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益陽市綜合職業中專是一所公辦市級示範性(重點)職業中專,由赫山區人民政府主辦、赫山區教育局主管。
2019年學校利用國家項目資金500萬元,新建了電子電工、手機維修、PLC、計算機網路綜合布線、網路搭建及套用、機械加工、電子電路安裝與調試等7個全新實訓室。現建有18個實習實訓室,每位學生實習實訓設備價值1.25萬元,生均計算機0.46台;建有全新的塑膠跑道、足球場、籃球場、排球場、羽毛球場;學生公寓及教室全部安裝空調。
學校師資力量良好,有高級教師10人,碩士研究生教師3人,企業工程師3人,公辦編制教師50餘人。
學校開設有計算機套用、電子技術套用、機電技術套用、文秘四大專業。
學校計算機套用專業為市級A類專業,該專業是赫山區職業學校信息技術類專業中的A類專業,2015年學校被定為湖南農業大學教育實習基地。
學校依據學生文化基礎,實行高考、就業分流制度,學生錄取後可以自主選擇就讀升學班或者對口就業班,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在高一期間可以轉換專業。
學校加強校企合作,推行訂單式培養,就業班學生畢業後100%對口安置工作;升學班學生參加高考,升學率100%。
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的日趨重視,學校迎來了快速發展的契機。趁此東風,學校全面實行“7S”管理,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加快辦學條件改善,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加速專業課程建設,創新辦學理念,改革辦學模式,力爭把我校辦成一所管理規範、特色鮮明。
專業大項介紹
學校開設有計算機套用、電子技術套用、機電技術套用、文秘四大專業。
我校計算機套用專業為市級A類專業,該專業是赫山區職業學校信息技術類專業中的A類專業,2015年學校被定為湖南農業大學教育實習基地。
學校依據學生文化基礎,實行高考、就業分流制度,學生錄取後可以自主選擇就讀升學班或者對口就業班,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在高一期間可以轉換專業。
學校加強校企合作,推行訂單式培養,就業班學生畢業後100%對口安置工作;升學班學生參加高考,升學率100%。
電子技術套用專業-智慧型製造方向
一、電子技術套用專業——智慧型製造(專業代碼:091300)
二、智慧型製造方向(主機板表面貼裝技術),與深圳陽光智邦公司校企合作
三、訂單式培養”特色專業
四、智慧型製造(SMT)是指Surface Mount Technology( 表面貼裝技術):就是在印刷電路板上印刷錫膏,再由貼片機將電子元器件貼裝在印刷電路板上,通過回流焊完成主機板的製作。主要套用在軍事裝備領域、計算機、通信設備、錄像機、數位相機、攝像機、MP4和手機等幾乎所有的電子產品。
五、培訓模式與課程設計
六、該專業學生就讀三年獲中專文憑,畢業後由深圳陽光智邦公司對口安置工作,學生也可以參加高考,進入高一級學校深造。
電子技術套用專業-智慧型硬體方向
一、電子技術套用專業——智慧型硬體(專業代碼:091300)
二、智慧型硬體方向(主機板檢測與維修方向),與深圳陽光智邦公司校企合作
三、“訂單式培養”特色專業
四、智慧型硬體概念及前景:智慧型硬體是指對主機板進行生產、維修、設備維護與管理、工藝流程、質量檢測等技術管理和過程控制的統稱。
五、市場對人才需求大,電子產品每年成長30%,主機板生產返修率為5%,每年電子工程技工人才缺口約三十萬。
六、智慧型硬體專業人才培養特色
計算機套用專業
一、計算機套用專業——電子商務運營(專業代碼:090100)
二、“訂單培養”特色專業
三、什麼是電子商務:以信息網路技術為手段,以商品交換為中心的商務活動;也指以電子交易方式進行交易活動和相關服務的活動,是傳統商業活動各環節的電子化、網路化、信息化。
四、就業前景:電子商務發展迅速,市場越來越大,對從業人員的需求也越來越多,就業前景十分廣闊。
五、人才培養模式
學生髮展
學生素質
學生思想政治狀況:2021年9月,全校在校生1135人,其中共青團員394人,新發展團員27人。學校注重學生思想品德教育,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指導學生,開齊開足德育課,在校生犯罪率為零;強化教學常規管理,注重學生專業,不斷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2021年度,學生文化課合格率98.2%、專業技能合格率98.75%。2021年度畢業學生317人,實際畢業315人,畢業率為99.36%。
在校體驗
學校通過召開學生代表座談會,問卷調查和訪談等多種形式,及時徵集學生對教育教學、後勤服務、教學環境、業餘生活、校園安全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不斷改進學校的管理和服務,學校管理規範有序,校園氛圍和諧文明。經統計,學生的理論學習滿意度89%,專業學習滿意度92%,實習實訓滿意度95%,校園文化與社團活動滿意度92%,生活滿意度91%,安全滿意度91%。
