到最有經驗的風險投資家都認為,一批公司的失敗既給他們帶來了深刻的教訓,也緩解了競爭壓力,提高了其他網站的存活幾率。業內人士說,網路泡沫已經破裂,但不要擔心:失敗未必是壞事——網路淘金熱並未結束,只是需要用理智、在正確的地方開採。
知識經濟的悄然興起可以說是一場無聲的革命,對我們現有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包括教育、經營管理乃至領導決策都將產生重大影響。作為人類歷史上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後的一種新的經濟形態,知識經濟是以知識為基礎,直接依賴於知識的創新、傳播和套用的經濟形態。而信息技術革命和商業全球化是知識經濟的主要動力。
知識經濟時代正在來臨
一、知識經濟正向我們走來
科學技術以驚人的速度和空前的規模向前發展,是20世紀後半葉以來引入注目的現象之一。70年代以來,一系列重大的新技術獲得突破性進展,戰後開始的科技革命進入一個嶄新階段即高科技階段。進入80年代,以微電子技術為基礎,以計算機、網路和通信技術為主體的信息技術迅速興起。它打破了人們原先套用知識所受到的空間、時間限制,使知識的創造、儲存、學習、使用方式發生革命;它大大提高了知識商品化的能力,知識套用於製造業、服務業的速度大大加快;它促使經濟成長方式發生根本性轉變,即經濟的增長轉向依賴於知識的生產、擴散和套用。雖然我們還不能斷定知識經濟時代已經到來,但至少可以說,許多跡象表明,知識經濟時代的端倪已經顯露。
1996年以來,一些權威機構和人士正式提出知識經濟這一概念。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發表的研究報告——《1996年科學、技術和產業展望》,對“知識經濟”的內涵作了較為系統的研究與闡述。所謂知識經濟(Knowledge Economy),是指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分配和使用上的經濟。該報告指出,OECD各國的經濟發展越來越建築在知識和信息的基礎上。這裡所說的知識,是包括人類迄今為止所創造、積累的全部知識,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科學技術、管理和行為科學的知識。知識已被認為是提高生產率和實現經濟成長的驅動器。信息、技術和學習在經濟活動中的作用也因此而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知識經濟是建立在知識生產、傳播、轉讓與不斷的套用、提高基礎之上的——這幾個環節的緊密銜接和循環運行,就構成了“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的基本發展模式。與以往的經濟形態最大的不同在於,知識經濟的繁榮
不是直接取決於原材料、能源、資本、硬體技術的數量、規模和增量,而是直接依賴於知識或有效信息的積累和利用。
二、知識經濟的主要特徵
知識經濟的重要特徵是高技術推動產業結構的進一步高級化和軟化,以及知識密集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越來越大。具體而言,知識經濟具有以下的特點:
第一,知識劇增,信息爆炸,科技套用於生產的周期也越來越短。據有關資料,人類的科技知識,19世紀是50年增加1倍,20世紀中葉是每10年增加1倍,當前則是每3至5年增加1倍。曾有人估計,截至1998年,人類社會掌握的科學知識,90%是二戰後30餘年獲得的。據有的未來學家推測,今天的科技知識將只不過是2050年的1%。知識的劇增,是與信息量神速地擴大和信息處理速度不斷地令人不可思議地加快分不開的。信息是知識經濟發動機的燃料。現在,幾張光碟可以替代一個傳統的圖書館,在一片指甲大小的晶片卜可以存放兩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