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行為論導論:刑法理論的新圖景(增補第4版)

目的行為論導論:刑法理論的新圖景(增補第4版)

《目的行為論導論:刑法理論的新圖景(增補第4版)》是2015年07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德]漢斯·韋爾策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目的行為論導論:刑法理論的新圖景(增補第4版)
  • 作者:[德]漢斯·韋爾策爾
  • ISBN:9787300215297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年07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全書系統論述了作者所首創的目的行為論的基本構造,以階層式體系為框架提綱挈領地闡述了作者在犯罪論各領域的基本主張,特別是對德國古典和新古典的刑法體系所進行的全方位改革。本書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行為概念、不法構成要件符合性與違法性、故意犯的不法概念、過失犯的不法概念、責任在犯罪論體系中的地位、意志自由與歸責能力、責任與人格、可譴責性的要素。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漢斯韋爾策爾(Hans Welzel)(1904. 3. 25—1977. 5. 5),德國著名刑法學家和法哲學家。1928年取得博士學位;1935年獲得刑法和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以及法哲學教授資格。1937—1952年任教於哥廷根大學;1952年起任教於波恩大學,其間於1962—1963年任波恩大學校長。1954—1959年任大刑法委員會委員,參與德國刑法典的修訂。先後被法國土魯斯大學、希臘塞薩洛尼基大學、日本東京大學、韓國首爾大學授予榮譽博士學位。代表性著作有:《刑法中的自然主義與價值哲學》(1936年版),《德國刑法》(初版於1940年,終版(第11版)於1969年),《論目的行為論》(1949年版),《自然法與實質正義》(初版於1951年,終版(第4版)於1962年),《刑法體系的新圖景——目的行為論導論》(初版於1951年,終版(第4版)於1961年),《刑法與法哲學論文》(1975年版)等。
譯者簡介
陳璇(1982. 5. 20—),法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2000—2009年在武漢大學取得法學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2009—2011年為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外國刑法與國際刑法研究所博士後工作人員;2012年至今任教於中國人民大學。已出版專著《刑法中社會相當性理論研究》(2010年版),並在《法學研究》、《中國法學》、《中外法學》、《法學家》等刊物上發表論文20餘篇。

圖書目錄

第一章 行為概念 1
一、行為的基礎構造 1
二、刑法規範以內的行為 6
三、不同的學說:因果的行為概念 7
1.因果行為論 8
2.對因果行為論的批判 9
3.因果行為論針對目的行為論提出的反對意見 13
第二章 刑法中不法的構成要件符合性與違法性 20
一、規範、構成要件和違法性 20
二、作為無價值判斷的違法性;違法性與不法 23
三、關於構成要件概念的教義學史 25
四、對違法性的認定 30
1.作為違法性之推定依據的構成要件符合性 30
2.對違法性的認定;封閉和開放的構成要件 32
3.構成要件符合性與社會相當性 34
第三章 故意犯的不法概念 36
一、故意犯構成要件不法概念的教義學發展 36
二、人的不法概念 39
第四章 過失犯的不法概念 41
一、構成要件 42
1.構成要件行為 42
2.結果的事實情況:法益侵害或者法益侵害的危險 47
二、違法性 50
第五章 責任在犯罪構造中的地位 51
一、違法性與責任 51
二、責任與意志;作為可譴責性和作為價值概念的責任 52
三、新教義學中規範責任概念的發展 54
第六章 責任非難的存在前提:意志自由與歸責能力 57
一、意志自由的問題 58
1.人類學的(anthropologisch)視角 58
2.性格學(charakterologisch)的視角 60
3.範疇論(kategorial)的角度 62
二、歸責能力(責任能力) 66
1.認定歸責能力時存在的問題 66
2.歸責能力的法律定義 67
第七章 責任與人格 69
第八章 可譴責性的要素 73
第一節 可譴責性的智識性要素 74
一、作為可譴責性要素的對構成要件實現的認識以及 認識可能性 74
二、對違法性的認識可能性 76
第二節 可譴責性的意願性要素:服從法律的期待可能性 97
一、過失犯中的期待可能性 98
二、故意犯中的期待可能性 99
第三節 作為刑罰前提條件的可譴責性 103
附錄 紀念漢斯韋爾策爾一百周年誕辰 104
徘徊在“個人”與“社會”之間——譯者後記 10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