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熱、烴綜合地質模型研究

《盆、熱、烴綜合地質模型研究》是由地質礦產部石油地質研究所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吳乃苓、陳雪影、張洪年、蔣泰然、馮福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盆、熱、烴綜合地質模型研究
  • 成果登記號:19950465[07645]
  • 第一完成單位:地質礦產部石油地質研究所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19950465[07645]
項目名稱
盆、熱、烴綜合地質模型研究
第一完成單位
地質礦產部石油地質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
吳乃苓、陳雪影、張洪年、蔣泰然、馮福
研究起始日期
1991-12-10
研究終止日期
1994-12-28
主題詞
盆地;熱流;烴類;模型;東海;鄂爾多斯盆地;四川
任務來源
01

成果摘要

論述了東海西湖凹陷、四川盆地、鄂爾多斯盆地岩石圈結構特徵,提出盆地形分意見及盆地類型。對三個盆地構造運動學特徵進行了研究,提出西湖造反轉,四種反轉構造類型。用多種不同的一維和二維盆地成因理論模地一西湖凹陷和前陸盆地一川西凹陷盆地成因機制的地球動力學定量模建立了盆地成因地質模型。 研究了盆地熱結構,得到三個盆地殼幔殼各層溫度,提出西湖凹陷盆地形成中以深部幔源熱流為主。四川、鄂殼源熱流為主,盆地形成中深部熱作用不明顯。 採用多種測試方法方法研究了三個盆地古地溫,得到了可靠的古地溫梯度數據,提出了盆模式。西湖凹陷古地溫場高於今地溫場,為早期迅速升溫、晚期緩慢升類型。四川前陸盆地古地溫場略高於今地溫場,為長期緩慢升溫、晚期盆地。鄂爾多斯盆地古今地溫場相差不大,屬長期平緩升溫、晚期降溫。 探討了盆、熱、烴三者的關係,提出沉積速率、升溫速率控制了限時間和深度、控制了有機質生烴速率和生烴效率,還控制了有機質生得到典型盆地沉積速率、升溫速率和生烴速率的半定量關係。 採用系統對三個典型盆地進行了系統的四史模擬,獲得了全面的埋藏史、熱史、排烴史定量的動態模擬成果。西湖凹陷主力源岩層為古新世一始新早期迅速生油、排油、長期生氣、排氣特點。鄂爾多斯盆地天然氣以上為主,其中上古生界生氣量約占總生氣量的59.14%,上下古生界源岩期同步進入生氣高峰,中央古隆起的構造演化控制了盆地內天然氣的運四川須家河組顯示長期緩慢生氣特徵。根據盆地模擬結果分別提出了各景評價及有利勘探區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