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耳穴,耳穴名。別名直腸下段。位於耳輪腳棘前上方,近屏上切跡的耳輪處,在與大腸穴同一水平上,即耳輪2區。主治便秘,腹瀉,脫肛,痔瘡,慢性結腸炎,大便失禁,痢疾,里急後重,肛裂等。按耳穴常規針法操作。
基本介紹
- 別名:直腸下段
- 隸屬:耳穴
- 分布:耳輪
- 穴性:平
- 特殊作用:對直腸功能有雙向調節作用
- 主治:便秘,腹瀉,脫肛,痔瘡等
- 操作:按耳穴常規針法操作
- 診斷作用:診斷腸疾病的重要參考穴
- 主要配伍:配肛門、心、肺治內外痔等
診斷作用,功能作用,穴性,定位,主治,操作,功效,配伍,附註,相關論述,
診斷作用
本穴是診斷腸疾病的重要參考穴,以測試電位陽性或壓痛明顯為診斷特徵。在診斷時本穴若與大腸、小腸穴同時出現陽性反應可能患痢疾、腸炎,若與痔核點同時出現陽性反應可能有痔瘡。
功能作用
活血消腫,清熱利濕,通腑澀腸,昇陽止痢。
穴性
平。
定位
位於耳輪腳棘前上方,近屏上切跡的耳輪處,在與大腸穴同一水平上,即耳輪2區。
主治
便秘,腹瀉,脫肛,痔瘡,慢性結腸炎,大便失禁,痢疾,里急後重,肛裂等。
操作
按耳穴常規針法操作。
針法:針0.1-0.2寸,針感局部痛,埋針、留針30分鐘。
耳穴壓療法:治痢疾。耳部常規消毒後,取大小適中的長方形膠布1塊,王不留行子1-2粒,貼壓於穴上。囑患者每日晨起飯後、睡前按壓穴位,要有痛、脹、熱感,輪壓15分鐘,3天后換另一耳,5次為1療程。
穴位注射療法:治腸炎。用0.5%-2%普魯卡因注射液,或維生素B1注射液,用4.5號注射用針頭刺入皮下,分別注入0.3-0.5毫升藥液形成皮丘。
按摩法:用拇、食兩指捏揉,由輕到重按摩1-2分鐘,以能忍受為度。按摩後耳輪發紅並有熱感最好。
功效
本穴性平,有偏陽之性,故能活血昇陽,通腑澀腸,消腫止痢。
配伍
配肛門、心、肺治內外痔;配痔核點、心、腎上腺治混合痔;配屏尖、肛門穴治痢疾、腸炎等。
附註
本穴與直腸(位於耳甲艇,約在大腸穴至血基點連線的中間處)穴穴性、功能主治相同,但直腸穴(耳甲艇)側重調氣,偏於昇陽降濁,可用於治療腹瀉、便秘等症;而本穴側重活血,偏於消腫止痛,可用於治療痔瘡、肛裂等症。兩穴同中有異,各有偏重。
相關論述
《耳針療法》:“直腸下段 大腸同水平的耳輪部。”
《耳針》:“直腸下段 用於治療內、外痔,脫肛,大便失禁,痢疾引起的里急後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