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藩部要略

皇朝藩部要略

《皇朝藩部要略》是一部有關清朝外藩諸部主要是蒙古部落的編年史著作,清朝祁韻士著。全書共十八卷,包括內蒙古要略、外蒙古喀爾喀部要略、厄魯特要略、回部要略、西藏要略等五部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皇朝藩部要略
  • 外文名:Dynasty Francisco slightly
  • 始刻於:始刻於清朝道光二十六年
  • 內容:清朝征服與統一內蒙古49旗
成書,作者,改定者,書籍簡介,版本,

成書

該書始刻於清朝道光二十六年(1846),刻本中署曰"前史官壽陽祁韻士纂,張穆改定"。原稿本經張穆增改,除印成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筠淥山房刻本外,後還有光緒十年(1884年)、三十二年(1909年)刻本。
《皇朝藩部要略》主要敘述的內容是清朝征服與統一內蒙古49旗、外蒙古喀爾喀部、厄魯特、回部、西藏等邊疆地區,將這些邊疆領土納入到清朝版圖,以及清朝對這些邊疆民族地區實施有效主權管轄的歷史進程。纂修的目的主要是強調“我國家開基定鼎,統一寰區,蒙古四十九旗,及外扎薩克喀爾喀諸部,鹹備藩衛,世篤忠貞,中外一家,遠邁前古”,即清王朝實現其“大一統”的豐功偉績及其對“外藩”統治的合法性。並且盛世修國史,繼往並開來。

作者

祁韻士(1751——1815),字鶴皋,又字諧庭,別號筠淥,又號訪山,山西壽陽平舒村人。
祁韻士出身於小官吏家庭,其父曾任過訓導、教諭等職。祁韻士二十八歲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曾歷任國史館編修官、右春坊右中允、戶部主事等職。他創立了《蒙古王公表傳》,撰成《西陲要略》、《皇朝藩部要略》等,其著作被譯為俄文、日文等行於海外,影響頗大,為我國西北地誌學奠基人。

改定者

張穆(1805-1849)山西平定(今山西平定)州陽泉山莊人,出身於封建士大夫家庭,祖父和父親均為清朝進士。張穆譜名瀛暹,字誦風、蓬仙,一字石州,又署石舟、碩洲、碩州,別署季泄、季翹、惺吾,自署□齋居士,晚年稱靖陽亭長。自幼受家庭薰陶,勤奮好學,喜讀儒先學案諸書,能誦六藝、百家之言。道光十一年(1831)成為優貢生,次年考取正白旗官學漢教習;後以知縣候選。
張穆博學多聞,熟悉諸經國小和歷史地理,一生側重研究蒙古和西北輿地之學。學術活動大體可分三項內容。一是從事一般學術研討與交流,講經讀書,或填詞作賦,或與師友、弟子登高賞雪,飲酒作詩,或聚眾談六經、明九數。第二項活動內容是張穆晚年的主要學術活動,即從事西、北邊疆史地的研究,包括蒙古地區史地的研究。其主要成果是編纂《蒙古遊牧記》,完成十二卷,末四卷未來得及排比,早逝於道光二十九年。死後,由何秋濤補輯”、“補註”完成此書。其次是複審、改定祁韻士的《皇朝藩部要略》、《西域釋地》、《西陲要略》以及宋景昌的《藩部世系表》。第三項活動是為其師友和學者整理、編輯、刊刻、續刻文章、文集和金石碑刻。
清朝外藩圖清朝外藩圖

書籍簡介

《皇朝藩部要略》系作者參與官修《蒙古王公表傳》的同時,利用所見之內府典籍官檔,編著成稿。死後其子祁寯藻復請寶山毛岳生為之整理編次,江陰宋景昌補表,最後由平定張穆校補審定,並加入若干案語,刊刻行世。全書包括內蒙古要略二卷、外蒙古喀爾喀部要略六卷、厄魯特要略六卷、回部要略二卷、西藏部要略二卷,分別編年記載了內外蒙古和新疆、青海地區蒙古各部,以及哈密、吐魯番、南疆諸回部(回族)與西藏各部源流、分布狀況、地理環境、歸清始末及封爵、建置等事。末附內蒙古、外喀爾喀、河套以西各部、不列外藩各部四表,按年月列人後金(清)興起以迄乾隆末年蒙、回、藏各部首領職號爵名、世系、受封或襲爵日期。
此書重點是記述清廷統一西北邊疆地區過程及其頒法律、稽戶口、編牛錄、立屯田、設官治理等各項行政設施。對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籠絡安撫西北少數民族首領以及出兵平定噶爾丹、策妄阿拉布坦、噶爾丹策零、羅卜藏丹津、阿睦爾撒納、霍集占等之叛,敘述尤詳。對於一度遷居額濟勒河(今俄羅斯伏爾加河)下游的土爾扈特部返歸新疆的情況亦有相當決。可供研究清代前期北方民族關係史參考。惟對各少數民族內部情況及其社會生活與習俗等較少記載,且材料不出官檔,一味頌揚清廷功績,內容不免顯得較狹。
作為清代私家最早撰寫的一部在較大範圍內全面記載當時西北部邊疆民族史的著作,此書在原始材料的梳理上尤有開拓意義。據作者自訂年譜,當其纂修《蒙古王公表傳》時,頗苦於文獻散亂,“雖有抄送旗冊,雜亂糾紛,即人名亦難卒讀,無可作據。乃悉發大庫所貯清字(滿文)紅本督閱搜查,凡有關於外藩事跡者,概為檢出,以次複閱詳校,擇其緊要節目,隨閱隨譯,薈萃存作底冊,以備取材,每於灰塵坌積中忽有所得,如獲異聞。積累既久,端緒可尋,於是各按部落條分縷析”。“又以西北卜帶山川疆域必先明其地界方向,恭閱《皇輿全圖》,譯出山水地名以為提綱,其王公等源流支派,則核以理藩院存世譜,訂正勿訛,如是者八年而書始成”(見祁寯藻“後跋”)。故書中所記事跡年代,大多有較可靠依據,並受到當時學界普遍的重視。史地學家張穆的《蒙古遊牧記》便是在此書的直接啟發下寫成。

版本

有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祁氏家刻本,光緒十年(1884年)浙江書局重刊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