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姓

皓姓,源於姜姓,出自遠古東夷族嬴姓已氏首領少皓氏,屬於以先祖名號為氏。是中華民族最為古早的姓氏之一。主要分布於遼寧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皓姓
  • 源於:姜姓
  • 類別:中華民族最為古早的姓氏之一
  • 主要分布:遼寧省
基本介紹,姓氏淵源,第一個淵源,第二個淵源,得姓始祖,遷徙分布,郡望堂號,郡望,堂號,

基本介紹

皓[皓、皞、昊、昦,讀音作hào(ㄏㄠˋ)]
皓

姓氏淵源

皓(hào)姓源出有:
皓姓

第一個淵源

源於姜姓,出自遠古東夷族嬴姓已氏首領少皓氏,屬於以先祖名號為氏。在古代傳說中,東夷族的首領為少皓氏,即少昊氏、少皞氏、青陽氏、窮桑氏、金天氏,姓已,名摯。他以鳥形為圖騰和官名,是炎帝神農氏的嫡系支族人,為贏姓部落聯盟首領。贏姓部落聯盟聯盟主要有四個大的部落群,分別是:重、該、修、熙,均為少皓氏的叔族。
重,以改制農具為主,稱之為“勾芒”,被奉為“木正”。
皓起源皓起源
該,以金屬加工為主,稱之為“薅收”,為“金正”。
修、熙,以治理洪水為主,擴大了對濕地和荒野的墾闢,稱之為“玄冥”,奉為“水正”。此後,少皓氏正是通過四叔的輔佐,加強對“木正”、“金正”和“水正”的崇拜,進而創造了東方地區發達的經濟、文化和歷史。
據史籍《左傳》記載:“少皓氏有四叔,曰重,曰該,曰修,曰熙,實能金木及水,使重為勾芒,該為薅收,修及熙為玄冥,世不失職,遂濟窮桑。”隨著黃帝的姬姓部落聯盟最終擊敗姜姓部落聯盟,使兩大聯盟合二為一,成為新的華夏一族。在典籍《國語》中記載的“烈山氏”、“共工氏”部落,在名叫桂的首領領導下,開荒種地,被後人奉為穀物之神——稷,土地之神——社。這些部落首領通過宣傳社稷兩神作為偶像,號召部落成員緊密團結,發展生產,防治洪水。此後,方有“江山社稷”來表征國家。其後,原來姬姓部落聯盟的“火正”和“土正”與原來姜姓部落聯盟的“木正”、“金正”、“水正”有機組合,創建了中華民族最原始的自然法則描述——五行學說。後來被稱之為中華國魂的道教鼻祖老子李耳演繹為陰陽學說,成為人類自然辯證法和邏輯演繹學的鼻祖。中國道家在詮釋這種樸素的自然辯證法則時說道:“五行混一元,一元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相,六十四相變三百八十四卜,三百八十四卜演萬萬千千。”一元生兩儀,就是太極生陰陽。在中國元朝著名數學家朱世傑的專著《四元玉鑒》中也明確闡述:“數一而已,一者萬物之所從始。故易一太極也,一而二,二而四,四而八,生生不窮者豈非自然而然之數耶。”顯然,中國古代的學者們將陰陽關係即矛盾值或某種邏輯關係創建為構成最基本數制的基礎,後人將其用二進制予以表示,並由著名英國詩人拜倫的獨生女兒愛達·拉夫拉斯引薦為現代計算機的核心算法。二進制可以任意擴展,進而擴展為其它數制,以表示任何自然數。可見,中華民族在很早的史前就創造並使用了十進制數制以外的二進制數制、八進制數制。其十進制數的小數位套用在西漢時期就已經進位到“分、厘、毫、絲、忽、微、塵、沙、渺、莽、輕、煙”。所謂“微”,就是0.000,001,是10的負6次方,如今稱之為“毫微米”,即今人忽悠的“納米”;而“煙”,就是0.000,000,000,001,是10的負12次方,是物理學上描述光線波長計量單位“埃”的一百倍。這種數量級,在當時世界上的其他國家和民族是根本就想像不出來的。事實上,中華民族在其特有的計算工具算盤和計量工具桿秤上還最早使用了十六進制數制和二五複合進制數制。
到了公元二世紀,中國東漢時期的科學家張衡用算籌最早推算出圓周率π是10的平方根即3.16左右,這個數值雖然不夠準確,但比古印度和古阿拉伯的數學家算出同等結果的時間要早四百~六百年。
在公元三世紀,中國的數學家劉徽創造了用割圓術求算圓周率的方法,並算得圓周率為3.14,這在當時是很精確的,在世界數學史上稱之為“徽率”,而他用的計算工具就是算籌,最主要的,是劉徽創造了正確求算圓周率的數學方法。
到了公元五世紀,中國東晉南朝著名的科學家祖沖之也用算籌計算出圓周密率的近似值在3.1415926與3.1415927之間,並確定其約率為22/7,密率為355/113,這是當時世界上最精確的圓周率,比中亞西亞的數學家阿爾·卡西在公元1427年和法國數學家弗朗西瓦·韋達在公元1594年得出的同等精度早了上千年。祖沖之在他撰寫的數學著作綴書中詳細描述了圓周率精確算法、三次方程的解法、以及圓球體積的求算方法等。祖沖之還使用算籌算得地球一回歸年(圍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為365.2428天,這與當代科學計算的所得相差僅為1.15741秒鐘(本書按:此差按銣頻標計算)。因而,人們將這個精度的圓周率稱為“祖率”,其曆法《大明曆》稱為“祖歷”。為了紀念這位對人類作出重大貢獻的中國古代科學家,世界天文學家委員會一致決定將月球上一座巨大的環形山命名為祖沖之山,與著名的孔子山對軸相望。在上古時期,就有少皓畫八卦、造書契和倉頡造字的傳說,少皓氏,就是這種被如今的現代人稱之為“自然辯證法則”的締造者。近來有學者指出:“考古發現的大汶口文化,就是少皓氏集團的文化,淮夷是少皓氏集團的一支,起源於山東地區。”徐夷與淮夷均為贏姓同族,原是東夷族東方少皓氏的後裔分支,說明少皓氏及其後裔皋陶之居地在今山東曲阜、泰安一帶。
皓氏,就是少皓氏的後裔傳人,以先祖名號為姓氏,稱少皓氏,亦稱少昊氏、少皞氏,後省文簡化為皓氏、昊氏、皞氏。是中華民族最為古早的姓氏之一。