2021年12月,我校對畢業後就業的學生進行了一次畢業生滿意度的調查,總計發放問卷250份,回收有效問卷249份,有效回收率99.6%。問卷主要包括:就業收入,學習專業,技能練習等方面。其中,學生對工作的收入滿意度較高,月薪一般超過了4500元。
同時,學生也認為,學校在教學過程中,更應該加強技能教學,提高學生的實踐和動手能力,開設與實際工作結合緊密的專業,提升學生的工作競爭力。
資助情況
學校按照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關於做好2019年職業院校學生資助管理工作的通知》檔案精神結合學校實際制定本校學生資助工作方案、健全資助領導小組、制定資助計畫,使資助工作有章可循。年內,重點做好學生學籍管理、免學費和助學金管理、資助資金管理等工作。按時完成新生學籍註冊,及時處理學籍異動,認真審核學生受助資格,及時進行系統申報,加強資金管理,堅決杜絕擠占、挪用、虛列、套取國家資助金等行為,確保我校資助管理工作細緻、公正、高效。
2021年下學期,全校共有1109名學生享受了1200元/生的國家免學費政策,共免去學費1234800元,同時有202名學生享受中職國家助學金總計202000元。同時,為貫徹落實上級精準扶貧的要求,學校共確定精準扶貧學生58名,在學校資助工作小組的安排下,全校教職工,一對一結對幫扶58名家庭困難學生。
就業質量
各專業就業率、對口就業率
學校高度重視畢業生就業安置工作,把畢業生安置當作學校發展的生命線來抓。學校重點遴選了南京英華達、南京創維、深圳比亞迪、上海廣達、益陽艾華電子、益陽康森韋爾公司等20多家企業作為學生的就業企業。畢業生當年就業率為98.53%,與上年度基本持平,就業學生對口就業率達100%。
初次就業起薪
通過對畢業生進行就業跟蹤調查,2018年畢業生初次就業起薪一般在3500元左右,2021年畢業生初次就業起薪一般超過4000元,高於上一屆畢業生,其中電子技術套用專業學生初次就業起薪一般在4500元以上。
升入高等教育比例及與上一年度相比的變化情況
2021年我校有228人參加高考,本科錄取5人,專科錄取223人,參加高考的學生100%進入高等教育學校繼續深造。
職業發展
學習能力
學校積極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加強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增加,學習積極性有所提高,學生通過學習主動地調整自己的學習計畫和學習策略,摒棄機械的學習方式,積極進行自主學習,增強自己的知識技能,以此適應社會的需求。
崗位適應能力
崗位適應能力主要表現為個體的生存能力和發展潛力。大部分畢業生能在較短的時間內適應新崗位並能獨立完成工作。
崗位遷移能力
為使學生不僅能勝任崗位,還具備較強的職業崗位遷移能力,學校在人才培養上花了大功夫。為滿足用人單位對員工綜合能力的要求,學校通過強化人文素質、職業技能、創新創業能力等方面培養了學生職業崗位遷移能力。在職業技能方面,學校從崗位要求出發,規劃專業課程,堅持專業課程必須和行業企業共同建設的原則,在實踐教學基地邊學習邊操練,為以後能順利進入相應企業就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創新創業能力
學校非常重視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專門開設創業課程對學生進行創業培訓、定期舉辦創業設計大賽,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根據學校就業服務中心對就業學生的跟蹤調查統計,3年後就業學生自主創業的比例達30.5%。
師資隊伍
建立起教師隊伍建設的長效機制。一方面建立專任教師隊伍補充機制。2018年,區政府為學校選聘了6名教師,2021年為學校選聘了7名教師。另一方面加強現有教師隊伍培訓,建立起教師培訓制度,積極選派教師外出培訓。2019年,32名教師參加國培,38名教師參加了省級培訓;同時學校還組織校本培訓,每學期對全體教師進行一次為期3天的集中培訓。專業課教師每兩年到武漢、長沙、益陽等地的合作企業進行為期兩個月的企業實踐活動,提高專業課教師的專業技術水平和實踐能力。著重加強專業學科帶頭人培養,學校現有市級學科帶頭人2名,省級專業帶頭人4名。為了提高教師教學科研水平,推動學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促推教學改革,學校根據《專業帶頭人和骨幹教師評選辦法》確定了專業帶頭人和骨幹教師,落實了《專業帶頭人和骨幹教師培養計畫》。
課程建設
學校根據國家和省制定的專業教學指導方案,制定了各專業的教學實施方案,構建了以能力為本位、實踐為主線、項目為主體的新型課程體系,制定了各專業主幹課程的課程標準。按照方案配齊師資,配足實訓崗位。
學校成立由企業、行業專家參與的專業指導委員會,指導學校的專業建設,完成了以“能力為本位、實踐為主線、項目為主體”的專業課程體系建設。
