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沿革
歷史背景
20世紀90年代初期冷戰結束後,美國對其海軍戰略進行了數次重大調整,先後於1992年和1994年公布了《由海向陸》和《前沿存在-由海向陸》兩部戰略白皮書,開始推行遠洋前沿進攻型的由海向陸、以海制陸戰略,將主要作戰對象由前蘇聯轉向威脅美國利益的地區性軍事強國;強調以機動、靈活、多樣的“前沿存在”代替“前沿部署”,採用聯合作戰的方式從海上採取軍事行動,奪取制陸權。
美國海軍認為,與新海上戰略的要求相比,其遠程獨立作戰能力和前沿部署能力遠遠不足。因此,為適應新軍事戰略的調整和未來作戰需求的變化,美國海軍將會對現有部隊重新進行編組,建設更多的遠征打擊群。根據美海軍全球作戰兵力構想,美國海軍未來主戰力量將由12支航母打擊群、12支遠征打擊群、9支水面作戰群和4艘經過改裝的“俄亥俄”級核潛艇組成。遠征打擊群將在原來兩棲戒備群力量的基礎上增加1艘“提康德羅加”飛彈巡洋艦、1艘“伯克”級驅逐艦、1艘護衛艦和1艘核攻擊型潛艇。
2002年7月,美國海軍出台《21世紀的海上力量》戰略報告,強調未來美國海軍要在現有基礎上重新組合,成立37支獨立的打擊群,並提出了從“海上基地”、“海上盾牌”、“海上打擊”三個方面加強海軍建設。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美國啟動新一級兩棲攻擊艦的建造。
建造歷程
自2001財政年度開始,美國海軍專門成立了研究論證小組,對新一級兩棲攻擊艦的設計方案進行論證研究。美國海軍原來對下一代兩棲攻擊艦最初設計了兩個項目,一個為LH(X)項目,另一個為LHA(R)項目。前者是一種尚處於概念階段的新一代兩棲攻擊艦,採取全新船體結構設計和裝備系統,但造價過高風險大;而後者則計畫採用現有艦體設計,進行新的系統配套,造價較低並易於實現。美國海軍綜合考慮後,決定實施LHA(R)項目。
最初關於LHA(R)艦有三種設計方案:第一種是LHD-8的艦體設計,第二種是LHD-8設計的改進型,第三種是全新的航母型艦體設計。2002年夏,美國海軍研究論證小組完成了替代艦種分析研究,認為第一種設計方案過於保守,難以滿足未來數十年的作戰需求;第三種設計方案的結果將誕生一種全新的兩棲戰艦,與LH(X)項目相似,採用雙起重吊車、雙飛行甲板、艦體中部的艦橋能夠指揮控制作戰行動和飛機起降,F-35B和MV-22飛機可以同時起降,然而單艦造價仍高達40億美元。而第二種設計方案是在現有“黃蜂”級第8艘艦(LHD-8)的設計基礎上進行一些改動,增加排水量,增大艦體。特別是該方案單艦造價只有30億美元,略高於“黃蜂”級,遠低於第三種設計方案的造價,但是綜合作戰能力特別是空中支援作戰能力與全新設計的戰艦幾乎相當。作為美國瀕海作戰的主力,海軍陸戰隊傾向第二種設計方案,並將其視為一種能夠服役到2050年的全新艦艇。
最後按照美國海軍決定,新型兩棲攻擊艦LHA(R)項目Flight 0階段,採用第二設計方案,旨在建造4艘新艦(計畫於2013--2014財政年度全部交付),並被命名“美國級兩棲攻擊艦。對於後續艦艇,美國海軍陸戰隊傾向於全新設計。因為全新設計的兩棲攻擊艦機庫面積要大很多,而且可以允許F-35B隱形戰鬥機和MV-22飛機同時起降,使用效率要比第二種設計方案更高。
