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盧經是青陽盧氏六世祖,一直被人們世代傳頌和尊崇。盧經,字喬權,號得一,生於明隆慶5年(1571年),明萬曆40年(1612年)中舉人,明天啟5年(1625年)中進士,曾兩次奉命封藩,先在行人司任行人,後被提為四川道監察御史,任職都察院,又奉命巡按河南道。任職期間,體恤百姓,屢有政績。明崇禎7年(1634年),狀告皇親萊陽郡王朱肅頇憑宗藩特權欺壓百姓,由此得罪皇帝,先被捕下獄,又遣回鄉,定居於同安縣杜橋,於清順治6年(1649年)逝世,享年79歲,安葬於今廈門市集美區的曾厝。
為官品質
他不畏強權,剛正不阿,秉公執法。雍正皇帝御賜“忠諫”匾以示表彰。盧經任巡按河南道期間,體恤百姓,屢有政績。明崇禎7年(1634年),發現皇親萊陽郡王朱肅頇憑宗藩特權,霸占民田、欺壓百姓的罪行,便不畏強權,不謀私利,五次上疏,彈劾藩王,揭露宗藩制度的弊害,但得罪了皇帝,先被捕下獄,又遣回鄉。盧經為民請命遭迫害,而浩然正氣長留人間。清雍正元年(1723年),朝廷給盧經恢復名譽,詔令入祀縣忠孝祠;雍正5年(1727年),又授與“忠諫”美名,敕命建祠。清道光16年(1836年)、清順治3年(1863年)曾更築,20世紀曾多次維修,但至今基本保持明清建築風貌。廟中懸掛有朝廷御賜的“忠諫”和“進士”、“同胞參將”等6個匾額以及盧經夫婦遺像;還書有一些古代聯語,聯語概述了青陽盧氏家族的淵源,讚頌了盧經的忠義事跡。
遺產信息
盧經忠諫府
盧經忠諫府位於福建省漳州市長泰縣枋洋鄉青陽村,創建於清初,又稱盧氏家廟、豸繡堂,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和省級涉台文物保護單位。府第南向,占地600平方米,建築面積250平方米,由門廳、天井、側廊、正堂組成。單檐懸山頂,燕尾脊,側廊為單檐歇山頂,正面凹窩式,明間內收,中為對開大門,青石浮雕渦紋的抱鼓石,兩側為木隔扇,大門上懸掛有“盧氏家廟”匾。門廳進深一間,面闊三間,側廊面闊一間,進深一間;正堂面闊三間,進深三間,木圓柱;鼓形石柱礎。梁架九檁五架梁,瓜斗,肥束,雀替作透雕花草圖案。明間第三進作公媽龕,正堂供奉盧氏的開基始祖秉崇及盧經夫婦等盧氏先人的神位。上懸掛有明、清兩代的“忠諫”、“世馨俎豆”、“同胞參將”、“選魁”、“進士”等匾額。遺留有讚頌盧經的事跡及盧氏衍傳的對聯二副。門前為大埕,埕中豎有三副旗桿石。分別為盧經於1612年中舉人,1624年殿試二甲進士,1634年由四川道監察御史、河南巡按晉升都察院時,在盧氏家廟前所立。
這座宮殿式的古建築,面積不大,裝飾也不顯繁華,但古樸典雅,是一處可資紀念歷史名人、弘揚優秀傳統的文化遺產。1994年3月,該縣將其列為第三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6月該建築入編《中國祠堂大觀》中,2011年,福建省將其列為《福建省涉台文物名錄》,2012年,福建省將其列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自盧秉崇1427年從漳平靄平山分支長泰青陽後,至第三世盧志盛的第三子盧釒元 福在明成化年間分支台灣台南。清康熙末期盧仕寬分支台北。現在台灣地區的盧氏後裔主要分布於台北、桃園、彰化、苗栗一帶,人口約一萬人。2005年10月5日,台北市盧氏宗親會理事長盧忠義先生率團到盧經忠諫府尋根祭祖。
明朝巡按盧經陵園重修竣工慶典
2007年盧經墓被列為廈門市第二批涉台文物古蹟之一,2011年,福建省將其列為《福建省涉台文物名錄》。
廈門市(集美)涉台文物古蹟保護單位盧經陵園”重修竣工,2012年2月25日舉行了盛大竣工慶典。祖國東南勝地廈門的春天比北方來得早,20多度溫暖的海風早在壬辰春節後就催青了閩南的大地,萬物回春,百花含苞待放。盧經墓塋剛剛完工,修葺一新,四周青林翠草一派生機勃勃。2月25日大早,春雨陣陣,但仍阻礙不了陸續從各地湧來參加“廈門市(集美)涉台文物古蹟保護單位盧經陵園重修竣工慶典”的人潮,盧經墓由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和涉台文物古蹟保護,重修時遵守文物古蹟的規定,修舊如舊,原墓碑及祭台均保持原樣,但古墓旁那棵百年老槐樹卻長高了很多,枝繁葉茂,生機盎然,墓旁新增修的《巡按亭》是後生們對先人的崇敬懷念之情樹起的豐碑,柱聯上“范青二陽家聲遠,泰安一脈世澤長。”卻體現了長泰縣青陽范陽盧氏的源淵之久遠。上午九時,數十輛轎車排成了長龍,人們陸續步入會場,鑼鼓喧天,人頭贊動,人山人海,高高飄起的汽球條幅在微風中飄揚,“懷先賢德范芳傳,冀後昆業勛名揚。”、“文章事業繼先賢,忠諫家聲追上古。”、“堅決執行國家文物保護法,兩岸宗親同根同源同喜賀。”這些宣傳標語表達了後裔對先輩的崇敬和對墓塋重修開光的喜悅。慶典將要舉行時,陣雨嗄然而止。慶典在鞭爆聲中隆重舉行。