電子技術套用專業依據企業崗位需求和職業能力分析,選定了兩個專門化方向:主機板檢測與維修方向、主機板製造方向。確定了“1+3+1”的課程體系,即:“基本素養課+基本技能課、專門化方向技能課、崗位技能課+能力拓展課”。機電技術套用專業構建了“3+1”課程體系,即“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技能課+選修課”。計算機套用專業從崗位所需的知識和能力結構入手,深入分析人才培養的內容,圍繞“文化素養、基本技能、專門化方向技能和崗位技能”這四部分設計課程,構建了基於“三段式”技能教學的“4+2”課程體系,即:“文化基礎課、專業通用課、專門化方向課(網路維修或淘寶商務方向)、崗位技能課+選修課、拓展課”。學校其餘專業也根據各自專業特點和實際,構建了具有專業特色的課程體系。
依據課程標準,結合專業特色和學生成長需求設計課程教學內容,保持其動態性和實效性;探索校企合作的主要內容和方式,並與課堂教學內容有機結合,使課程的教學內容建設更加深化和完善,體現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與行業先進水平保持同步。
德育工作
根據中職學生特定的心理和行為特點以及學校的實際情況,學校根據部頒標準開足、開齊德育課程,所有班級每周均開設兩節德育課。
校園文化建設、文明風采活動開展情況
緊緊圍繞“立德樹人,以技育才”的核心理念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經長期積累,形成了以“文明爭先,和諧發展”為核心的校風,以“篤學明理 勵志成才”為指導的學風。充分利用重大節日、紀念日及與學校有關的重大活動,加強師生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弘揚先進,激勵全校師生。學校制定了《益陽市綜合中專“7S”管理制度》,大力推進“7S”管理,培養學生良好素質;積極組織學生參加 “文明風采”競賽活動,力爭學生全面發展,在2019年省、市職業院校 “文明風采”活動中,朗讀者大賽個人賽獲得市級、省級一等獎、集體賽獲得市級二等獎、省級三等獎。組織學生參加湖南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再次取得較好的成績,企業網搭建、電子電路裝調與套用、車加工技術、數字影音後期製作共四個項目均獲得省級三等獎。
社團活動、團組織學生會建設及活動情況
學校建有“校園之聲”廣播站,組建了籃球隊、啦啦操隊、攝影、朗讀者等學生社團。在學校教務處、團委和學生會組織下開展各類特色鮮明、參與面廣的學生活動,如中職學生技能大賽、校園籃球賽、田徑運動會、文藝匯演等活動,進一步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提升了學生素質。積極組織青年志願者服務活動,按照“立足校園、服務社會”的志願服務原則,鼓勵在校學生人人爭做志願者、成立志願者協會、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志願服務活動。
學校發展
人才培養模式
積極推行和繼續完善校企合作、訂單培養的人才培養模式,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聘請行業、企業專家參與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建設,以學生零距離上崗為目標,把握職業能力培養和綜合素養培養兩條主線,實現培養目標與企業需求相結合,培養過程與實際工作相結合,能力培養與考取證書相結合,將綜合素養培養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實現學生向員工角色的逐步轉變。在專業課程的教學模式上,按照明確任務、示範分析、模擬點評、分組操作、展示評價五個環節,開展課堂教學,努力實現學校和企業達到無縫對接。
信息化教學
學校制定了《信息化建設2017至2019三年規劃》,2017年建成了數位化校園網,所有教室均已實現班班通,建成了學校管理數字平台。培養教師具備微課資源製作能力,建成可以有效支持教學模式創新和教學方法改革的教學平台,通過數據分析技術,逐步做到因材施教。信息化教研水平較2020年有極大提高,學校整體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也有明顯提高。
實訓基地建設
學校的實習實訓設備配備齊全,實習實訓設備能基本滿足學生校內生產實習的需要。2018年學校實訓設備總價值5728938.00元,生均實訓設備價值5800元;2019年投資500萬元,新建實訓室9個,新增實習實訓工位數近400個,生均實訓設備價值超過10000元。學校建設有近 20個校外實訓基地。
教學資源建設
學校重視教學資源建設,教學資源包括教學經典案例、教學視頻、教學課件、教案等。
教材選用
我校堅持“雙嚴格制度”。一是嚴格執行教材教輔資料準入制度。我校學生所使用的教科書為國家規劃的中職教學用書目錄中的教學用書,堅決不征訂國家規範教材以外的教材和各種練習資料。二是嚴格執行從正規渠道征訂教材。我校所有教材均通過新華書店和伽匯公司進行征訂,絕大部分教材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其他書目是根據專業需要選用其他出版社出版的國家規範教材,教材印刷字跡清晰、配圖形象生動,無劣質印刷品。
校企合作
