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翊(生卒年不詳),字鳳翀,晚自號玉渠。江蘇常熟人。明弘治三年(1490年)進士,授新喻令,有政績。又知獲嘉縣,懲治土豪惡棍,以法治稱。後以薦拜御史,出理山東軍政、廣西巡撫。正德年間,任四川接察司簽事,提督水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盧翊
- 字:鳳沖
- 籍貫:常熟人
- 成就:進士,四川接察司簽事
生平,評價,
生平
盧翊,家居常熟縣城南。父盧悰(縣誌作琮),字彥貴,景泰七年丙子(1476)鄉薦,任海陽令,有廉操,因為人耿直,敢於直言,得罪上司知府,被罷官。
盧翊體貎端正,丰姿俊逸,為人寬厚。成年後,以諳熟經學而有名聲,縣裡很多讀書人從他學業,有的還向他求教。明成化十六年(1480)庚子科中進士。初授新喻縣令。新喻縣在江西省,當地風俗喜歡打官司,一有事就鬧到縣衙門告狀,凡有官司訴訟事,往往有豪富插手其中,向縣官刑房師爺行賄,吃了原告吃被告,從中大得好處。盧翊嚴於自律,辦事謹慎,不受請託,而又細審案情,務必弄清前因後果,不讓訴訟的人玩弄手段,左右官司。他每天清晨起床後,將一天中要做的事寫下貼在牆上,當天事必當天完成,決不拖到第二天。因而縣庭沒有隔夜的公務。他為政崇尚簡易,不擾縣民。不多久,新喻縣便以治績而聞名。
後來盧翊因母親去世回家守孝,滿期後,補河南獲嘉縣令。他的前任怕事懶政,一味講寬容,姑息養奸,縱容邪惡勢力囂張,結果地方反而不太平,官租久拖不能繳清,欠賬很多。上司催得緊,居然把縣吏的家屬關押作人質,逼迫縣裡完成租稅的徵收,弄得小吏們個個叫苦連天。有個地方土豪仗著有財有勢,拖欠應納的稅款不繳,縣裡幾次派人去催,他就是無動於衷,抱著我就是不繳稅你能拿我怎么樣的心態,堅持對抗。縣裡不得已派出兵丁上門,但這個土豪自己有武裝,竟然持刀槍抗拒自衛。縣官竟無可奈何,只好聽之任之。有惡劣榜樣,很多富豪大戶也紛紛抗繳賦稅。盧翊聽到官吏和民間的反映,找到癥結所在,下令將土豪逮捕,繩之於法,立即起到了殺一儆百的威懾作用。其他富戶見新縣令不像前任那樣懦弱,而且看到土豪都被逮治,不敢有所違抗,紛紛主動繳納租稅,征租任務很快就完成了。獲嘉縣有軍隊駐紮,這些屯卒是從澤州調來的,統領這支隊伍的千戶長因手握兵權,獨霸一方,任何人都不放在眼裡,不但自己經常帶著兵丁橫行邑中,而且他手下也是有恃無恐,無事生非,騷擾民間,成為公害。經常有士卒到地主士紳派捐,有錢富戶不得不忍氣吞聲出錢求太平,普通百姓更是常遭勒索,欺男霸女,敢怒不敢言。盧翊一上任,便召集各鄉耆老聽取民間輿論,大家對駐軍都有怨言。盧詡便將千戶長拘拿到庭,把收集到的民間怨言一一陣列,千戶長聽到民眾對他的控訴,不禁汗流浹背,連連叩頭謝罪,並保證一定約束兵卒,不再搔擾地方。盧翊雖想嚴懲這個千戶長,但地方文官不能過問軍隊,也只能據理訴責一下。好在經此一審,駐軍也確實收斂不少。不久,有御史李翰到下面來巡視,來到獲嘉縣,因為一路上都是聽到對盧翊的讚美之詞,知道盧翊幹得不錯,所以到了獲嘉縣後,沒有過問當官吏的事,反而對盧翊大大嘉贊一番,發了一通感嘆,滿意而去。
不久,拜山東道監察御史,出理山東軍政。盧翊一上任就發現當道用治軍的方法治民,全憑長官意志,下面只能絕對服從,不能有些許異議,百姓怨聲載道。盧翊覺得治民不能與治軍相提並論,允許民眾為自己的行為自辯,即使官府判定有錯也允許申辯,同時嚴禁地方官有任意騷擾民間的行為。盧翊嚴束官吏,鐵面公正,一時吏治為清。原本是怨聲載道,變成贊聲滿道。
