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洞村

皎洞村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錦屏縣偶里鄉西南部,苗語稱“番爵”,後譯稱“皎洞”(老一輩稱作“皎雲”)。全村主要經濟來源主由有勞務輸出和農業為主。皎洞村盛出辣椒,村內還有大量杉木、松樹、竹。但近年來,因青壯年勞力大多外出,村里勞力缺乏,遠離村寨稍遠的水田無力耕種而出現荒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皎洞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貴州省
  • 地理位置: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錦屏縣偶里鄉西南部
  • 面積:18442.5畝
歷史沿革,自然資源,教育狀況,經濟發展,民俗文化,關於皎洞村,地圖信息,

歷史沿革

皎洞村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錦屏縣偶里鄉西南部,苗語稱“番爵”,後譯稱“皎洞”(老一輩稱作“皎雲”)。東鄰雲照村和鐘靈鄉八佰村,南鄰八臘村,西接平略鎮永寧村,北鄰寨先村和平略鎮果從村,距鄉政府駐地7.5公里,距錦屏縣城25公里。皎洞村清代屬中林驗洞長官司,民國時期屬偶里鄉。1953年在此設皎雲鄉,下轄皎洞、雲照、八臘3個村。1992年撤皎雲鄉後併入偶里鄉。現轄皎洞、高磉兩個自然寨。有吳、王、龍、莫、舒、黃、李姓。相傳王氏最早在明初開闢皎洞,吳氏於永樂時遷入,龍氏於明嘉靖年間遷入。王姓人口占多數。均為苗族。吳、王二姓曾建有宗祠。村里過去住居密集,1959年和1976年發生重大寨火,全村被燒盡。1977年遭到特大冰雹襲擊,塊大如秤砣,房瓦粉碎,櫞條折斷,地里小麥、油菜等農作物有種無收。皎洞村土地總面積18442.5畝,有林地13251畝,水田900畝,旱地204畝。全村主要經濟來源主由有勞務輸出和農業為主。近年來,因青壯年勞力大多外出,村里勞力缺乏,遠離村寨稍遠的水田無力耕種而出現荒蕪。
皎洞村皎洞村

自然資源

皎洞村盛出辣椒,村民家家戶戶皆種植,年產乾椒萬餘公斤;村內主要有杉木、松樹、竹。1970—1980年代,村民多採伐松樹生產茯苓,是錦屏縣有名的茯苓產地之一。1990年代村集體建有林場2個,面積4500多畝,現均已成材;1979年由縣林業部門投資修通了由平略至皎洞的林區公路,1984年皎洞、雲照、八臘三村共修建十二盤水電站,1990年代後期電站與國家電網接通,現承包給個體戶管理經營。

教育狀況

民國12年(1923)村人始辦私塾,塾童多時有40多人。1951年設皎洞國小,1988年出售村集體木材和集資捐款12萬元新建磚混結構教學樓,為片區中心國小。

經濟發展

近年來皎洞村加大通村公路建設,相繼修通皎洞至偶里鄉,皎洞至雲照村,皎洞至八臘村,皎洞至八佰村的通村公路。2008年皎洞村組織村乾民眾集資8萬多元用於新修公路占田補償,僅用2個月時間修通了2條總計12公里通村公路。目前已有5條通向皎洞的公路,交通條件得到顯明改善。農村人飲工程已解決120戶600多民眾飲水難;完成120平方米的村新辦公樓建設,結束了皎洞村辦公條件極其差的歷史;實施主街道硬化120米和村組步道硬化近3000米,基本實現戶戶通水泥路;有40多戶使用沼氣新能源;廣播電視、移動通訊和農村寬頻網路的相繼開通使久在農村的民眾感受到新的信息。皎洞村建成了25畝獼猴桃和60畝山核桃基地,種植勾藤55畝。皎洞村在抓好農村工作中還敢於創新,第一個真正實現計生工作“村為主”,村乾敢於上門做計畫生育宣傳動員和手術政策的落實。每到逢年過節,皎洞村兩委都要組織民眾開展多種多樣的民眾文藝活動,歌舞表演、體育競賽等活動,極大豐富了民眾精神文化生活。皎洞村是偶里鄉中藥材傳統種植村,近年來由於受市場影響,中藥材種植戶已減少。但在農村種養殖方面,皎洞仍是偶里鄉種養殖示範村,全村創辦的各類種太子參養殖示範基地位於全鄉前列,農村致富能人多,民眾發展快,各項經濟建設取得長足進度,已成為全鄉經濟社會發展先進村。
皎洞村皎洞村