學校在上級政府及主管部門的指導和支持下,切實加強與市內、外企業合作,注重學校與企業資源共享、信息共享的“雙贏”模式,注重人才培養的實用性與實效性,踐行應社會所需、與市場接軌、和企業合作、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新理念,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了學校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開展市場調研與崗位分析
各專業建設小組制定詳實的調研方案,成立調研小組,多次對上海、江蘇、長沙、深圳、惠州和益陽等地的20多家電子、計算機、機電類等用人單位進行調研,通過對調研情況分析,確立了各專業對應的崗位群、人才培養目標。
建立校企合作推進機制
自2007年開始,我校開始了校企共同培養、訂單培養的的校企合作方式,與企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企業派出專業課教師或學校派老師到企業進行頂崗實習,為專業建設、教師實踐鍛鍊、學生實踐技能培養提供了廣闊的平台。
校外實訓基地建設
學校經過與企業協商,本著互惠互利、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原則,新建校外實訓基地12處。
校企合作成效顯著
(1)共同制定了人才培養方案。依據企業的崗位職責,校企雙方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實施“雙主體育人”模式,實現學校人才培養目標與企業用人標準有機銜接,為用人單位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一線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2)共同建設了課程體系。依據企業的崗位能力要求,學校專業教師與企業專業人員共同確定課程體系,組建由行業專家和教師組成的課程開發專業團隊,編寫了專業技能課校本教材。
(3)共同組織了實踐教學。企業深度參與人才培養過程,與學校共同開展人才培養模式的設計與實施,按照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要求和技術技能的養成規律,學校老師和企業技師共同組織實踐教學,全面提高學生的技術技能。
(4)共同建設了師資隊伍。建立校企人員互聘互兼工作機制,實現校企雙方優勢互補,師資隊伍實現共建共享。達到教學和工作二者的有效統一。
(5)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為社會培養輸送了大批的技能型人才,促進了經濟的發展。現正在合作的企業有南京英華達、南京創維、深圳比亞迪、上海廣達、益陽艾華電子、益陽康森韋爾公司等20多家企業。
學生實習情況
學生實習是校企雙方合作的重要形式之一。學校與南京英華達、南京創維、深圳比亞迪、上海廣達、益陽艾華電子、益陽康森韋爾公司等20多家企業簽定了合作協定,共享實訓資源,建立校外實訓基地,定期組織學生赴基地參加階段性實習,培養了學生的吃苦耐勞精神,增強了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實現了不同行業的全覆蓋、不同專業的全覆蓋。
學生實習既符合教學大綱教學安排,又利於對學生進行職業素質強化訓練,使學生提前了解社會,增強崗位意識和崗位責任感,最大限度提高其綜合素養,是職業教育教學體制改革的一項舉措。通過多種形式,組織學生赴合作企業參加頂崗實習,制定詳細計畫、周密安排,使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學習中實踐。學校就業指導處增強服務意識,加大考核力度,不斷完善頂崗實習的管理和服務工作,採用建立實訓學生管理平台,通過回訪談心、電話聯繫、網上交流等形式加強與學生的聯繫;通過與用人單位的聯繫,及時了解學生的工作和生活情況,協調學生與用人單位的關係,為學生今後就業創造良好的環境氛圍;通過加強與學生家長的聯繫,及時告知學生動向,在他們的幫助下共同做好實習學生的穩定工作。以嚴格的管理、周到的服務、細緻的工作為保障,我校的頂崗實習工作得到了家長和企業的充分肯
社會貢獻
技術技能人才培養
學校高度重視用人單位對畢業生工作情況的評價,緊密聯繫各行業的發展現狀和企業單位的用人標準,通過“頂崗實習”、“現場教學”等教學模式改革的推進,學生職業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就業能力進一步加強。
學校採用滿意度調查問卷的形式,對錄用我校畢業生的南京英華達、南京創維、深圳比亞迪、上海廣達、益陽艾華電子、益陽康森韋爾公司等用人單位和部門進行了調查,調查數據顯示用人單位對我校畢業生的滿意度95.4%,比2018年的95%略有提升。
社會服務
學校成立了社會培訓中心,與人社局、農業局等職能部門合作,積極開展安全生產培訓、就業創業培訓、新型職業農民實用技術培訓。學校是赫山區“新型職業農民實用技術”培訓機構。社會滿意率達9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