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鳴報》是如皋縣出版的第一家使用鉛字印刷的刊物。民國二年農曆癸丑年正月(1913年2月)《皋鳴報》正式發刊。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三月十九日,如城淪陷。此前數日,《皋鳴報》社撤至城西鹿門鄉,靠收音機收錄電訊印刷少量《號外》。後因電源枯竭,日寇頻繁騷擾,埋藏的收音機被毀,《皋鳴報》從此結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皋鳴報
- 發刊時間:1913年2月
- 所在地:如皋縣
- 主筆:蔡觀明
- 經理:李蓮
歷史背景,歷史發展,
歷史背景
《皋鳴報》出版前,如皋縣已有《如皋白話報》《如皋通俗報》《共和演說報》等報刊出版,但這些報刊大多為石印、謄印印刷。
歷史發展
民國二年農曆癸丑年正月(1913年2月)《皋鳴報》正式發刊。《皋鳴報》由如皋縣議會副議長李蓮(亞青,號青蓮居士)任經理,初聘蔡觀明任主筆。租用如城姐姐橋南堍東首黃少軒的別宅為館址。同時集股1000餘元,自購印機鉛字,雇用員工,使用鉛字印刷。
《皋鳴報》初為旬刊,每期為16開約10餘頁,訂成一冊,發行本縣城鄉及毗鄰各縣,銷售量約七八百份。每期有兩篇社論:一篇用文言,另一篇用白話,都有蔡觀明執筆。其他內容為政令、新聞、短評、詩文、小說、筆記等。民國三年(1914年)蔡觀明回栟茶治喪,主筆改由如城的高伯然擔任。高伯然將《皋鳴報》壓縮篇幅,改出單張。此時,經費已入不敷出,不久遂告停刊。印刷設備均賣給南通“通新”印刷所。到民國二十三年“雙十節”( 1934年10月10日),國民黨如皋縣黨部又以700元地方黨政津貼費資助《皋鳴報》復刊。社址設在如城古舊河巷華王廟(華佗廟)。此時發行人是嚴笑鳩(禹門)。主編一職,曾延請蔡觀明復出。迨至復刊時,蔡觀明赴福建任福建省第一行政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科長,乃由嚴笑鳩(嚴文龍)兼任。編輯有姚更生、李松影、於雪鶴、嚴凌霄等。外勤記者有華維城、顧若李、嚴伯溫、王植田等。插圖由謝拳石(寶森)負責。
復刊後的《皋鳴報》為4開3日刊。最初印600份,銷量約500份,後增至1200份,最多時達2000份。復刊後的《皋鳴報》,版面辟有社論、“小鳴”(短評)、“民眾呼聲”、“讀者信箱”、“點將令”等欄目,還設有副刊。副刊初名為《靜觀》,旋改為《燭微》。逢春節前後10日,與同時在如皋出版的《皋報》(民國十七年[1928年]七月發刊,初稱《如皋報》,由國民黨如皋縣黨務指導委員會宣傳部創辦。發行人季雲[子峰],編輯主任張從周。民國十九年[1930年]更名為《皋報》)和《導報》(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前後創辦的4開日報。發行人羅奕民,編輯主任沈兆垠)合刊,彼時副刊定名為《公有林》。
遇有重大新聞時,《皋鳴報》還隨時印行《號外》。如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日軍在上海製造“八一三”事變,中國守軍第九集團軍在張治中將軍率領下奮勇禦敵達3個月之久。當時長江被封鎖,戰事訊息全憑無線電傳播。《皋鳴報》社依靠縣府收音室李樹人贊助供稿,每日發行《號外》1000份。若有捷報傳來,則用紅色油墨套印,發行量增至2000份。
《皋鳴報》常抨擊腐敗政治,揭發地方黑幕,故有“炮報”之稱。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三月十七日,日寇從南通姚港登入,三月十九日,如城淪陷。此前數日,《皋鳴報》社撤至城西鹿門鄉,靠收音機收錄電訊印刷少量《號外》。後因電源枯竭,日寇頻繁騷擾,埋藏的收音機被毀,《皋鳴報》從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