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王家族墓群,位於江西省撫州市南城縣洪門鎮洪門嶺。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萬曆二十九年(1601),洪門、岳口被劃定為益王家族墓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益王家族墓群
- 級別: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 位於:江西省撫州市南城縣洪門鎮洪門嶺
- 劃定時間:萬曆二十九年(1601)
簡介,益端王朱祐檳陵墓,益莊王朱厚燁陵墓,益恭王朱厚炫陵墓,益先王朱慈炱陵墓,
簡介
洪門墓區上至徐田、莊上,下至鋪前,方圓20里。據南城縣誌介紹,益王家族墓群為明代皇帝朱見深之子益端王系墓葬區,包括益端王朱祐檳、益莊王朱厚燁、益恭王朱厚炫、益末王朱慈炱及其子孫的歷代墓塋。這些王墓的墓室是規模宏大的“地下宮殿”,有的為磚室結構,有的為石灰結構,上面蓋以數噸重的石板,再用石灰糯米汁澆漿封固,墓前設神道及神道碑,神道兩旁豎有文武官吏、石人石馬。還築有護墓圍牆,豎有“益王墓葬地方,百姓不準在此葬墳放牧狩獵”的禁牌,設有專人看管。洪門明代益王墓群在20世紀70年代被發掘,出土器物中,除一批金、玉器之外,還有全副儀仗俑110件,為研究明代藩王禮制規模提供了珍貴參考資料。現已保存在省博物館。
益端王朱祐檳陵墓
第一代益端王朱祐檳和王妃彭氏、孫氏的墓地在洪門鎮外源村金華山。始葬於明嘉靖十八年(1539)。陵寢坐北朝南,墓地坐落在呈“交椅”形狀的山窩裡,左右青山分別代表著左青龍,右白虎,後枕著的高山則象徵著皇權的龍椅,中間的小山包是其陵寢。墓為卷棚式,分前後兩室:前室深1.2米、寬1.6米、高2.1米;後室高3米、寬3.6米、長5.2米。設二道石門,門為券拱形,全長8.2米。門前墓道,長4.9米,寬3.1米。正中為紅石棺台,上置兩具紅漆棺木,棺台前地上陳列110個陶儀仗俑,分六行排列。平面呈凸字形,墓門方向為正東南。墓門之前的墓道,自東南向西北傾斜。陵寢周圍的山牆長25丈,寬15丈,前面有一百多米的神道,兩旁依次排列文武翁仲、石獸、神道石柱(華表)。但墓地已遭到嚴重破壞,以前的壯觀早以不復存在。陵寢正前方遠處有一條婉延的小溪。
陵寢前有“享殿”遺址,原來的神道上倒塌著破裂的漢白玉碑刻,碑刻原高3米多,寬1米多,厚有30多厘米,至今還保存刻有“皇明嘉靖二十年”字樣,是賜祭朱祐檳夫婦的“御祭文”。碑文洋洋灑灑數千字,歷陳藩王舊事。墓志銘由其子朱厚燁親自撰寫,多為溢美之詞。
朱祐檳墓出土的文物有:金鳳釵、金簪、金耳挖、金耳環、金香囊、玉佩、玉帶、玉圭、銅鏡、陶俑等等,還有塘志一本。
朱祐檳生於成化十四年(1478),死於嘉靖十八年(1539),明太祖第六代孫,憲宗第四子。9歲封益王,19歲就國建昌府。當國42年,終年61年。王妃彭氏卒於嘉靖十六年(1537)。朱佑檳是當時江西三大藩王之一。南昌一帶是寧獻王朱權系統勢力範圍;鄱陽一帶是淮靖王朱瞻墺系統勢力範圍;建昌南城一帶則是益端王朱祐檳系統勢力範圍。三大藩王中,以益端王的勢力最大,延續時間最長。
益莊王朱厚燁陵墓
陵墓位於洪門鎮長塘村北二仙山,是和元妃王氏、繼妃萬氏三人合葬的大型磚室墓。朱厚燁生於弘治十一年(1498),卒於嘉靖三十五年(1556),葬於嘉靖三十六年(1557);元妃王氏卒於嘉靖二十四年(1545);繼妃萬氏卒於萬曆十八年(1590)。陵墓面對黎灘河,原來的陵寢山牆長25丈,寬10丈,氣勢不凡。墓前有“享殿”遺址,神道直達黎灘河邊,兩旁依次排列文武翁仲,石獅、神道石柱等石雕。
其墓葬屬明代中晚期,墓中隨葬品,既有明中期的遺物,也有明晚期之物。1958年修建洪門水庫,對這座墓進行了發掘,出土的器物非常豐富,金、銀、玉、瓷、銅、鐵、錫、陶器等數千件,為當時江西出土文物所罕見。其中金絲編織鑲嵌寶石的金冠和金絲秀閣的金釵是稀世珍寶,有許多器物可以與北京定陵的出土器物媲美,這些出土文物現在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和江西省博物館收藏。
益恭王朱厚炫陵墓
位於洪門鎮莊上村東南資聖山,是第三代益恭王朱厚炫(王系第三代,人系第二代,是端王朱祐檳次子,莊王朱厚燁之弟)與王妃黃氏、章氏的合葬墓地。這裡四周翠峰聳立,一灣碧水環抱,有“五馬團槽”之勢,墓雖曾經也被盜過,但在諸王墓中還保存著比較完整的益王陵寢神道和文武翁仲、石馬、石獅、神道石柱(盤龍華表)。
陵墓山牆長25丈,寬25丈,雖然山牆早已經不存在,但仍然可以清楚地看見一米左右厚實的山牆牆基礎和“享殿”的遺蹟。1930年,陵寢被住在南城的河南會館李慕金等人盜挖,現在看見的陵寢是一個巨大的土坑。當年砌陵墓二三十斤重一塊的“王磚”在村莊裡面隨處可見。陵墓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遭毀壞,遺址上的瓦礫散落於荒草之中。
據著名學者陳江先生《“洪門”考源》一文說,這裡即是“洪門幫”當年屯兵之處,是“天地會”的起源之地。
益先王朱慈炱陵墓
第八代益先王朱慈炱陵墓位於洪門鎮長塘村北二仙山,第二代益莊王朱厚燁墓的旁邊。
益先王朱慈炱(?年—1646年),益定王朱由木嫡長子、母妃黃氏。明王朝滅亡之後,南城的益藩王族尚未潰散。清順治二年(1645)六月,益先王朱慈炱在建昌知府王域和江西鄉紳的支持下,在建昌起兵反清。由於朱慈炱不知道兵事,用人不當,再加上南昌的另一支宗室暗中與清軍勾結,清軍迅速南下,七月,建昌府淪陷。他先是逃往福建,後再逃到廣州,次年就在廣州去世。其家僕閹人李翔千辛萬苦把他運回南城,草草安葬,所以他的陵墓及其簡單,也沒多少隨葬品。由於朱慈炱是南城益王中最後一個“王”,許多地方資料都稱他為“益末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