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眙觀音古寺

盱眙觀音古寺

江蘇省盱眙縣的東北邊緣,寬闊的三河南岸,座落著一個三面環水的觀音寺鎮。該鎮位於洪澤湖東側的三河南岸,全國聞名的三河特大橋的腳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盱眙觀音古寺
  • 位置江蘇省盱眙縣的東北邊緣
  • 地理特點:三面環水
  • 特點歷史悠久人文薈萃
寺廟簡介,歷史沿革,三元宮大廟,

寺廟簡介

觀音寺鎮位於洪澤湖東側的三河南岸,全國聞名的三河特大橋的腳下。被譽為中國第二閘的三河閘與該鎮毗鄰;寧連一級、寧淮高速公路穿境而過,水陸交通極為便利。

歷史沿革

觀音寺鎮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早在新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類活動。漢代,這裡叫諸廟崗屬東陽郡轄。當時集鎮規模較大,街道長約一公里。相傳到了唐朝的時候有一名臣尉遲恭出巡此地時建起了“觀音庵”、“三元宮”,供奉觀音菩薩。此後這裡就香客不斷,觀音寺的名稱便由此而來。其時屬安宜縣轄。後屬於寶應縣轄。
觀音寺境內的三河歷史上僅是一條較大的澗溝,名曰“衡水”。因此,位於水邊的觀音寺當時又名為“衡羨莊”、“衡羨鎮”。20世紀30年代,這裡稱為“寶應縣第七區衡羨鎮”。抗戰期間,新四軍挺進淮南開闢抗日革命根據地,衡羨鎮改名觀音寺鄉,屬於抗日民主政權“高寶縣”、“天高縣”管轄。新四軍軍部進駐黃花塘時,觀音寺為軍部到鹽城的必經之地,二師曾在觀音寺設立兵站,負責人員、物資接待中轉事宜;中央領導劉少奇及新四軍將領張雲逸、鄧子恢、羅炳輝、張愛萍、陶勇,都曾在這裡留下戰鬥的足跡。解放後,觀音寺劃歸盱眙縣管轄。該廟遺址在觀音寺老街道北側,雄踞三河南岸,前後四進三院,兩側為偏殿、廂房,共有房屋100多間,占地7200平方米,擁有廟產1000多畝。

三元宮大廟

歷史上,觀音寺的廟宇在周圍有很大的影響,除“觀庵”、“三元宮”外,還有“梓橦殿”、“湖下寺”、“茶庵”。“三元宮”規模最大,香火特別旺盛,每逢廟會,四面八方有數千人前來趕會,最遠的江西、福建等地的香客都前來敬香拜佛。三元宮建於唐代高宗年間,明朝萬曆年間重建。
三元宮大門前有一道“影壁牆”與街道隔開。大門前方兩側,東面是“靈宮殿”,屋內有王靈宮塑像,西面是土地廟,內有土地神塑像。第一進大殿一順七間,正中三間有關帝殿,殿內正中面對大門的神台上坐一約1丈5尺高左右的關雲長塑金神像,左右矮台上立著關平、周倉、張苞、關興四人站立的塑像,他們神態逼真,氣勢威嚴。關帝殿東邊兩間,有一偏門,一間是通道,一間屋內是一泥塑馬夫,瞪著兩隻大眼,一手舉馬鞭,一手牽著赤兔馬。關帝殿西面兩間也開一偏門為孤魂堂。第一進大殿後面院內,有一個很大的沒有蓋子的三足鐵鼎香爐。
三元宮第二進的大殿叫火星殿,殿內正中神台塑有三隻眼的火德星君的坐像,左右矮台上站著面目猙獰的四座塑像,有的藍臉赤須,眼睛出臉外;有的藍發紅鬍子黑臉,有一個手裡拿著火鴿子,還有一個膀上繞著火龍。這道塑像後面有一道屏風,屏風后神台正中坐南面北站著韋陀塑像,面對大殿後門。面對大殿後門二面靠著山牆處各有一個菩薩,東西兩邊為財神菩薩,火星殿後是個大院子,院內可納數千人,院子中間聳著一塔形天香爐。
塔形香爐正北是三元宮大殿,大殿高大雄偉,殿內正中神台上塑有天宮、地宮、水宮的“三元”大帝坐像,高約兩丈,和常州齊寧寺里的神像差不多大,他們滿身都由飛金葉子貼上。佛龕東邊靠北牆神台上,坐著李老子、元始天尊、通天教主三位神像。
西邊靠北牆神台上坐有風、雨、雷菩薩神像,三元宮大殿南檐無牆,有一排柱子;柱子向北2米處從東山到西山裝有活動門檻,門檻上裝有20多扇格子門,逢盛大活動,格子可以除掉。東山靠著格子門放著一大木架子,上懸掛一口的大鐘;西山對應處一大木架子上放一面特大牛皮鼓,大鐘架北面矮長神台上,站有武判官等神像,大鼓架北面矮台上站有文判官等神像。
最後一進大殿是兩層樓,大樓前兩旁東有一棵梧桐樹,西遊一棵臘梅樹,古老蒼勁。下層樓中央神台上,地藏王坐像面對大門口,兩邊是十殿閻羅站像,一邊五個;殿內還有牛頭馬面等吏差站像。二層樓正中有一米多高長方形木台上臥著獅、象、吼三隻坐騎,他們是“釋迦牟尼”、“文珠菩薩”和“普賢菩薩”,佛像外表均飛金貼上,塑像有五臟六腑,傳說是金心銀膽。
三元宮東廂偏房有20多間,均門朝西。關公殿東側偏殿內有送子娘娘,催生娘娘,保生大帝,痘神菩薩,眼光菩薩,大肚彌勒佛等塑像。三宮大殿東側的廂房是主持室,中間是“佛”堂,供有乾隆皇帝親書的一個“福”字;南邊一間是主持僧寢室。抗戰期間,劉少奇同志路過觀音寺,曾在此休息過。其他房屋為廚房和倉庫等。
三元宮西側的偏房均門朝東,最南邊的偏殿里供有一批主管六畜的神像,如牛神、馬神、豬神等,其他廂房則為僧人宿舍或空房。抗戰期間,新四軍二師曾在此設兵站,有10餘名官兵曾長住在這些空房內。
觀音寺三元宮,歷史上每年正月十四日廟會最為熱鬧。鼎盛期四鄉八鎮共有108班會到此“登頂”。最遠的大年三十晚吃過團圓飯也登程來趕會。鄉民們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消災除難,老少安康。廟會期間,各地還帶來花船、龍燈、高蹺、驢燈、千秋、抬閣等多種形式的演藝隊伍,宗教活動和民間文化娛樂活動融為一體,吸引了成千上萬的人前來“看會”,使這裡不僅成了宗教和文化活動的中心,也成了經濟貿易的中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