皺葉後蕊苣苔

皺葉後蕊苣苔

皺葉後蕊苣苔(學名:Opithandra fargesii)為苦苣苔科後蕊苣苔屬下的一個種。

基本介紹

參考文獻,形態特徵,分布,

參考文獻

皺葉後蕊苣苔
Opithandra fargesii (Franch.) Burtt in Not. Bot. Gard. Edinb. 22 (4) : 303. 1958; W. T. Wang in Bull. Bot. Res. 7(2) : 9. 1987. ——Roettlera fargesii Franch. in Bull. Mus. Hist. Nat. Paris 5: 251. 1899.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葉約20,均基生,外方的較大,具柄,內方的小,具短柄或無柄;葉片長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稀橢圓形或卵形,長2-6.5厘米,寬1.2-2.5厘米,頂端鈍或圓形,基部鈍或楔形,邊緣有小齒,上面強烈皺褶,下面被褐色長柔毛,側脈每側5-7條,與細脈在上面均強烈下陷,下面隆起;葉柄長達2.5厘米,密被褐色柔毛。花序2-3條,1回分枝,每花序約有4花;花序梗長約4.5厘米,被褐色柔毛,上部有短腺毛;苞片對生,線形,長1.5-4毫米;花梗長1-1.8厘米,有短腺毛。花萼5裂達基部,裂片狹三角形,長4-5毫米,外面疏被短柔毛,內面無毛。花冠淡紫色,長約2.8厘米,除內面口部疏被短柔毛外,其他部分無毛;筒細筒狀,長約1.5厘米,口部直徑約3.5毫米;上唇長約10毫米,寬毫米,2裂至中部,裂片近長圓形,邊緣有少數淺波狀小齒,下唇長約13毫米,寬20毫米,3深裂,裂片長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邊緣有小齒。雄蕊無毛,花絲著生於距花冠基部約 9毫米處,線形,長約1.8毫米,花葯長圓形,長約1.2毫米;退化雄蕊不存在。花盤環狀,高約0.8毫米,邊緣有少數牙齒。雌蕊長約5.5毫米,無毛,子房寬線形,花柱短,柱頭扁球形,2裂。蒴果線形,長約2.3厘米,寬3.5毫米。花期8月。
皺葉後蕊苣苔

分布

產四川東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