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縣農業局

盂縣農業局現有在職幹部職工33人,設有辦公室、財務股、科教股、扶貧股、農村工作股、種植業股、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股7個股室;主要擔負著農村政策的貫徹落實、農業新技術項目的推廣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管和全縣農業生產及新農村建設的指導等工作。2010年1月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增加農民收入先進縣”、“糧食生產先進縣”、“新農村建設先進縣”榮譽稱號。

盂縣農業局積極貫徹執行中央、省、市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方針政策;研究擬定全縣農業開發、農業發展和農村經濟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盂縣農業局
  • 所屬地區:盂縣
  • 管理範圍:農業
  • 屬性:政府機關
主要管理,工作業績,結構調整,地圖信息,

主要管理

1、研究擬定全縣農業產業政策,引導搞好農業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使農業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農業資源合理配置、農產品品質不斷提高。
2、研究制定深化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方案,指導全縣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鄉村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經濟組織的建設;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政策,協調農村各種經濟利益關係;負責指導、監督農村經營管理工作。
3、研究制定農業科技、教育、技術推廣及其隊伍建設的發展規劃和有關政策,組織農業科研成果的鑑定、推廣,指導和組織實施農業中等專業教育和職業教育;負責農業宣傳工作。
4、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種子法》等農業法律、法規和條例,依法治農,按國家制定的農業各產業標準,負責全縣農業產品和綠色食品的質量監督、認證和農業新品種的保護工作;指導引入新品種、新技術、新項目,協調開展試驗、示範、推廣工作,依法對種子、化肥、農藥、獸藥等產品登記工作;組織指導種子、化肥、農藥、獸藥等農業生產資料的品質進行監督管理。
5、主管全縣植物繁育、檢疫(檢驗)防治工作和獸藥、農藥的藥政藥檢工作,組織實施飼料檢測(監察)工作。
6、組織引導全縣農村改革和新農村建設工作;配合有關部門指導農村基層組織、精神文明和小城鎮建設等工作;並承擔全縣扶貧開發工作。
7、承擔縣委、縣政府交辦的其它事項。