來自福建省文史館、福建省文物局、廈門市台辦、廈門市文物局、集美區文體局、集美區台辦、長泰縣文體局、長泰縣台辦、集美區僑英街道辦事處、長泰縣枋洋鎮政府、東安社區黨支部及居委會、長泰縣博物館;福建省盧氏委員會及漳州盧氏分會;台灣台北市盧氏宗親會、台灣金門縣盧氏宗親會;漳平市官田鎮平山村盧氏宗親會、漳州薌城區天寶鎮盧橋頭盧氏宗親會、廈門市同安杜橋村老人理亊會、同安正一宮管委會、廈門市集美區東安老人理事會、廈門市同安古莊盧氏宗親會、廈門市集美灌口新村盧氏宗親會、長泰縣林墩溪沙尾盧氏宗親會、長泰縣陳巷鎮古農老堀盧氏宗親會等近30個多單位派代表參加這次慶典。其中有福建省文史館館長盧美松、漳州市原副市長盧耀清、省人大原巡視員盧仁輝、福建省盧氏委員會會長盧同筍、省委辦公廳處長(福建省盧氏委員會常務副會長)盧瑞華、省人事廳原處長(福建省盧氏委員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盧紹武、福建省文物局處長邢新建、廈門市土地局處長盧海林、廈門市文物局處長陳娜、集美區政府辦公室主任孫加慶、漳州市質監局副局長盧蔚霖、福建中醫大學學生處處長盧明忠、漳州市公安局工會主席盧碧金、廈門九龍進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長(福建省盧氏委員會副會長、漳州分會會長)盧德勇、廈門市烈山五姓分會會長高志超、台灣台北市盧氏宗親會第九屆理事長盧忠義、台灣金門縣第二屆盧氏宗親會理亊長(福建省盧氏委員會顧問)盧志權及金門縣盧氏宗親會理事(福建省盧氏委員會理事)盧懷祺、福建省盧氏委員會漳州分會副會長盧文作和盧進順,以及盧經公祖地、故里(長泰縣青陽、同安杜橋、龍海)等地的宗親代表500餘人。韓國盧氏、原世界盧氏源流研究會事務總長盧載祐也發來賀電錶示祝賀。
時光不會永久停留,但歷史不會忘記先祖為國為民的豐功偉績。盧美松、盧瑞華、邢新建、盧忠義等佳賓先後致詞,大家回顧了盧經公為官,忠於職守,清政廉潔,高風亮節,政績屢著。他體恤百姓,而不畏強權,剛正不阿,秉公執法,敢為民請命,疾惡如仇,愛民懲惡。他愛國憂民,浩然正氣的優秀美德,長留人間,深受百姓和後人敬仰和愛戴。雖經歷了360多年的風雨蒼桑,海峽兩岸的盧氏家族後人不忘先祖,深深懷念先輩之情,尋根竭祖,共同參與對盧經陵園的保護,充分體現海峽兩岸盧氏宗親血濃於水的親情,它是連結海峽兩岸盧氏宗親的橋樑和紐帶。為傳承歷史,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大家攜手共同努力!為祖國的繁榮昌盛和兩岸三地人民幸福共同奮鬥!盧美松、盧耀清、盧同筍、邢新建、陳娜、盧忠義等部門領導給重修竣工的盧經陵園剪彩,大家拜竭了先賢,並繞墓塋一周以示懷思之情。台灣盧氏宗親代表團專項進行了謁祖祭祀活動,慶典圓滿成功。
兩任韓國總統 中國盧氏後裔
盧經陵園重修竣工,韓國盧氏宗親會也發來了賀電,可別以為韓國盧氏宗親是在韓國的華人華僑,他們可是地地道道的韓國人,這又是咋回事呢?《中華盧氏源流》一書的作者、省文史研究館館長盧美松告訴記者,根據族譜記載,唐朝末年黃巢起義,八學士打著“東征”的旗號,流亡到朝鮮半島,八學士中,有一位姓盧名穗,他們在朝鮮半島定居並繁衍後代,盧姓後代還進入了高麗朝廷為官。盧美松介紹說,韓國盧氏是中國北方盧氏的後代;韓國盧氏宗親會根據族譜尋根,結果尋到了山東濟南,他們發現,自己的老祖宗其實是
姜子牙。原來,盧氏遠祖為姜子牙,姜子牙第11代孫高傒因幫助齊桓公登基有功,被封在盧邑,後來齊國滅亡,
高傒的後代離開盧邑,分散各地,為了不忘家鄉,他們以盧為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