2009年7月17日,美國級兩棲攻擊艦的首艦美國號(USS America,LHA 6)在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英格斯造船廠開工建造。2014年4月10日,美國號兩棲攻擊艦正式交付美國海軍。該艦能供F-35B垂直起降戰鬥機與MV-22魚鷹運輸機起降,主要是任務是支持海軍陸戰隊作戰。
2013年7月15日,作為美國級兩棲攻擊艦的2號艦開工建造,焊接了首塊鋼板。
2014年6月20日,美國級2號艦鋪設龍骨。
2017年5月8日,美國級2號艦正式下水。
2017年9月16日,美國級2號艦獲得正式命名為的黎波里號兩棲攻擊艦。
2020年7月16日,的黎波里號兩棲攻擊艦正式入役美國海軍。
技術特點
總體設計
的黎波里號兩棲攻擊艦作為美國新一代兩棲攻擊艦,也是截至2017年噸位最大的兩棲攻擊艦,其承襲了塔拉瓦級和黃蜂級兩棲艦的強悍風格,同時在很大程度上汲取了
聖安東尼奧級船塢運輸艦建造的經驗做法,在配備大量先進裝備、保持遠洋投送能力和海上作戰能力的同時,著重強調了隱身性能、自動化及人員舒適程度等。
該艦在設計上摒棄了前一代兩棲攻擊艦“黃蜂”級的塢艙設計,加大了機庫並加強了航空作戰能力,因此被劃分為直升機登入突擊艦(Landing Helicopter Assault,縮寫:LHA)。該艦採用鋼結構單體船型,全貫通飛行甲板,同時去掉了登入艇和井型甲板的設計,甲板上設有兩個飛機升降機。該艦與美國級1號艦美國號兩棲攻擊艦相比,改進了通信系統、擴大飛行甲板熱噴塗塗層面積以方便F-35B起降、擴大了機庫甲板、重新布置並增加了航空維護設施、大幅度增加艦載機部件和支持設備、並增加了航空燃料儲量。
艦型隱身
的黎波里號兩棲攻擊艦在設計過程中參考了“馬金島”號的艦體結構,同時強調了增大載機數量和主要艙室面積,因此其總體布局、設計和“馬金島”號類似,即採用鋼結構單體船型,全貫通飛行甲板。但是不同的是,的黎波里號去掉了登入艇和井型甲板的設計,飛行甲板與艦體長度相當,甲板上設有兩個飛機升降機,分別布置在上層建築中部和艦艇處。飛行甲板下方設有機庫、貨艙和車輛甲板。
的黎波里號兩棲攻擊艦比黃蜂級加長23.5米,飛行甲板加寬3米多,空間面積增加22%,主要增加了2個分別長6.4米和17.1米的艦面甲板區域,可以容納20架F-35B攻擊戰鬥機、MV-22傾旋翼飛機和其他各型直升機,搭載各種登入工具和超過1800名海軍陸戰隊隊員。的黎波里號為了有效降軍艦被探測系統發現的機率,借鑑並採取了聖安東尼奧級的成功經驗,將其艦島建築的外形設計成大傾斜面,同時減少艦體外表面的附屬裝備和電子天線,並且把主機、輔機、傳動裝置均裝在減震隔音雙緩衝彈性支座上,減小了水下噪聲信號;並且在煙囪排氣口、機艙等產生紅外信號的主要熱源地方設定了熱敏式噴水冷卻系統,有效減少了強烈的紅外信號。
動力系統
的黎波里號兩棲攻擊艦的動力系統與美國海軍以往建造的黃蜂級、塔拉瓦級、硫磺島級等各級別兩棲攻擊艦不同,放棄蒸汽輪機動力系統,而是採用了技術先進的柴電燃聯合推進裝置(CODLAG),該推進系統的安靜性能好、推進效率高、啟動運轉速度快,是未來大型水面艦艇動力的發展趨勢。該艦上裝有2台通用電力公司生產的LM2500+型燃氣輪機,功率達到52199千瓦;6台柴油機及2台電動機,電動機功率為3729千瓦,最大航速22節。當航速大於12節時,艦上由2台燃機通過主齒輪箱帶動2根主軸驅動變距槳推進,當航速低於12節時,則由艦上2台交流電機接入主齒輪箱驅動,儘可能發揮了燃氣輪機滿功率運轉時比功率高及柴電推進系統低速巡航省油的特點。節油效果明顯,將蒸汽動力的兩棲艦燃油消耗15萬升/天,降至燃油消耗量僅為5.7萬升/天。
