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連戲與佛教》是2011年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凌翼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目連戲與佛教
- 作者:凌翼雲
- 出版社: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年5月
- 頁數:274 頁
- 開本:32 開
- ISBN:9787536140554
- 語種:簡體中文
《目連戲與佛教》是2011年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凌翼雲。
《目連戲與佛教》是2011年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凌翼雲。內容簡介 公元前1000多年印度和尚的故事,戲裡怎么會變成公元後數百年我國梁代或唐代的故事?目連戲人物自報家門,傅相怎么是湖廣長沙人氏?出家人超塵脫俗不戀家,目連怎么那樣戀家孝母,為救母親下地獄?為什麼目連救母故事在我國童叟皆知?...
辰河目連戲是中國現存為數不多的大型民間祭祀戲劇之一,通過宗教世俗化的手段,將一個來自印度的佛教故事中國化。在湘西,化它除了佛教以外,同時也進入儒教、道教乃至巫儺的祀典,並成其為不可或缺的一部份。辰河目連戲除了主體劇目目連地獄救母故事以外,還增加許多宗教內容或世俗內容的劇目,構成了一個龐大的劇目...
《新編目連救母勸善戲文》是2011年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歐陽乾。《新編目連救母勸善戲文》三卷,明鄭之珍撰,明萬曆十年(1582)新安鄭氏高石山房刻本,半葉十行,行二十四字,白口。四周單邊,框高20.2厘米,寬13.4厘米。目連救母故事來源於佛教經典《佛說盂蘭盆經》,講述佛弟子目連為救母出離地獄...
傳統的七月十五盂蘭盆會,在民間也被稱作“鬼節”,是宗教特徵十分鮮明的民俗節日。演出於鬼節的目連戲,是重要的民俗事項。目連戲是以宗教故事“目連救母”為題材,保存於民俗活動中的古老劇種,也是佛教與中國戲曲結合的代表作之一,被譽為中國戲曲的“戲祖”。 2006年,目連戲被列入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大目連、大迦葉等“詣佛求出家”故事的三個佛教戲劇。又唐義淨《南海寄歸內法傳》卷四載有“戒日王取乘雲菩薩以身代龍之事”的戲劇《龍喜記》。天竺、西域佛教戲劇在中國史書中多歸入“雜戲”。《隋書·音樂志上》謂:“大抵散樂、雜戲多幻術,皆出西域。”鄭樵《通志》著錄《梵竺四曲》為:《舍利弗》...
目連潛心學法,悟讀經書,很快就能講經說法,成為得道高僧。唐王欣喜,查其付門一家,四代忠孝,虔心好佛,付相捐餉又有功於唐朝,特敕封目連為大唐聖僧,追賜其母之名為劉氏青堤,以“青堤渡”之地名賜劉氏,並立碑為志。“儘管目連救母的故事有神話的成分,但付家和劉家的歷史都有物證,青堤為目連...
池州的佛文化、儺文化、戲文化非常著名。儺戲是中國古老的稀有劇種之一。根植於貴池市劉街等地的儺戲稱“池州儺戲”,約起於明,盛於清,是一種帶面具,以宗族為演出單位的戲曲。無職業班社,僅在祭祀和敬神時演出。每年農曆正月初七和十五,演出兩夜,有的加初十、十三日,唱四夜。其演出形式大體分為三個層次...
曾多次宣傳目連戲,也曾提及目連故里;一些文化界人士相繼在《四川日報》、《遂寧日報》(遂寧報)、《西部射洪》上多次發表過有關目連故里的文章;蜀洪先生的《大孝目連地獄救母寶傳》一書已進行第三次印刷,發行量在10萬冊以上。目連故里射洪縣青堤鄉的說法和目連佛教文化已遍布10多個國家,影響日漸深遠。
鄭之珍,字汝席,號高石,明萬曆補邑庠生。後來祁門縣文化部門,在渚口鄉清溪村發現了鄭之珍夫婦合葬墓及《清溪鄭氏族譜》,確認他為祁門縣渚口鄉清溪人。鄭之珍在《新編目連戲救母勸善戲文》序中自述:“幼學夫子而志春秋,惜文不趨時,而學不獲遂,於是萎念於翰場,而 游心於方外。簡介 明代諸生,篤信佛教,...
第四節 敦煌遺書與壁畫中的佛教戲曲 第五章 敦煌學中的目連文化 第一節 目連其人與目連經文 第二節 目連本事與目連變文 第三節 目連變相寶卷與目連戲文 第四節 敦煌禪宗與佛教詩歌辭令戲曲 第五節 《五更轉》《悉曇章》與諸宮調 第六章 吐蕃宗教文化與藏戲 第一節 藏族起源與吐蕃苯教 第二節 唐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