盧翊在山東幹了一陣後,又因為政績卓然,再被任命為巡按使,巡按廣西。廣西地處南國邊陲,當地多少數民族,中央政府雖然對該地行使統治權,但因為不能平等對待少數民族,奉行大漢族主義,把少數民族視為不開化的野蠻族群,把瑤人寫作猺人,僮人寫作獞人,等同獸類,歧視他們,經常激起民變。盧翊到廣西後,正巧發生瑤族和僮族騷亂,有部族與部族之間的械鬥,有部族內部的糾紛,朝廷把這些騷亂一概認作是犯上作亂,一有動靜便派兵圍剿鎮壓,結果平息了這邊,那邊又發生亂象,不僅弄得軍隊疲於奔命,四處滅火,而且搞得民生凋敝、民不聊生。盧翊深知不能歧視邊民,必須改變策略,就加意撫輯,使各族民眾安居樂業,各得其所,這樣一來反而地方上太平了,官府也省心了。
明朝正德年間,太監劉瑾操縱朝政,他認為對付百官只有嚴苛,百官才會畏服,故刻意立威,官員要保命保頭上烏紗帽,只有向劉瑾行賄,劉瑾也因此被稱為“立的皇帝”。但盧翊不理會,從不向劉瑾塞錢賄賂,劉瑾因此懷恨在心,總想找機會治治他。恰巧有個叫柳度的人作亂,盧翊奉旨去平叛。一天,省城突發火災,劉瑾便抓住把柄,在皇帝跟前進讒言,說盧翊和當地三司有失救之罪,難逃其咎。其實當時盧翊已經調離廣西,遷湖廣按察司僉事,但還是不能免除追責受罰。柳度之亂平息,照理說盧翊有平寇之功,但劉瑾對盧翊依然懷恨在心,仍不放過他,又找藉口說盧翊遲交紀功冊(官員考核表)有罪,盧翊公開紀功冊自辯,這下更是觸犯了劉瑾,竟下命撤了盧翊的官。
正德五年(1510),惡貫滿盈的大奸臣劉瑾伏誅,被處凌遲。此時,正德皇帝才想起盧翊的種種功勞,特賜以綺衣一襲,並官復原職。
起用不久,盧翊改任四川任職提督水利按察司僉事,專心水利。他經過實地考察,對照前人治水經驗,發現元朝以來治水失敗的原因是沒有繼續採用李冰的治水方法。他踏勘河道,了解水情,聽取民意,反覆比較,決定恢復採用李冰定下的“深淘灘,低作堰”治水六字古法。盧翊發動民工,充分利用山上毛竹資源,製成一隻只長三尺、直徑一尺八寸的竹籠,裝上從江灘上撿來的鵝卵石。同時又動員三千民工疏浚河道,清除大量淤泥,深挖到李冰治水時所刻有“深淘灘,低作堰”六字的鐵板這個深度,然後將裝滿鵝卵石的竹籠放入水中疊作堰基,再在堰基上面築堰堤。
經過盧翊的治理,都江堰又恢復了原來的防洪、灌溉兼利航行的作用,“天府之國”再度名副其實。盧翊為四川人民作出了巨大貢獻,功不可沒。四川百姓在二王廟配殿內塑了他的坐像,他的事跡被載入了《歷代都江堰功臣小傳》一書,他撰寫的《治水記》也被刻成碑文安放在二王廟內。
四川有個地方軍事機構叫天全六番招討司,它屬下所統率的碉門土軍,對地方重徵稅捐,引起民眾強烈不滿而發生騷亂,震動蜀中,上面令盧翊招撫,盧翊採取懷柔政策對待,因民間久聞盧翊寬恩守信,騷亂的民眾都自動到軍門投降,並殺牛為誓,不再作亂,事遂平息。事情上報朝廷,下詔增加盧翊的俸銀十兩。
瞿塘千戶徐啟,是少數民族人,集合一夥烏合之眾,大白天攔路搶劫,行人畏之如虎。官府派兵追捕,這夥人便躲入深山老林,憑藉險惡地形繼續對抗。盧翊通過調查並訪問當地民眾,得到了徐啟藏身之地,施計引誘他出來,一舉擒獲,終使伏法。
某年盧翊升遷為副使,守御松潘。松潘在川西北,其地介於羌戎族,為全蜀屏障。松潘守卒都是從成都徵調來的,按駐地分兵把守,有的地方環境惡劣,有的地方稍好些,自然苦樂不均,勞逸不均,便有部分士卒因忍受不了艱苦環境而做了逃兵。盧翊便制定了“更戍法”,守卒輪流駐守,定期調防。每次有守戍的士兵到防,駐地的長官就趁機巧立名目向這些新來的士兵收取錢物,士兵遠離故鄉,人生地不熟,只能默默忍受剝削。日久天長,士兵由生變熟,也想出了種種辦法增加錢財,有的就靠發放高利貸獲取巨利,如果借高利貸者稍有拖欠,就呼朋喚類,鬧上門去索取,於是種種亂象頻發,常鬧出糾紛。守將害怕出大事,大都開一眼閉一眼,縱容姑息,形成痼疾。盧翊採取嚴厲手段整治,張貼布告嚴禁,亂象才有所轉變。
松潘地處高寒地區,不產糧食,軍隊的糧草都要從別的地方運去,因為當地天氣惡劣、交通不便,運送軍糧非常困難,所以駐軍最擔心的事是糧餉不能及時運到,拖欠的軍糧已達六十餘萬,守軍挨餓是常有的事。運糧的道路遙遠不說,一路辛苦也是常人難以忍受的,因此很難徵到運戶,就有不法之徒承攬這項運輸生意,稱為“攬戶”,他們再去雇用其他運戶。“攬戶”從官府領取勞務費後,只將一小部分交到運戶手裡,出力出汗的運戶為此而破產者很多。盧翊重治“攬戶”,想辦法解決了及時運送軍糧的難題。
