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信息
導演:法比奧.巴瑞托 馬塞洛.聖地亞哥
編劇:Femando Bonassi
發行地:巴西
發行公司:Downtown Filmes
片長:130min
(參考資料 )
劇情簡介
影片講述了巴西現任總統盧拉早年和青年時期的真實生活。盧拉出身貧寒,僅接受過國小教育,是巴西有史以來學歷最低的總統。
路易斯·伊納西奧·盧拉·達席爾瓦1945年10月27日出生在巴西東北部伯南布哥州內地的一個貧窮的農民家庭,7歲時隨全家移居聖保羅。盧拉只上了5年國小,很小就到街上擦皮鞋,12歲在洗染店學徒,14歲成為一家五金廠的正式工人。1966年,在巴西共產黨員哥哥的帶領下,盧拉開始積極參加工會運動。1975和1978年,盧拉兩次當選為擁有10萬工人的ABC地區冶金工人工會主席。
影片以盧拉母親琳杜女士的敘述方式,講述了盧拉這位改變巴西命運的偉大總統的故事。
巴西盧拉的真實背景:
1945年10月27日,盧拉出生於巴西貧困的東北部伯南布哥州小城,在8個兄弟姐妹中排行倒數第二。因為家境困難,父親拋棄妻小移居聖保羅。少年盧拉先後做過沿街小販、擦鞋匠和臨時郵差。14歲時,盧拉有幸成為一名倉儲工,隨後進入一家鋼鐵廠擔任車床工,18歲時因工傷失掉了左手小指,這起事故也激發起他維護工人權益的意識,並投身於工人運動。25歲時,由於手頭拮据無法給懷孕的妻子治病,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懷有8個月身孕的妻子撒手人寰。1972年,年僅26歲的盧拉當選為當地工會領袖,並先後兩次發起當地鋼鐵工人的大罷工,成為當年巴西反抗軍政府獨裁統治的“先鋒”。
1980年2月,盧拉創建了勞工黨;4月在籌備罷工過程中,盧拉被軍政府逮捕並被判處3年半監禁。迫於工人運動的壓力,次年高等法院宣告無罪釋放盧拉。1985年巴西恢復民主後,盧拉逐步登上巴西政壇:1986年高票當選聯邦眾議員;1989年放棄連選眾議員的機會參選總統,遺憾地止步第二輪;1990年創建旨在團結拉美左派力量的“聖保羅論壇”;1994年和1998年先後兩次參選總統,均在第一輪中敗給當時實現巴西經濟穩定的卡多佐。
前三次競選失敗後,盧拉意識到“改變”的重要性,他提出向英國工黨學習,將自己包裝成“巴西的布萊爾”,改變其“激進工人領袖”形象。為此,他聘用了形象顧問,修剪了大鬍子,換掉了開領T恤,代之以筆挺西裝……新形象伴隨著新的競選策略,2002年盧拉組建了與“紡織巨頭”阿倫卡爾的競選聯盟,最終在自己的第四次競選中贏得總統職位。
獲勝後,盧拉潸然淚下:“我曾多少次因沒有高文憑而遭批,今天我得到了自己的第一個文憑——共和國總統的文憑。”2006年,憑藉著四年的成功執政,盧拉獲得連任。
超高支持率的“窮人”代表
自2003年執政以來,盧拉延續了前任的經濟政策,在國際經濟總體趨好的環境中,實現了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巴西經濟的快速增長。在金融危機爆發前,盧拉實現了自己任內GDP年均4.3%的增長,巴西重回世界經濟十強行列,為此國際信用評級機構紛紛將巴西提升為“投資級”。金融危機爆發後,憑藉著巨觀經濟的穩定,巴西成為率先走出危機的國家之一。
在2002年競選期間,盧拉將“確保所有巴西人一日三餐”作為自己任內最大使命。執政7年多來,盧拉政府推行了“零飢餓計畫”、“家庭救助金計畫”等系列社會政策。社會政策受惠家庭達1100萬戶;貧困階層收入五年間增長22%;2003~2006年新增465萬個就業崗位;最低工資創下20多年來的最高值;中產階級占全國人口的比例從2004年的42%升至52%;赤貧人數在盧拉首個任期減少27.7%。另外,盧拉還努力向開發中國家推介“零飢餓計畫”,實現本國社會政策的國際化,塑造巴西的國際新形象。
憑藉著有效的政府治理,盧拉在巴西維持了80%的民意支持率,成為巴西歷史上民意支持率最高的總統。“窮人的代表”成為盧拉的另一個“代名詞”。
自信外交與“中國夥伴論”
在外交方面,盧拉通過運用“總統外交”、“貿易外交”、“文化外交”、“慷慨外交”、“乙醇外交”等多種渠道,拓寬了巴西外交空間,實現了外貿多元化,增強了巴西經濟發展的自主權,擴大了巴西在聯合國改革、WTO談判、氣候變化談判等重大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
另外,盧拉是南南合作的捍衛者。擺脫對歐美已開發國家的依賴,從南南合作中尋找出路是盧拉外交思想的重要原則。通過堅定的外交開拓,巴西與開發中國家的貿易額超過了與已開發國家的貿易總量,亞洲、非洲市場的開發為巴西經濟的發展帶來了福音,這也增強了巴西抵禦外部危機的免疫力。
“中國”是盧拉就任總統以來常掛嘴邊的字眼,而“亞洲朋友”、“戰略夥伴”、“外交優先國家”等成為盧拉用來修飾中國的常用辭彙。盧拉曾多次強調,“中國是巴西對外政策中的優先合作夥伴”,“巴中關係應成為未來國家共同發展與和平相處的典範”。
中巴關係在盧拉任期內獲得了全面快速增長,中巴兩國領導人在國際重大場合的會晤頻率迅速提高,而盧拉對華的友好態度也提高了巴西“中國熱”的溫度,中國元素甚至成為2010年裡約熱內盧狂歡節上的重要內容。
在2003年就任總統以來,盧拉先後3次訪問中國,其中兩次國事訪問,另外一次是觀摩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在兩次國事訪問中,盧拉分別為北京大學巴西文化中心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巴西研究中心揭牌剪彩。盧拉在給巴西研究中心的題詞中寫道“我堅信:中國和巴西正在書寫人類歷史的新篇章”,我們從中可以領會這位“巴西之子”對中國的友好態度。
憑藉著“積極且自信”的外交戰略,盧拉在幫助提升巴西國際地位的同時,也擴大了自己在國際舞台上的影響力:榮登美國《新聞周刊》2008年度“全球50位最具影響力人物”榜單,2009年被英國《金融時報》評為“影響近十年的50位偉人”之一,同年先後被法國《世界報》和西班牙《國家報》評為“2009年度人物”,2010年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授予“全球政治家”獎,2010年位列美國《時代》雜誌評選的“25位最具影響力的領袖人物”之首,美國著名導演麥可·摩爾稱讚盧拉總統是“拉丁美洲工人階級真正的兒子”……
國際的廣泛認可使盧拉成為“巴西的名片”,就連巴西在野黨也不得不承認,“盧拉是個出色的政治家和談判家”。有關他將競選世界銀行行長、聯合國秘書長的提議,更是讓人們對這位政壇風雲人物的未來充滿了猜想。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配音 |
---|
Luis Inacio Lula da Silva | 瑞.里卡爾多.迪亞斯 | ---- |
Dona Lindu | 格勞瑞.皮爾絲 | ---- |
Professora | 露塞莉亞.桑多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