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簡介,業界爭議,
概念簡介
盧卡斯悖論產生的原因:
在解釋“盧卡斯悖論”時,盧卡斯提出了三種可能的原因:
盧卡斯尤其強調前兩種原因,通過在新古典模型引入人力資本及其外部性,盧卡斯計算出印度和美國之間的預期資本收益率之比減少到1.04,即按照他的方法完全消除了兩國資本流動的預期收益差距。因此他指出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人力資本的差距將阻礙資本從富國流向窮國。可以說盧卡斯基本上否認了開發中國家與已開發國家之間資本收益存在差距,其推論也必然否認了開發中國家存在資本的後發優勢。
業界爭議
盧卡斯悖論的提出引起的爭論:
“盧卡斯悖論”的提出引發了學者們的爭論:
一方面,新古典增長復興學派相信窮國的資本具有較高的邊際產出,認為國際資本不流向窮國的原因在於國際金融市場和全球資本市場失靈,而資本市場的失靈則是由於關稅、政策、逆向選擇、羊群效應、非強制性產權、不穩定的貨幣標準以及殖民因素等引起的;
另一方面,新增長理論認為,資本不流向窮國是因為窮國的資本不具有生產性,這種非生產性是源於除資本和勞動之外的第三種因素,第三種因素包括人力資本、自然資源、城市積聚效應、特殊的中間投入、社會資本等。我們的觀點與新古典復興學派是一致的,開發中國家的資本後發優勢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存在一些限制因素影響了資本後發優勢的實現。
中國學者郭熙保先生對“盧卡斯悖論”還存在一些異議:
1、關於盧卡斯例子。盧卡斯觀察到的資本沒有從富國流向窮國的現象是基於印度和美國1990年前的資本流動數據,但是印度政府自獨立到1991年期間一直採取嚴格的資本管制政策,不允許國外資本的自由流入,因此“盧卡斯之謎”的立論根據存在較大問題。
2、關於人力資本說。在解釋“盧卡斯悖論”時,盧卡斯認為政治風險或資本市場的不完全對解釋“盧卡斯悖論”作用不大,而人力資本的因素則具有很強的解釋能力,可以完全消除富國與窮國間資本邊際收益的差距。但是人力資本在多大程度上影響資本的後發優勢是值得商榷的。中國及東南亞新興國家吸收的FDI比歐洲一些已開發國家多得多,而前者的人力資本遠低於後者,這說明盧卡斯過高估計了人力資本的作用。
3、關於盧卡斯對印度、美國資本邊際產出比的算法。盧卡斯在計算兩國的資本邊際產出比時使用的計算公式為r=βA(1/β)y(β-1/β),該公式是從y=AKβ中推導出來的,其中k為有效勞均資本,y有效勞均收入。盧卡斯的計算結果只有在利用有效勞均收入時才是正確的,如果利用印度、美國的人均資本存量,該結果就會發生變化。從y=AKβ中,我們可以直接得出資本邊際產出的另一表達式為r=βAKβ-1,Banerjee and Dido(2004)指出美國的TFP是印度的2倍,美國的人均資本存量是印度的18倍,他們利用該公式計算出印度的資本邊際產出是美國的2.8倍(如果利用盧卡斯的計算方法該比率為5),一般國外學者認為美國的資本邊際收益水平與該國債券市場的收益水平相當即為9%,那么根據計算結果印度的資本邊際收益率應為25%,Banerjee and Duflo同時也指出根據他們的研究,印度實際的資本邊際收益率為22%。通過比較可以看出由第二種計算方法得到的資本邊際收益率和實際情況是比較接近的。因此,盧卡斯在計算資本邊際產出比率時利用的方法是值得商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