工作業績

2011年以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委以“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為目標,緊緊圍繞年初下達的農業和農村工作各項指標,全力開展和實施農業各項工作,使全縣農村經濟保持了持續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2011年,糧食生產喜獲豐收,農民收入持續增長,設施蔬菜蓬勃發展,一村一品成效明顯,村容村貌大大改善,重點工作紮實推進。
一、糧食生產喜獲豐收。2011年糧食總產量12.55萬噸,自2007年以來連續五年突破10萬噸大關,比計畫超額完成了2.55萬噸。
2011年以來,我們共供應優種124.2萬斤、化肥12500噸、農藥12噸、地膜10噸、大型農機50台(輛)、中小型農機具1200件,滿足了農民春播的需要,為春播提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2011年,共完成春播面積47.29萬畝。其中:種植玉米39.4萬畝、穀子2.93萬畝、雜糧1.6萬畝、薯類3.36萬畝。順利完成糧食直補、綜合補貼、良種補貼等各項惠農補貼核實工作,共落實各項補貼資金1757.2萬餘元。全縣推廣了玉米、穀子、大豆、馬鈴薯等作物的26個優良新品種。推廣了脫毒馬鈴薯高產栽培、玉米增密技術、玉米精量播種、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統防統治等10大主推技術,全縣良種推廣率、技術普及率、病蟲害專業化防治率達95%以上,萬畝示範區和輻射區良種推廣率、技術普及率、病蟲害專業防治率達100%。
二、農民收入持續增長。2011年全縣農村經濟總收入可達到90億元,比上年增長 12.8%,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7460元,比上年增長11% 。2011年新註冊農民專業合作社121家,全縣累計達到567個,入社戶數3894戶,分布於全縣14個鄉鎮、418個村,吸納社員資金2.5億元,合作社資產達6億元,年產值1.2億元,帶動周邊農戶2.8萬戶,合作社涉及種植、養殖、加工、農機等多個領域。全縣發展“一村一品”專業村200多個,其中乾果1000畝以上村16個、500畝以上村58個、100畝以上村85個,蔬菜、雜糧和畜牧形成一定規模的村50多個。全年完成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1200人,實現轉移1000多人。發展農產品加工企業30多個,全額完成農產品“513工程”銷售收入任務3.5億元,其中“大寨核桃露飲料廠”被確定為省級重點農產品企業,2011年2月省委、省政府授予該廠“農產品513工程先進企業”的榮譽稱號。
三、設施蔬菜蓬勃發展。2011年新發展設施蔬菜375畝,超額完成市下達的350畝計畫25畝,全縣蔬菜播種總面積達3萬畝。
2011年,緊緊圍繞省政府“百萬棚建設”和《陽泉市人民政府關於全市蔬菜產業發展及落實京晉農業科技合作項目的實施意見》,以及我縣千畝設施蔬菜建設的規劃,新發展設施蔬菜375畝,涉及上社鎮、秀水鎮、西煙鎮、仙人鄉、南婁鎮、孫家莊鎮等6個鄉鎮,8個村,100餘農戶,項目總投資2000餘萬元。全縣蔬菜播種面積3.1萬畝,其中商品菜面積1.1萬畝,商品菜上市量為2300萬公斤。2011年共引進各種蔬菜新品種17個,其中:西紅柿新品種5個、黃瓜新品種3個;北瓜新品種2個;甜椒新品種3個;尖椒新品種4個。此外,還推廣兄弟縣區已成功種植的蔬菜品種10個,露地菜品種經過試驗、示範均獲得成功,畝平均增產10%以上。溫室品種也長勢良好。
四、一村一品成效明顯。大賢村、溫池村、西白水村3個示範村,8個專業村,共11個推進村發展情況良好,成效可觀。根據市農委[2011]81號檔案精神,我縣被確定的第一批“一村一品”專業村為11個,分別是南婁鎮觀音堂村、坡頭村、大賢村,西煙鎮尚家溝村,上社鎮肖家匯村、柴莊村,秀水鎮西白水村,牛村鎮溫池村,孫家莊鎮王炭嘴村、紫牛莊村、西盂北村。其中:大賢村、溫池村、西白水村三個村為示範村。這11個村經過一年的建設,已成為各具特色的專業村:坡頭村萬頭豬場共吸收農戶4戶,年出欄10000頭以上。大賢兔場共2戶,每戶養獺兔6000隻,年出欄15000隻,年收入300萬元。紫牛莊千畝乾果,已全部栽植核桃樹,預計兩至三年後掛果。西盂北村千畝水果和千畝乾果已全部栽植,其中乾果核桃已全部掛果,水果有500畝已掛果,核桃產量2萬斤,收入40多萬元。尚家溝村肉牛養殖基地,占地100多畝,擁有牛、羊舍300間,存欄肉牛300頭,羊500隻,其中肉牛年出欄200頭,羊年出欄300隻,畜牧業收入144萬元。柴莊村發展日光溫室200畝、大棚50畝,蔬菜產業年收入達480萬元。王炭嘴村50多戶村民組建了“振盛蔬菜專業合作社”,社員自籌資金550萬元,建起200畝高效日光溫室和1000餘畝核桃基地,2010年全村溫室產菜200多萬公斤,銷售收入400多萬元。觀音堂村養雞場機械化程度高,生產基本實現自動化。現存欄7萬隻,年產蛋2600噸,產值達1000萬元,收入達300萬元。該場並建有標準化養豬場一座,存欄母豬300頭,年出欄生豬5000頭,產值達1200萬元,收入達300萬元。西白水村軍移工藝品2008年投產,年銷售收入70萬元,實現利潤30萬元。溫池村千畝高效農業蔬菜種植示範區占地300畝,建造大棚102餘座,年上市鮮菜160萬公斤,年產值440餘萬元。肖家匯村主要是專門為盂縣永恆工藝廠加工羽毛制“蝴蝶”工藝品,從業戶數60戶,安排120位勞動力就業,每人每年至少可賺1萬元。
五、村容村貌大大改善。在繼續抓好11個試點村和131個推進村的鞏固和完善的同時,重點抓好247個農村垃圾清運和衛生保潔全覆蓋工作。
2011年,全縣共安排247個農村垃圾清運和衛生保潔任務村,總戶數71970戶,農業人口185648人,街道保潔總公里1174.6公里。全縣動員會後,各鄉鎮迅速召開會議及時安排部署,全縣247個任務村全部配齊了保潔車輛和保潔人員,每個村設定了2-5個固定垃圾池,1-3個垃圾填埋場,共設定垃圾填埋場685個,設定垃圾集運點1482個,配備垃圾清運車輛451輛、保潔人員782名。累計出動各類車輛11350輛次,投入人員10210人次,清運垃圾12.56萬方,徹底清理了亂堆亂放現象,杜絕了環境污染源的傳播。同時,繼續組織組織協調工礦企業結對幫扶新農村建設,出台了關於組織工礦商貿企業結對幫扶建設新農村的實施意見,共安排近100個工礦企業幫扶89個村,落實幫扶資金300多萬元。組建第二十三批農村工作隊,出台了關於組織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幫扶農村發展的實施意見,共組建8個工作隊幫扶93個村,有力地促進了全縣農村經濟的發展。
六、重點工作紮實推進。農業系統廣大幹部職工團結一心、真抓實幹,紮實推進和全面完成各項農業和農村工作,有力地促進了我縣農村的繁榮發展與社會穩定。
一是開展農業科技培訓18期,培訓各類技術人員和經營管理人員1.5萬人;二是積極組織實施玉米基地縣建設項目和農業部確定的兩萬畝玉米高產豐產方創建活動,並在示範區創建了千畝展示片、百畝高產田、十畝攻關田。三是推廣農業實用技術60萬畝次,開展農作物病蟲害防治面積55萬畝次,專業化統防統治面積32萬畝次。四是實施鞏固測土配方施肥項目,配方施肥面積40萬畝,推廣配方肥3000噸。五是積極開展農村環境污染調查和農業環境監測,縣植保站榮獲省農業廳表彰獎勵;六是積極落實完成吊炕200戶吊炕,全縣沼氣和秸稈氣化用戶累計約1.7餘戶。七是全年完成數字電影放映場數近5000場,基本上實現了每月每村放映一場的目標。八是積極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接待和處理土地承包或流轉方面的諮詢50多個,解決了河東村、白道村、西吉村土地流轉和土地承包問題3起,簽訂規範流轉契約1400餘份,全縣土地流轉面積14974畝。九是參與實施村級公益事業建設,落實196個“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進一步完善了村級財務管理服務中心。十是積極培訓村級報帳會計300餘人,開展農村幹部任期和離任審計100餘村,審計金額1.5億多元。
總之,通過農業戰線廣大幹部職工的努力奮戰,全縣農業和農村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農村經濟又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但是,也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自然災害頻發,雨養農業、靠天吃飯的狀況依然突出,農業增產增收難度較大。二是各鄉(鎮)、各部門對農業產業發展的認識不一,重視程度不夠,相關產業發展進展緩慢。三是農業生產保護體系不健全,農產品生產規模化、組織化程度較低,農業結構調整難以取得新突破。四是科技推廣經費匱乏,一些必要的試驗、示範和推廣受到限制,農業科技推廣的轉化率和貢獻率難以得到有效提高。五是生產資料價格高,民眾投入不足,科技措施落實難度增大。這些問題在今後的工作中必須加以克服和徹底解決,才能進一步推動全縣農業和農村工作較快發展。

