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隸舞是福建省莆田市的傳統民俗舞蹈,屬於民間迎神賽會,在“神駕”之前,以八人扮皂隸,俗稱“八班”,作四對而行,在行進中,每對在左方的將右手齊腰向後彎曲,左手持木棍伸出頭上,將身向內一擺;在右方者則將左手齊腰向後彎曲,右手持木棍伸出頭上,將身向內一擺;擺時兩人相對而視,喊“揚威耀武”,接著兩人又成背對背,在左方的將右手抵達左手,左手換右手,身向外一擺而喊;在右方的將左手換成右手,右手換左手,身向外一擺而喊。全隊就這樣且行且擺且喊,約二三十步而止,算是舞了一次,以後可反覆多次,舞姿顯得粗獷有力。此舞源於何時無考,清代至民國時期境內較為風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50年代在鄉村元宵節間出現,60~70年代被禁止,80~90年代初,在農村中又再出現。
”皂隸舞”是莆田境內每年度的元宵出遊和游燈中作為迎接神駕的儀仗和娛神娛人的民間舞蹈,其淵源從西漢時期的“儺舞”演變而來。所以“皂隸舞”也俗稱“鄉人儺”,在莆仙戲傳統劇目演出中保留著這種舞蹈的基本樣式。“皂隸舞”在當地的遊行已有600多年的歷史。
皂隸舞是福建省莆田元宵節的一項重要的民間民俗活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皂隸舞
- 地理標誌:莆田市
- 非遺級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民俗介紹
表演特色
當旗牌官再次揮動令牌,高喊“威乎乎”,開道開始了,眾皂隸齊聲呼應,舞起皂隸舞,按佇列左右舞動開道向前,直至燭牌前,才小跪返回原地,最後旗牌官又高喊“威乎乎”,傳令“收牌”,這時綠面皂隸獨舞向前,將燭牌收回原處,舞蹈結束。
“皂隸舞”動作十分古樸簡練,因帶有宗教色彩的嚴肅性,代代相傳,基本保持原貌。基本動作有“盤腿跳”、“左右跳步”、“左右望”、“左右擺”等,橫向流動線條較多,具有節奏鮮明、動作剛烈、粗獷豪放,造型優美等特徵。