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古祠位於安仁縣牌樓鄉山口村,始建於清代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是本地盧氏族人供奉、祭祀先人及商議辦理族中大事的場所。盧古祠又叫盧家宗祠,磚木結構,硬山頂、小青瓦、青磚、穿斗式梁架、馬頭牆,四合院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盧古祠
- 地理位置:安仁縣牌樓鄉山口村
- 景點級別: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 占地面積:1200 m
- 建築年代:清代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
社會影響,建築布局,歷史故事,
社會影響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盧古祠被改建成辦學場所,現在是牌樓中學的所在地,同時也是安仁縣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盧古祠歷經300多年風雨,雖有破損,但因保護得法,又能及時修復,整體結構依然牢固穩健。1998年7月,盧古祠被安仁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1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其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布局
大廳前面設戲台,兩旁有橫棟,正廳與橫棟各有天井,正廳前面有橫街,大門兩側分別傲首蹲坐兩座石雕雄獅。整個建築布局風格具有唐宋時期祠堂建築的特點,科學、嚴謹、壯觀。祠堂的前面是一方占地5畝的池塘,池塘水清如碧,岸邊綠樹成蔭。祠堂內部正廳、偏廳及各種功能用房齊全。正廳內除擺放著盧氏家族先人的靈位外,還在橫樑上懸掛著不少本族子孫及第晉升的匾額。祠堂占地1200平方米,整座建築及附屬功能用地30餘畝。
歷史故事
1928年初,時任南昌起義部隊糧秣處副官長的唐天際,被中共長江局安排回故鄉安仁開展革命工作。唐天際先後兩次組織農軍攻打安仁境內的安平司。但由於敵我力量懸殊,作戰經驗不足,均告失敗。其時,朱德正率部駐紮在緊鄰安仁的耒陽鰲山廟。
3月26日,唐天際帶人趕到耒陽鰲山廟拜見了朱德,請求朱德攻打安仁。朱德當即命令三營營長陳道明率部隨唐天際等進入安仁,部署攻打縣城的作戰方案,然後折回華王廟接應大部隊共同克敵。陳道明所部入安仁後大敗敵軍。3月29日,朱德向部隊下達東進命令,隨即與參謀長王爾琢率工農革命軍一師由耒陽鰲山廟開進安仁華王廟,與陳道明部會合。3月31日,朱德率部從靈官廟出發,經雙排山、平背台崗,過牌樓的龍源沖,抵達神州河山口鋪(現在的山口村)。當晚,部隊在山口鋪宿營,朱德、王爾琢住盧古祠。
朱德率領的湘南起義主力工農革命軍一師,主要是南昌起義軍餘下的1000多名官兵。部隊經過艱苦轉戰,由粵贛邊境進入湘南地區。在殘酷的鬥爭中,部隊中有人存在著一些舊的思想、軍閥作風和偏激情緒。這段時間,朱德因為部隊紀律問題,發了幾次脾氣。為整肅軍紀,3月31日晚,朱德在盧古祠召開了連以上幹部會議,並在山口鋪洲上召開軍人大會,整頓部隊紀律和作風,糾正過左的偏激行為,對部隊進行革命宗旨教育。
朱德先簡單通報部隊東進安仁的戰果及戰略意圖,然後著重針對自南昌起義以來部隊存在的問題,制定了“三個不準”和“四個規定”。“三個不準”即不準亂燒亂殺、不準打罵士兵、不準騷擾老百姓。“四個規定”即規定買賣公平、繳獲財物要分給窮人、繳獲的金錢要上交歸公、借民眾東西要及時歸還。朱德強調:“革命的軍隊要有鐵的紀律,要注意掌握政策,儘量少犯錯誤,爭取不犯錯誤。”
會上,朱德還明令了幾條軍規:“廢止肉刑,不準打罵士兵;不準辱罵和欺負民眾;和百姓做買賣少給錢不行,不給錢是犯罪;借門板要寫名字;不準用屋柱子拴馬;池塘、河邊有女人時,不準脫衣洗澡;打土豪不準騷擾老百姓,繳獲的財物要分配給當地農民;繳獲土豪的金錢要歸公上交。”這些軍規不僅贏得了廣大民眾對部隊的支持、增強了部隊的戰鬥力,而且對新型人民軍隊的建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會後,朱德不顧行軍勞累,親自走訪當地老百姓,檢查部隊借老百姓的棉被、床板等是否寫了借條、貼了標籤,買老百姓的糧食是否有強買強賣現象。當他發現一個戰士把一個店員當作商紳關押了後,當即下令予以釋放,並教育幹部戰士要注意弄清情況,以避免類似的事件再發生。
盧古祠整軍後,部隊面貌煥然一新,舊軍隊的陋習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革除,軍民關係有了很大改善,原本緊缺的物資和兵源都得到了補充。此次整軍是一年前贛州安遠縣天心圩整軍的延續和發展,不僅進一步奠定了朱德“紅軍之父”的基礎,恢復和重建了安仁縣被破壞的389個基層蘇維埃政權,還為今後人民軍隊的建立確立了方向。這支軍隊後來成了中國工農紅軍的班底之師。
4月5日,朱德率領湘南起義主力工農革命軍撤離安仁,從排山老渡口南下折東,沿永樂江而上,越過熊峰山,奔赴井岡山與毛澤東會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