運輸支援
的黎波里號兩棲攻擊艦具備強大的航空作戰能力和兵力投送能力,增加了飛機搭載數量,機庫甲板面積擴大,設定了2個高帽區,每個高帽區安裝了高架起重機用於艦載機維修;同時增加了航空燃油儲量,可攜帶3400噸航空燃油,幾乎是“馬金島”號的2倍,並且儲存了更多的飛機部件和保障設備。該級艦還增強了兩棲運輸能力特別是貨物和車輛的運輸能力,艦內貨艙容積達3965立方米,車輛甲板面積為2362平方米,能夠容納先進兩棲突擊車(AAAV)、M1A2主戰坦克等裝甲車輛、1800人的海軍陸戰隊及其裝備。的黎波里號擴大了機庫甲板面積後得以重新組合併擴充了航空維修設施,尤其是增加了零部件及配套設備,具備了更好的維修能力。艦上空間擴大也提供了額外的燃料及軍械搭載能力,有效提升了在航率及任務能力。為了加強航空運載能力,的黎波里號取消了兩棲艦標誌性的塢艙,導致了登入艇和兩棲裝甲車運載能力的缺失,也不能搭載LCAC氣墊登入艇。
武器系統
的黎波里號兩棲攻擊艦配備了2座20毫米6管MK-15 Block1B“密集陣”近防炮、2座21聯裝RIM-116“拉姆”近程艦空飛彈發射器、2座RIM-162“先進型海麻雀”(ESSM)艦空飛彈發射裝置和7挺MZ雙聯裝.50口徑重機槍。“密集陣”Block1B對計算機火控系統進行了升級,並加裝了前視紅外攝像機,可進行24小時的被動搜尋跟蹤,具有多光譜探測和跟蹤能力,提高了強電磁干擾環境下近程反導能力。“拉姆”飛彈是美國海軍新一代防空盾牌,採用了“響尾蛇”飛彈的外形、戰鬥部與發動機,採用“尾刺”飛彈的紅外導引頭,最大飛行速度超過2馬赫,飛彈作戰半徑為9.6千米。“先進型海麻雀”是“海麻雀”飛彈的最新改進型,是一種全新的尾控的飛彈,採用了類似標準艦空飛彈的小展弦比彈翼加控制尾翼的布局方式,代替了原來的旋轉彈翼方式。該艦裝備了採用MK29箱式發射系統的RIM-163D飛彈。的黎波里號可以搭載F-35B“閃電II式”戰鬥機6架,MV-22B“魚鷹式”傾旋翼機:12架,MH-53E海龍重型直升機:4架,AH-1眼鏡蛇攻擊直升機:7架,MH-60S海鷹搜救直升機:2架。
艦電系統
的黎波里號艦上將裝備海上全球指揮控制系統、海軍戰術指揮支援系統、JTIDS聯合戰術信息系統、AN/USQ-119(V)27聯合海上指揮信息系統、AN/KSQ-1兩棲攻擊指揮系統、Link16號數據鏈等一系列先進的瀕海兩棲作戰系統。此外,在黃蜂級LHD-8、LPD-17等艦上出現的SPS-48E三坐標雷達由於性能穩定、探測距離遠等優點,在的黎波里號上也應該會裝備,電子戰設備將採用最新的SUQ-32A(V)3型電子對抗系統,具備預警、偵察、電子干擾等功能。由於艦上空間較大,還裝有多座干擾彈發射裝置,與電子戰系統共同構成完整的主被動電子干擾及對抗系統。
的黎波里號裝有AN/SPQ-9B火控雷達和AN/SPS-48E空中搜尋雷達,裝有AN/SLQ-32B(V)2電子作戰系統和2具納爾卡(Nulka)電子誘餌發射系統。
性能數據
基本參數 |
---|
| |
| |
| |
| |
| |