結構調整

以縣委、縣政府緊緊圍繞中央一號檔案精神,以落實糧食真補政策為契機,大力發展糧食生產,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狠抓種植業內部結構調整,全力推進科技興農和依法治農進程,種植業生產呈現出穩中有升良好態勢。
二○一○年,我們對全縣4 1萬畝糧田面積進行了整體規劃,農作物以玉米、穀子、馬鈴薯為主,及部分豆類、孝糧、油料品種為輔。糧食直補面積為34.88萬畝,(玉米31.7129萬畝;穀子3.1657萬畝;小麥44.1畝)補貼資金:170.4萬元,良種補貼4萬畝,(西煙鎮2.35萬畝,東梁鄉1.65萬畝)補貼資金20萬元,已發放到農民手中,2010年市、縣化肥補貼資金172.5萬元,已經到位全部兌現。
我縣種植業調產採取的措施:
1、依託自然優勢,加快玉米產業化進程。受市場和糧食直補等政策的影響,我縣玉米種植面積穩中有升,2011年種植面積為31.0萬畝,為糧食增收打下堅實的基礎,仍擴大了三高玉米(高油、高賴、高蛋白質)、糯玉米、專用玉米(如飼草型)種植比例,實現玉米優質,高效,特別是飼草型玉米我們配合畜牧業發展將大面積推廣。在玉米生產、轉化經營方面做工作,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
2、因地制宜發展小雜糧及油料生產,我縣自然、氣候、土壤等複雜多樣,油料和小雜糧種植有傳統優勢。將在優質化與開發上做文章,挖掘潛在優勢,實現增產、增效,並著手搞好小雜糧標準化示範基地建設。
3、提高無公害農產品產量,從增加蔬菜品種和擴大種植面積著手。以下社鄉和上社鎮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為重點,對其生產及銷售進行全程控制,以其輻射與帶動全縣農產品無公害生產,進而增加農民收入,配合我市蔬菜產業戰略,在龍華河畔蔬菜種植面積為4000畝。
4、有條件地發展優質核桃等乾果種植。依託大寨核桃露和歡樂喝彩兩大企業,擴大宣傳及新產品開發,以龍頭帶基地,基地帶農戶的模式適當擴大優質乾果種植面積,全縣新發展核桃經濟林2200畝,比計畫多完成700畝。三年共發展核桃經濟林59000畝。以核桃為主的乾果經濟林產業初具規模。

地圖信息

地址:秀水西街005政府樓4層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