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氣養陰解毒湯

益氣養陰解毒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顧振東經驗方》。具有益氣養陰,清熱解毒之功效。主治急性白血病。症見證風發病急,發熱,出血,貧血,肝脾及淋巴結腫大。

基本介紹

  • 名稱:益氣養陰解毒湯
  • 出處:《顧振東經驗方》
  • 組成:黃芪、太子參、黃精、白朮、雲苓、生地、麥冬,天冬、旱蓮草、女貞子、白花蛇舌草、半枝蓮、蒲公英、小薊、甘草
  • 功用:益氣養陰,清熱解毒
  • 主治:急性白血病
歌訣,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運用,加減化裁,附方,

歌訣

益氣養陰解毒湯,白朮黃精女貞子;二冬生地太子參,蛇舌甘草旱小薊;公英茯苓半枝蓮,急性白血此方宜。

組成

黃芪30g,太子參20g,黃精15g,白朮12g,雲苓10g,生地20g,麥冬20g,天冬15g,旱蓮草18g,女貞子15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蓮30g,蒲公英30g,小薊15g,甘草5g。

用法用量

每日1劑,水煎2碗,分早晚服。

功用

益氣養陰,清熱解毒。

主治

急性白血病。

方義

急性白血病是造血組織的原發惡性疾病,其發病急,常有發熱、出血、貧血、肝脾、淋巴結腫大、虛弱等症,相當於中醫的“溫病”,“血證”、“疽瘕”、“虛弱”等範疇,其病因多為正氣虛弱,又感邪毒。邪毒潛伏於內,化熱傷陰,耗傷正氣。因此常表現為氣陰兩虛,方中以黃芪、太子參、白朮、茯苓、當歸、阿膠補氣健睥養血;生地、麥冬、天冬、女貞子、旱蓮草、何首烏、枸杞子、補骨脂滋腎填精,養陰清熱;白花蛇舌草、小薊、公英、半枝蓮清熱解毒以祛邪。

運用

本方以證風發病急,發熱,出血,貧血,肝脾及淋巴結腫大為診斷要點。

加減化裁

若衄血發斑,尿血,甚則神昏亂語,或口舌生瘡,咽喉腫痛者,選加銀花20g,板藍根20g,黃芩12g,蒲公英20g,白花蛇舌草30g,山梔子10g;出血者,選加犀角6g,生地30g,丹皮10g,赤芍10g。

附方

名稱:益氣養陰解毒湯
組成:黃芪、秦艽、丹參、雞血藤、熟地、女貞子各30g,當歸、白芍、黃精、蓮子心、玉竹、烏梢蛇各15g,黃連、人參、蟬蛻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主治:系統性紅斑狼瘡
出處:《疑難雜病臨證效驗方》
功用:益氣養陰,補血安神
名稱:益氣養陰解毒湯
組成:太子參、代赭石、南沙參、北沙參、麥冬、竹茹各15g,炒白朮30g,炒枳殼10g,姜半夏9g,旋復花、陳皮各6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各1次,或可分數次服
主治:卵巢癌
出處:《安徽中醫學院學報》
功用:益氣養陰,解毒消積
名稱:益氣養陰解毒湯
組成:南北沙參各20g,石斛、天冬、麥冬各15g,生黃芪20g,太子參30g,生地20g,玄參15g,黃芩10g,龍葵30g,半枝蓮30g,七葉一枝花15g
用法:上為末,水煎服
主治:肺癌氣陰兩虛,兼有熱毒內蘊,或熱毒耗傷氣陰,或術後氣陰已傷而熱毒未盡者
出處:《中醫腫瘤病學》
功用:益氣養陰,清熱解毒
名稱:益氣養陰解毒湯
組成:太子參、麥冬、五味子、生地、黃精、貫眾、金銀花各10g,黃芪、山藥、虎杖、土茯苓各15g,敗醬草20g,板藍根30g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以食後2小時服藥為宜,42劑為1療程,一般服1~3個療程。有效則改用竹花湯(炒玉竹、金銀花各10g,菊花5g)泡茶常服
主治:慢性B型肝炎
出處:《肝炎驗方250首》
名稱:益氣養陰解毒湯
組成:黨參15g,生黃芪30g,沙參10g,元參30g,麥冬30g,山豆根5g,當歸6g,銀花10g,生甘草10g
用法:每日1劑,水煎內服,日服3~4次
主治:頑固性感染性口腔潰瘍
出處:《當代最新中醫驗方集成》
功用:益氣養陰,清熱解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