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縣孫鎮直樂村(原名直社村),位於蒲城縣東南部,距蒲城縣城20公里,北靠紫荊塬,南臨洛河灘與大荔縣段家村隔河相望。全村轄10個村民小組,6個自然村(直社村、直社塬村、武備村、東塬村、北溝村、常樂村),黨員80名,共697戶,總人口3096人,耕地面積6853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直樂村
- 行政區類別:行政村
- 所屬地區:中國陝西
- 政府駐地:孫鎮(楊虎城故鄉)
- 電話區號:0913
- 郵政區碼:715500
- 地理位置:陝西省渭南市蒲城縣
- 面積:耕地面積6853畝
- 人口:3096人
- 方言:陝西話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氣候
- 著名景點:金陵寶塔
- 火車站:西韓鐵路蒲石站,大荔站,孫鎮火車站
- 車牌代碼:陝E
直社村的歷史,直樂村基本情況簡介,
直社村的歷史
●清代為東鄉七大堡寨之一,名“直社堡”。民國縣誌稿載:“東鄉:晉王堡、郭莊堡、甘南堡、直社堡、古城寨、黃家寨、鐘家寨。”
●清末民初實行鄉聯制時屬東鄉第十二聯。民國縣誌稿載:“東鄉……十二聯:常樂、前阿婆村⑹、後阿婆村、直社、原上上埝村、原下上村、老村、北靈起⑺、南靈起、武備村東原、西原、焦家莊、甘北、白楊樹村、東窯村。”
●民國縣誌稿載:“直社渡……通大荔方里村。”
●《陝西省蒲城縣地名志·平路廟鄉·直社村》解:據康熙五十一年(1712)創修關帝廟碑所載,“原名‘鄭社村’,以姓氏得名。”後因遭歲荒,戶口零落,僅存馬姓一戶。因“鄭”“正”兩字同音,訛傳誤寫為“正社村”。後又以“正直”一詞含有坦率公正之意,遂更名“直社”。直社村1985年末,共289戶,1462人,耕地4037畝。自然村三個:直社132戶,639人;直社原,以地處直社村北原得名,44戶,229人。
武備村:相傳昔秦伐晉,王翦在此整頓武裝,以備征戰,村以此得名,113戶,594人。
常樂村得名:以村旁有常樂泉而得名,特產大棗。村西北有常樂寶塔,建於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共十三層,高30米,青磚結構。
直樂村基本情況簡介
蒲城縣孫鎮直樂村位於蒲城縣東南部,距蒲城縣城20公里,北靠紫荊塬,南臨洛河灘與大荔縣段家村隔河相望。全村轄10個村民小組,6個自然村(直社村、直社塬村、武備村、東塬村、北溝村、常樂村),黨員80名,共697戶,總人口3096人,耕地面積6853畝,京昆高速路從直樂村北坡橫穿而過,距西韓鐵路蒲石站和大荔站5公里,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十分便利。
直樂村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在堅持以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具有傳統優勢經濟作物。現存600年以上古棗樹11819棵,栽植棗樹面積達2000畝,我村致力於打造皮薄、肉厚、味甜的“直社貢棗”品牌,依靠該品牌效應相繼開發了“直社酥梨”、“直社黃花菜”、“直社核桃”、“直社葡萄”和”尖頂柿子”等一系列產品,實實在在增加了農民的經濟收入。
近年來,直樂村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緊緊圍繞省、市、縣各級黨委政府提出的“加快農村經濟發展”的總體目標,按照“搶機遇、促發展、爭上游、構和諧”的工作思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創先爭優活動為契機,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思路,大力發展經濟,招商引資成果喜人,現有駐村企業洛河生態園、巴厘島溫泉、金陵農耕文化生態園等項目,解決我村大量剩餘勞動力就業問題,推動村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直樂村“兩委”會帶領廣大村民,堅持黨的領導,腳踏實地,真抓實幹,開拓創新,用科學發展觀指導生產,進行了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得到了各級領導的肯定和民眾的擁護。多次被市、縣、鎮表彰。面對現實,勤勞智慧的直樂人毫不滿足於現狀,一如既往地走“經濟強村、科學興村、文化活村”的強村富民之路,為建設直樂村美好明天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