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電傳導(skin conductance) 屬於皮膚生理反應之一。是一種情緒研究生理指標。反映了皮膚電阻或電流大小變化的現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皮膚電傳導
- 外文名:skin conductance
- 學科:犯罪心理學
- 類別:皮膚生理反應之一
- 本質:情緒研究生理指標
- 反映現象:皮膚電阻或電流大小變化
- 見載刊物:《心理學名詞》 科學出版社
- 公布時間:1999年
簡介,主要特點,影響因素,套用,
簡介
皮膚電傳導在情緒激動時表現最為明顯。常稱之為費雷現象,是指作用於皮膚的電流引起皮膚電阻或皮膚電位發生變化的一種現象,是由費雷於1988年首次發現。他把兩個電極接在被試的手臂上,並與一個弱電源和電流計串聯,發現當被試受到光、聲刺激時,電流迅速變化。利用此現象能較為可靠地測量皮膚電傳導的絕對水平與人體受刺激後的變化情況,進而可衡量某種心理活動,如情緒緊張。在測量皮膚電傳導時,在電流計與一對電極的串聯電路中,加入一低壓電源會產生皮膚電傳導增大的現象。這種測量皮膚電反應的方法沿用到現今。
主要特點
皮膚電傳導可以用皮膚電反射測試儀精確測量。一般先有2秒~3秒的潛伏期,然後指針出現漸進的偏轉(曲線上升),再變為較快、較大幅度的偏轉,過一些時間後指針回復到原位。費雷1888年研究了這種現象。他把兩個電極分別接到被試前臂的兩個不同部位,並與電流計和外接弱電源串聯,電路接通後產生電流傳導而使電流計指針偏轉,如用聲音、氣味等刺激被試,則會增大電流(即降低電阻阻值)而使電流計指針更大幅度偏轉(後被稱之為費雷現象)。
影響因素
皮膚電傳導的大小受下列因素的影響:
(1)測定方法。用外接電源電流變化增大,無外接電源則電流變化較小;
(2)刺激性質。引起強情緒反應的刺激,電流變化大;引起弱情緒反應的刺激,電流變化小;
(3)皮膚部位。汗腺多的部位比汗腺小的部位要引起更大的電流變化;
(4)電極的質量與大小。
有關皮膚電傳導的機制曾主要有骨肉論、血液循環論與汗腺分泌論三種。前兩種已被實驗事實否定,後者為實驗所證實,因而一般認為皮膚電傳導與汗腺分泌有關。
套用
提高犯罪心理測試的準確性,一直是國內從事犯罪心理測試理論和實踐研究人員近十幾年來志在攻克的一個艱難項目。傳統的探討,一直局限在皮膚電傳導反應的強度這一維度上,而忽視了皮膚電傳導反應在時間維度上的其他指標在犯罪心理測試中的價值和意義。國外關於皮膚電傳導反應在時間維度上的研究,如潛伏期、上升期、半恢復期等,在起步上比國內要早一些,成果也豐碩一些,但他們始終沒有涉及對皮膚電傳導反應持續時間這一問題的探討;國內一些從事基礎心理學理論研究的學者,雖然在實驗心理學研究中使用了皮膚電傳導反應持續時間這一指標,但沒有拓展到其他的套用領域研究;從事犯罪心理測試技術的專家和學者,雖然注意到了皮膚電傳導反應在時間維度上的一些意義或價值,但還處於經驗觀察的基礎上,缺乏定量研究上的支持和理論上的進一步解釋。本文就是針對這種情況,初步探求皮膚電傳導反應持續時間在犯罪心理測試上的意義,以求豐富犯罪心理測試的理論,提高犯罪心理測試的準確率,為犯罪心理測試儀器的改進提供理論依據。
在犯罪心理測試中,作案人對相關問題和參照問題的反應持續時間有顯著性差異,無辜人對相關問題和參照問題的反應持續時間有顯著性差異,作案人和無辜人對相關問題的反應持續時間有顯著性差異。因此,在犯罪心理測試中,皮膚電傳導反應持續時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作獨立地區分作案人和無辜人的指標。但如果把皮膚電傳導反應持續時間和振幅同時考慮,推論作案人和無辜人的把握性會更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