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明代,盧屋細盧村境域屬東莞縣第七都。
清末,屬缺口司。
民國時期,屬第五區赤龍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屬東莞縣第六區博涌鄉,北柵大鄉,虎門人民公社博涌生產大隊,盧屋生產大隊,虎門區博涌鄉,東莞市虎門鎮博涌管理區,虎門鎮博涌行政村、博涌社區。
行政區劃
盧屋細盧村為東莞市虎門鎮
博涌社區轄自然村,行政區劃代碼沿用博涌社區行政區劃代碼為441900121017。
地理環境
盧屋細盧村位於虎門鎮東部,距
虎門鎮政府約2千米,面積0.15平方千米。該村坐落於丘陵及埔田地帶,東面為高地,南為低田。境內有牛鼻孔山、龍尾山,海拔約80米。石龍頭山,海拔約100米。村西有河流新涌河。東與龍眼接壤,南與大盧向北村相連,西面和北面與王屋村接壤。
人口
2015年末,盧屋細盧村戶籍人口625人,其中男300人,女325人;80歲以上8人,最年長者98歲(女)。外來暫住人口5000人。
經濟
盧屋細盧村傳統經濟以種植水稻、莞草為主,兼種花生、番薯、木薯、蔬菜以及荔枝、龍眼、番荔枝等。草織業(織草蓆)一度為村的主要手工業。20世紀80年代中期,村民承包山頭,開墾荒地,大規模種植番荔枝,成為虎門特色龍頭產品。90年代開始,村大力引進外資興辦工業企業。1992年,引進第一家外資企業。之後,隨工業化的推進,傳統農業逐漸衰退。
2015年,盧屋細盧村集體經營行業涉及製衣、印刷、餐飲、酒店等。是年,村總收入1045萬元,純收入741萬元,人均收入1.3萬元。村民主要收入來源有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村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等。
社會事業
2015年末,盧屋細盧村有幼稚園1所。
文體事業
2015年末,盧屋細盧村內有老人活動中心1所,標準籃球場1個,公園1座。
基礎設施
1963年,盧屋細盧村通電。1990年,通電話。1997年,通自來水。2000年,通網際網路,2002年,村道全部實現水泥硬底。
交通運輸
盧屋細盧村有虎門大道、太寶路、連升路穿過村境。
歷史文化
盧屋細盧村原為盧屋的一部分,盧屋約於明永樂年間立村。20世紀初,因太平至深圳寶安的寶太路建成,將盧屋分為兩處,形成大盧、小盧兩地。因村莊較小,故名細(小的意思)盧。
盧屋細盧村傳統民居為廣府民居,無存留。
清康熙元年(1662年),清廷實行禁海令,村民被迫向內遷移,致很多民眾露宿野外。清康熙八年(1669年),清廷允許被迫向內遷移的村民回原籍。世居村民有盧、蘇等姓。盧氏先祖約於明代從河南遷至廣東,明永樂八年(1410年)遷至東莞虎門盧屋。
盧屋細盧村民均為漢族,廣府民系,使用粵方言東莞虎門話。
地方特產
盧屋細盧村農產品有荔枝、龍眼、番荔枝。特色傳統節慶食品有艾鍋餐(農曆正月十九製作)、鹼水粽(農曆五月初五製作)、松糕(農曆七月十四製作)、茶果仔(農曆八月初三製作)、茶果(農曆十月初一製作)、糯米圓、割刀、豬腩香芋扣肉等。
著名人物
盧子樞(1900~1978年),中國美術家協會廣東分會會員,廣東省文史館館員,獲評為百年中國書畫名人。
盧天佑(1917~1946年),民國二十六(1937年),赴延安參加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後在潼關戰場遭敵機轟炸犧牲。
盧照祥(1924~1999年),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南軍區海軍兩縱炮兵團團長,享受正師級待遇。
盧蘇(1924~2008年)。曾參加淮海、渡江、解放上海等戰役,任廣東省體工大隊副大隊長,享受副廳級待遇。盧煒折(1944年生),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廣東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
盧錫銘(1947年生),廣東省作家協會理事,曾任廣東教育出版社社長,廣東省出版集團總經理,獲“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和“全國百佳出版工作者”稱號,被評為“有突出貢獻的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