民俗文化

在十二盤電站往下百米處半山懸上,有個石洞。傳說,當年李添保起兵造反,失敗後便跑到石洞中躲藏,過著與世隔絕生活。李添保死後,當地人將其安葬在皎洞村邊富聳沖。如今山洞裡還存有當年其使用過的石椅、石床、石櫈等器具;十二盤公路邊存有一塊刊於光緒二十四年(1898)、記述村民集資修路情況的“功德永垂”碑。
(一)、《明史——卷三百一十六——列傳第二百四——貴州土司》: 先是,麻城人李添保以逋賦逃入苗中,詭稱唐後,聚眾萬餘,僭稱王,建元武烈。署故賊首蒙能子聰為總兵官,遺之銀印敕書,縱兵剽掠,震動遠近。至是為李震所敗,余賊大潰。添保僅以身免,潛入鬼池及絞洞諸寨,復煽諸苗劫攻中林、龍里,亦為震擒,伏誅。
(二)、《明史——卷一百六十六——列傳第五十四》 :天順中,復從瑛平貴東苗乾把豬。瑛卒,即以震充總兵官,代鎮貴州、湖廣。初,麻城人李添保以逋賦逃入苗中。偽稱唐太宗後,眾萬餘,僭王,建元「武烈」,剽掠遠近。震進擊,大破之。添保遁入貴州鬼池諸苗中,復誘群苗出掠。震擒之,送京師。尋破西堡苗。
(三)、永樂十二年清水江岸邊的石刻記載 :“大明朝命總兵都督梁福,統帥軍征剿上下標絞、藕洞一帶判寇,於永樂十二年正月十日直衝江濱,苗賊聚眾伏駑拒守,天府神兵浮水渡江,大敗斯寇,奪其巢穴,就其糧食,虜其妻給軍為奴,溈殄微賊無敢闖露,茲當建碑戒爾苗蠻永順。朝廷俾免後禍剿絕無遺故記。”

關於皎洞村

吳謀誠《鄉愁是一顆無根的草》節選
層層疊疊的吊腳樓,坐落在山腳下或隱蔽在杉木叢中,蜿蜒的石板街,方形的石板橋,一條曲曲折折的溪流從村子中間馳騁而過,幾棵早已歷盡風霜的古楓依然寂寞的站在房子背後。當蛛網無情的逐一封鎖那些水湄巷尾的往事,村莊裡的炊煙的餘味開始嘆息著貧窮的困擾,似乎睏倦的落花一瓣兩瓣的化成露水,在彼岸的青岩的夜裡凝結成霜。
也許落日拉扯著黃昏的影子,搖晃在溪旁古道,晚歸的馬蹄,碰碎小路的石子,滴滴答答地敲響了回家的路。我的父親背著比他還要高的稻草走過山坡,我的母親依然在黃土裡,用一把鋤頭開闢一家人一年裡的糧食,直到月光清晰了長滿野草的小路,我的小屋如豆的燈光才微微發亮,炊煙才爬出青磚砌起的四方煙囪,被黑夜塗抹得更黑。
我家對面山頂上的那座鐵塔,通信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所以在千里之外一個被暫住的城市也能在父親的耳際穿流,那古老的山村,深夜裡的一聲狗吠,或者一束煙花綻放的聲音都能清晰的聽得見,此時安靜的只是水牛趟過的田埂,還有犁尖划過的波痕,跟隨了父親十多年的耕牛,終於可以悠閒的啃著嫩草。或者此時,村莊只有老人和孩子,或者是朝霞和炊煙若隱若現,還有枯敗的野草深埋門前的小路和青苔爬滿田間的青石板。村莊的那虹虹石拱橋,蜘蛛正在織網,野草瀰漫。伴隨落日高楓的是歸鳥無聲的巢窠,在風裡搖搖欲墜。國小校園的那堵圍牆,坍塌了又重修了,還有學校模擬的鐵門,依然是退休老校長的夢想,校園裡的樹砍過了又種上新的樹苗,遠離故鄉多年的遊子,變成沒有母校的孩子。充滿滄桑的喚兒聲,從山的這面撞擊到對面又回音過來,千絲萬縷,趕著牛兒的牧童踩著月光回家,家裡剛回來的青年男女,孩子們不認得他們是誰,還來不及叫一聲爸媽,他們又去一個叫廣東或者是浙江的地方。
或許,田間的土豆已經發芽,園子裡的油菜已經開花,堂叔家那頭肥豬已經宰殺過年。鞭炮或者是煙花的一聲聲脆響,伴隨孩童的歡呼聲迴響在整個山寨。鄰家外出幾年的孩子一定已回家,等待多年的父母臉上樂開了花,蒸做糍粑,殺豬宰羊,那聲音一定穿山越嶺,洋溢幸福。
這年的春節一家人又哭了。告別新年的鐘聲,伸向遠方的鐵路又開始繁忙,人們操著鄉音開始講述南方。行囊里裝有臘肉,還有為同村妹子捎來的辣椒......

地圖信息

地址: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錦屏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