| |
| |
|
| |
| 4000海里/30節、12000海里/20節,連續航行350小時 |
| |
|
| 2台LM-2500燃氣渦輪發動機,2台5000馬力輔助推進發動機 |
| |
| |
|
| F-35B“閃電Ⅱ式”戰鬥機;MV-22B“魚鷹式”傾旋翼機; MH-53E海龍重型直升機;AH-1眼鏡蛇攻擊直升機; MH-60S海鷹搜救直升機 |
| 2座20毫米6管MK-15 Block1B“密集陣”近防炮; 7挺MZ雙聯裝.50口徑重機槍 |
| 2座21聯裝RIM-116“拉姆”近程艦空飛彈發射器; 2座RIM-162“先進型海麻雀”(ESSM)艦空飛彈 |
服役動態
搭載F-35B
2022年4月3日,的黎波里號兩棲攻擊艦上搭載了16架F-35B戰機,是美國海軍陸戰隊在兩棲攻擊艦上部署戰機最多的一次,也是美國自20世紀70年代取消“輕型航母”概念以後,又一次測試輕型航空母艦概念。
的黎波里號兩棲攻擊艦,搭載F-35B戰鬥機和遠征作戰小隊,由聖迭戈赴西太平洋遂行部署任務。其間,美海軍陸戰隊重點檢驗兩棲攻擊艦和F-35B戰鬥機的集成運用作戰概念。美媒稱,F-35系列戰鬥機將成為美海軍陸戰隊火力打擊的重要工具。
南海挑釁
2022年8月25號,美國海軍的黎波里號兩棲攻擊航母(LHA-7)已經進入南海活動,是其2022年5月部署以來首次進入南海。
2022年10月3日,的黎波里號兩棲攻擊艦開始參加四國聯合軍演,除了美國之外,還有菲律賓、日本和韓國的參與,在聯合軍演前,美國的黎波里號首先闖入南海展開軍事行動。
總體評價
美國的兩棲攻擊艦極大地豐富了兩棲作戰乃至海上作戰的樣式,其的黎波里號兩棲攻擊艦在“閃電航母”作戰概念牽引下,正在進行搭載F-35B戰鬥機的密集測試,旨在通過搭載30架左右的F-35B戰鬥機,將其作為輕型航母使用,以彌補尼米茲級和
福特級航空母艦數量的不足,並可大幅降低使用和維護費用,同時具有更好的使用靈活性和任務適應性。美國海軍在論證下一代航母,一直有觀點主張中止建造福特級,建議以美國級為原型,發展輕型航母,以增加可用航母數量,降低全壽命成本,緩解預算壓力。(
《中國青年報》 評)
在兩棲戒備群升級為遠征打擊群後,美海軍陸戰隊第一次擁有了獨立進行遠洋作戰的能力,但較弱的航空力量始終是一個硬傷,如此的艦隊只夠應付強度極低的軍事沖哭,大多數時候還需要置於航空母艦所營造的“安全網”之下。的黎波里號兩棲攻擊艦的加入將使遠征打擊群的這一短板得以補齊,媲美中型航母的航空力量為海軍陸戰隊重塑“軍種地位”注入了堅實的能量,其意味著未來美海軍陸戰隊將以一個更加獨立的面貌展示在世人面前。(《兵器知識》 評)
的黎波里號兩棲攻擊艦主要擔負對兩棲戒備群、兩棲遠征打擊群內艦艇、艦載機和兩棲車輛的作戰指揮任務,實現對群內各火力支援兵力、登入輸送工具、陸上作戰兵力的任務分配、指揮引導和戰場監視組織實施對海、對陸等作戰行動。與美軍其他兩棲攻擊艦相比,該艦裝備了多型兩棲作戰指揮控制裝備,強化了對陸作戰指揮控制能力,提升了火力支援協調的範圍和能力,強調聯合作戰,同時具備更強的自防禦能力、空中輸送和打擊能力、兩棲作戰保障能力,以實現美國海軍要求的“海上打擊”和“海上基地”能力要求,達成“海上控制”和“力量投射”。(《智慧與仿真控制》 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