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腎散

益腎散,中醫方劑名。出自《仁齋直指方論》卷二十一。具有溫補腎陽,芳香開竅之功效。主治腎虛耳聾。

基本介紹

  • 名稱:益腎散
  • 別名:益智散(《丹溪心法》卷四)、益腎膏(《普濟方》卷五十三)
  • 出處:《仁齋直指方論》卷二十一
  • 組成:磁石、巴戟、大川椒、沉香、石菖蒲
  • 功用:溫補腎陽,芳香開竅
  • 主治:腎虛耳聾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加減化裁,使用注意,附方,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磁石(火燒醋淬七次,研細,水飛)一兩(12g),巴戟、大川椒(開口者)各一兩(30g),沉香、石菖蒲各半兩(15g)。

用法用量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6g),用豬腎一隻,細切,和以蔥白、少鹽並藥,濕紙十重裹,煨令香熟,空心嚼,以酒送下。

功用

溫補腎陽,芳香開竅。

主治

腎虛耳聾。

方義

腎精虧損,不能上充於清竅,以致耳聾;腎主骨生髓,腦為髓海,腎虧則髓海空虛,故頭暈目暗;兼見下肢發冷,乃腎陽偏虛之徵。治當溫補腎陽,以充腎精,使上養耳竅以除諸症。方中巴戟天為君藥,性辛甘微溫,補腎助陽益精,乃補腎之要藥。大川椒入腎,溫腎助陽為臣藥。君臣相合,偏補腎陽。沉香溫腎納氣,功能“益精壯陽,暖腰膝”,助君臣藥補腎陽;豬腎血肉有情之品,以髒補髒,補益腎精;磁石重墜攝納浮陽,石菖蒲芳香行氣開竅;蔥白辛烈行氣開竅,共為佐藥。鹽引藥入腎,酒活血通脈,助行藥力。全方配伍,偏補腎陽,兼通耳竅,則腎陽虛而致之耳聾自除。

加減化裁

陽虛甚者,加肉桂、菟絲子溫補腎陽;陽虛失於攝納而見喘甚者,還可加補骨脂、蘇子補腎平喘。

使用注意

本方溫燥,有虛熱、實熱者均不宜服用。

附方

名稱:益腎散
組成:甘遂(以麵包,不令透水,煮百餘沸,取出,用冷水浸過,去面,焙乾)
用法:上為細末。每服三錢,以豶豬腰子細批破,以鹽、椒等物淹透爛切,摻藥在內,以荷葉裹,燒熟,溫淡酒調下
出處:《儒門事親》卷十二
功用:瀉下

重要文獻摘要

方論選錄
《東醫寶鑑》:“益腎散,治腎虛耳聾。”
《絳雪園古方選注》:“又若非風、非熱、非精脫,而屬於腎勞氣厥者,耳中渾渾嫩嫩,閉塞不聰,此即《經》言地氣冒明也,由於腎經濁陰上逆,蒙蔽其陽,治以益腎散,辛熱發其陽,重墜鎮其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