四川除盆地比較平坦外,盆地四周被崇山峻岭包圍,山高路險,河流湍急,蜀道難行,天下聞名。自古以來人們便在懸崖峭壁上鑿洞,裝木條,再在木條上鋪板,稱為棧道。川人出蜀,賴以行路。但這些棧道經日曬夜露,風吹雨打,時間一久便會腐朽損壞,不利行人。如果斷裂,則道路中斷。有一條棧道破損嚴重,好久沒有修復,阻塞了道路,運道不通,商旅不行,盧翊就調集民工整修,使之重新暢通,當地人感激盧翊,將這一段棧道取名為“盧崖閣”。
龍州之西有鐵索橋,作亂的土官往往將橋截斷,外地軍隊就不能過橋前進。盧翊命增加鐵索的條數,在上面鋪設木板,行者無不稱便。盧翊守邊,因有特殊貢獻,擢升副都御史。有個叫馬昊的守將,曾經與盧翊同過事。後來馬昊以立有軍功而得到升遷,巡撫兩川。朝廷有旨,當地盜寇平息後,留駐松潘,那裡地僻民窮,環境惡劣,馬昊有畏難情緒,不去駐紮,滯留在綿州。盧翊親自趕到綿州去催他動身,馬昊對盧翊心生怨恨。
正德十三年(1516),盧翊遷雲南左參政。雲南有橫斷山脈,山高谷深,水流湍急,少有橋樑,要過河多靠溜索,有的就地取材用藤條竹子編織,少數有條件的地方採用鐵索。賓州洱海之界有鐵索橋,作為過河的通道。當地土人為少數民族,官府稱他們“箐夷”,意謂生活在山野竹林里的野蠻部落,他們生於斯長於斯,對地形熟悉。每有外族入侵,有些人貪圖小利,主動作為嚮導,引導他們進入,從中得到一點報酬。盧翊剛到任,正好有外地部落進入搶掠,當地鎮守官和巡視官正在討論如何圍剿。盧翊聽取大家的議論後,一條一條分析其利害,他認為因地勢關係,要圍剿入侵的外族人困難重重,提議在姚安界中創立大的寨堡,選擇將軍率領他的部屬駐守在邊界,並通知各寨堡加固城垣,深挖濠溝,如發生入侵事,則相機出兵阻擊,使土著和入侵者不能夠接觸,這樣,入侵者失去了嚮導,在崇山峻岭間將迷失方向,官兵就可乘機出擊取勝。官員們聽了盧翊的分析都覺得可行。
武定有個當地籍的武官叫鳳朝鳴,有膽氣也有謀略,藩鎮每有捕捉罪犯或平定騷亂事,多利用他去辦,他有辦法有勇力,立下了不少功勞。他的父親也是武官,死後,上司並不向上匯報讓他子承父職,因此他常怏怏不樂。上司沒有覺察到他的情緒,還要沒收他父親的財物。鳳朝鳴不服,準備作亂,三司聞說後頗為憂慮,報告了盧翊。盧翊便差遣小吏到鳳朝鳴身邊,向他說明禍福利害,同時帶去官帽官服,並答應向朝廷奏報他的功績。鳳朝鳴害怕治罪,放棄了作亂的念頭。盧翊就是這樣秉公處理邊務,賞罰分明,可見是個胸有謀略、目有遠見、正直擔當的官員。
盧翊在四川時就以治水聞名,他深知靠天吃飯的農民對水的依賴,因而十分留心水利建設。他任職雲南左參政時,看到雲南地勢較高,與四川成都平原大不相同,容易受旱災,尤其是洱海在雲南的西部,接近青藏高原,海拔更高,河流都在深深的山谷流過,山田取水十分困難,農田灌溉常缺水源,更易受到旱災的威脅。如何攔截河水,引水上山就成了他經常思考的問題。他看到當地有品甸、開砦二處,處於山間,地勢稍低,可以儲水,另有安南坡幾個地方有很好的泉水可供利用,盧翊通過巡視後,命令當地民眾整治品甸、開砦二處,築梁王山壩,截阻部分河水儲起來,引導入田,解決了灌溉難題,莊稼連年豐收,公私都有存糧。地方官都敬服盧翊,上司來考察的時候都交口稱譽並舉薦他。
後來盧翊遷廣西右布政使,在去任的路上得了病,到任不久就去世了,享年六十六歲。
評價
盧翊器度寬弘,胸襟大度,不看重個人得失。平時少言語,但每言都句句在理,辦事謹慎不莽撞,深思熟慮後方行。雖久在外為官,但清廉潔身,以至家無餘資,門闥蕭然。所到之處,人們都視之為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