第二個淵源

源於姒姓,出自上古夏禹後裔越國句踐屬下大夫皓進,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皓進,姒姓,是春秋晚期越王句踐執政時期(公元前496~前459年)的越國大夫,在著名的東漢學者趙曄撰著的《吳越春秋》中有關於他的記載:“句踐大夫皓進。”在越王句踐姒菼執在周敬王姬丐(姬匄)二十七年(越王句踐四年,吳王夫差三四年,公元前493年)在“夫椒之戰”(今太湖)中戰敗,將入吳國為俘臣之前,曾在周敬王十八年(句踐五年,夫差四年,公元前492年)農曆5月與諸臣子們有過一次重要的朝堂商議和交代,當時越國大夫皓進曾說:“一心齊志,上與等之,下不違令,動從君命;修德履義,守信溫故;臨非決疑,君誤臣諫,直心不撓;舉過列平,不阿親戚,不私於外,推身致君,終始一分:臣之事也。”皓進之言,成為後世歷代帝王君主在外出時,留守的監國重臣所必引用之規範。
在皓進的後裔子孫中,多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皓氏,或昊氏,世代相傳至今。

得姓始祖

少昊、姒皓進。

遷徙分布

皓氏是一個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但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兩千位,在台灣省則沒有,以會稽為郡望。
今在遼寧省的瀋陽市,浙江省的上虞市,山東省的東營市,日本國等地,有少量皓氏族人分布。
瀋陽瀋陽

郡望堂號

郡望

會稽郡:秦始皇二十五年(己卯,公元前222年)於原吳、越地置郡,治所在吳縣(今江蘇蘇州),轄境包括有江南、浙江省大部及皖南一部。西漢武帝元封五年(乙亥,公元前106年),會稽郡受督於揚州刺史部,時領二十六縣,在今浙江省境內有十八縣。東漢朝永建四年(己巳,公元129年)分吳、會稽為二郡,會稽移治山陰(今浙江紹興),有浙閩之地。西漢時期轄地在今江蘇省長江以南、茅山以東、浙江省大部份(僅天目山、淳安縣西部小部分地區除外)、安徽省水陽江流域以東及新安江、率水流域一帶及福建全省。三國時期孫吳國分設臨海(今浙江台州)等郡後,其轄境縮小。西晉朝太康二年(辛丑,公元281年),以會稽地封驃騎將軍孫秀,以郡為國,稱會稽國。隋朝開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平陳,省郡縣,廢會稽郡為越州,後又分山陰縣置會稽縣。清朝順治年間(公元1644~1661年)移治到山陰縣(今浙江紹興)。民國時期合會稽、山陰二縣為紹興縣。今為浙江省紹興市。

堂號

會稽堂:以望立堂,亦稱紹興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