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氏異方感應丸

盧氏異方感應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三(新添諸局經驗秘方)。具有健脾進食,消磨積滯之功效。主治寒熱瀉痢,酒食醉飽。

基本介紹

  • 名稱:盧氏異方感應丸
  • 別名:盧氏感應丸(《得效》卷四)、如神木香丸(《得效》卷四)
  • 出處:《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三(新添諸局經驗秘方)
  • 組成:黃蠟、巴豆、乳香、杏仁、丁香、木香、乾薑、肉豆蔻、蓽澄茄、檳榔、青皮、百草霜、片子薑黃
  • 功用:健脾進食,消磨積滯
  • 主治:寒熱瀉痢,酒食醉飽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附方,

組成

黃蠟(真者)十兩,巴豆一百粒(去皮,研為粉,用紙數重裹捶,油透再易紙,至油盡成白霜為妙),乳香(銼,研)三錢,杏仁七十枚(去皮尖,研細,依巴豆法去油),丁香(懷乾)、木香(濕紙裹,煨)、乾薑(炮)、肉豆蔻(面裹,煨)、蓽澄茄、檳榔、青皮(湯洗,去瓤,炒)、百草霜(篩細)、片子薑黃各一兩。

用法用量

上除巴豆粉、百草霜、杏仁、乳香外,余並為細末,卻同前四味拌和研勻,先將上項黃蠟十兩,於銀、石器內熔化作汁,用重綿濾去滓,以無灰好酒一升,於銀、石器內煮蠟熔,數滾取起,候冷,其蠟自浮於酒上,去酒不用,春夏修合,用清麻油一兩,秋冬用油一兩半,於大銀器內熬令香熟,次下酒煮蠟,同化作汁,乘熱拌和前項藥末,十分均勻了,候稍凝,分作劑子,用罐子盛之,半月後方可服。如服,旋丸如蘿蔔子大,任意服之,二三十丸至五十丸,臨睡時常服之;若欲治病,不拘時候。

功用

健脾進食,消磨積滯。

主治

寒熱瀉痢,酒食醉飽。

附方

名稱:對金飲子
組成:厚朴、蒼朮、甘草、陳皮
用法:上為細末。每服三錢,以水一盞,生薑二片,如茶法煎取八分,空心服;余滓重煎兩度服食
主治:寒熱瘧疾,愈後調理脾胃
出處:《t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吳直閣增諸家名方)
功用:固元陽,益氣,健脾進食,和胃祛痰,常服調三焦,壯筋骨,祛冷氣,快胸膈
名稱:育嬰丹
組成:上好白蠟、硃砂、赤石脂、青黛、寒水石、牡蠣
用法:先將白蠟研碎,後加各經引藥,共研細末,分作十貼,每用雞蛋一枚,開一小孔,去黃留清,入藥一貼,攪勻,紙封口,或蒸,或用火煨。任意食之,酒飯無忌
主治:小兒面黃,肚大青筋,作瀉,及五疳諸積
出處:《扁鵲心書》
功用:健脾進食
名稱:萬應保赤丹
組成:巴豆霜、膽星、神曲
用法:上為末,神曲打糊為丸,如小綠豆大,硃砂一兩為衣。每服二三丸,熟湯化下。可略加白糖,或吞服亦可
主治:小兒急慢驚風,痛證疳疾,寒熱瀉痢,痰涎壅滯,腹痛胃呆,大便酸臭;並治大人痰熱積聚,痰飲氣急
出處:《中國醫學大辭典
功用:下痰化滯,開竅安神
名稱:七寶丹
組成:附子、當歸、陳橘皮、乾薑、吳茱萸、厚朴、南椒、舶上硫黃
用法:上前七味銼細,用慢火焙過,搗羅為末,與硫黃末同拌勻一處,煎米醋和作兩劑,卻以白面半斤,和令得所,亦分作兩劑,用裹藥如燒餅法,用文武火煨,令面熟為度,去卻面,於臼中搗三百下,為丸如梧桐子大。如患諸般泄痢,以米湯下二十丸,空心日午服;如患氣痛及宿食不消,以薑湯下二十丸。空心,日午服;如患氣痛及宿冷並無忌
主治:老人久患瀉痢
出處:《養老奉親》
組成:木香、厚朴、蒼朮、乾薑、肉豆蔻、半夏曲、陳皮、阿膠、縮砂、甘草、罌粟殼
用法:上銼。每服三錢,加生薑、大棗,水煎,食前服
主治:冷證瀉痢
出處:《直指》卷十四
名稱:三聖丸
組成:黃連、乾薑、甘草
用法:上為末,麵糊丸,如綠豆大。每服七丸,赤痢,甘草湯送下;白痢,乾薑湯送下;赤白痢,二宜湯送下
主治:冷熱不調,瀉痢不止,腹中疼痛
出處:《幼幼新書》卷二十一引《趙氏家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