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邏閣(皮羅閣)

皮邏閣

皮羅閣一般指本詞條

皮邏閣(公元697~748年),南詔第四代王,據胡蔚本《南詔野史》載,他於唐朝開元十六年(公元728年)即位, 天寶七載(公元748年)卒,在位20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皮邏閣
  • 民族:白族
  • 出生日期:公元697年
  • 逝世日期:公元748年
  • 主要成就:南詔歷史上最重要的一位國王
  • 身份:南詔第四代王
  • 相關記載:《南詔野史》
人物簡介,人物評價,相關傳說,人物成就,

人物簡介

皮邏閣在位期間,在唐王朝的支持下併吞了其他五詔,使洱海地區統歸南詔管轄,將王都從巍山遷至大理,當時稱為太和城。
開元二十六年( 公元738年)他入京朝貢,受到唐玄宗的禮遇,加封為“特進雲南王、越國公、開府儀同三司”。其後又加封“上柱國”,並賜“龜茲樂一部”及金佛像等。
《南詔野史》《南詔野史》

人物評價

皮邏閣是南詔歷史上最重要的一位國王。
在他繼承王位之前,蒙舍詔只是“六詔”之一,經過他的經營與拓展,蒙舍詔統一洱海地區,進兵爨地,併吞滇池地區,把蒙舍詔發展為“南國大詔”,使“南詔”之名由一詔而為洱海地區之統稱,繼而將南詔發展為統治整個雲南及其周邊廣闊區域的西南地方政權。
開元元年(713年),唐玄宗封南詔皮邏閣為台登郡王。唐開元十六年(728年),皮邏閣繼位,繼續臣服於唐朝的政策。
開元二十五年737年),皮邏閣戰勝河蠻,取太和城。次年,唐玄宗皮邏閣名為蒙歸義,進爵為雲南王。
封王制書里說封王的原因是洱河諸部潛通犬戎(吐蕃),蒙歸義率兵征討有功。開元二十六年738年),皮邏閣謀乘勝兼併五詔,張建成建議厚賂劍南節度使王昱,請求合六詔為一。
王顯向朝廷代請,得唐玄宗允許。《新唐書》:“當是時,五詔微,歸義獨強,乃厚以利啖劍南節度使王昱,求合六詔為一。制可。”“又以破渳蠻功,馳遣中人冊為雲南王,賜錦袍、金鈿帶七事。
於是徙治大和城。”唐玄宗給王昱敕文里說,蒙歸義效忠出力,討伐西蠻,“彼(指五詔)持兩端(附唐也附吐蕃),宜其殘破”。
皮邏閣出兵,唐派遣中使(宦官)王承訓、御史嚴正誨參與軍事,先滅越析,次滅三浪,又滅蒙嶲,很快統一六詔,南詔正式立國。
739年,皮邏閣遷都太和城。唐朝亦用兵於南詔,《新唐書》:“初,安寧城有五鹽井,人得煮鬻自給。玄宗詔特進何履光以兵定南詔境,取安寧城及井,復立馬援銅柱,乃還……”

相關傳說

統—洱海地區的過程被描繪成“火燒松明樓”的故事,有的人甚至說“松明樓上一把火,贏來南詔千秋業”。
傳說皮邏閣為了攻滅其他五詔,設宴松明樓,請五詔詔主前來祭祖,想乘機將他們一網打盡。
鄧賧詔主的妻子白潔夫人機敏聰慧,預感到這是一個陰謀,勸說其丈夫不要去參加。當勸說無效時,只好將自己的鐵手鐲戴在丈夫的手上。
後來,皮邏閣將五詔詔主燒死在松明樓。白潔夫人驚聞夫君罹難,急切地帶上兵馬,持火把星夜趕到蒙舍。
她用雙手掏火灰,直至鮮血直流,才找到鐵手鐲,辨認出丈夫的屍體。皮邏閣白潔夫人如此美貌、機智,就企圖納她為妃。
白潔夫人將自己的丈夫安葬之後,跳入洱海,保持了名節。火燒松明樓這一天,就成為富有紀念意義的“火把節”,時在每年農曆的六月二十五。

人物成就

皮邏閣在統一六詔的過程中,始終得到唐王朝的有力支持,並得到唐王朝的讚賞和嘉獎。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皮邏閣遷都太和城,建立南詔國。
唐王朝封皮邏閣為雲南王、越國公、開府儀同三司,並賜名“蒙歸義”。
天寶七年(公元748年),皮邏閣謝世,在位20年,終年51歲。
皮邏閣生有四子,即長子閣羅鳳、次子誠節、三子崇、四子成進。
傳說長子閣羅鳳,並非皮邏閣的嫡親,只是一名養子。皮邏閣逝世時,王位承襲出現了紛爭。
閣羅鳳由於文韜武略,戰功卓著,最後贏得了王位。皮邏閣次子誠節,則因爭奪王位失敗而遭放逐。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